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气敏材料研究I:ZnS的制备与气敏性能(英文)徐甲强(郑州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关键词硫化锌;化合物半导体;均相沉淀法;气体传感器;硫化氢中图分类号TQ174.5;TP212.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作为气敏材料的研究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对化合物半导...  相似文献   

2.
贵金属催化剂对氧化镍气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氧化镍(NiO)气敏微粉,利用浸渍法对氧化镍材料进行了掺杂,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材料的陶瓷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材料为颗粒状非晶体,颗粒尺寸<1μm;该材料为P型半导体材料,对C2H5OH具有较高灵敏度,Ag的掺杂能提高NiO的气体灵敏度,Pd,Pt,Au,Ru,Rh的掺杂不能有效地提高其气体灵敏度,但可改善NiO的气敏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常温振荡式CO气敏元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振荡式CO气敏元件的研制孙良彦,刘正绣(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长春130023)关键词常温元件;振荡;一氧化碳;气敏元件中图分类号TP212.2目前已实用化的半导体气敏元件大多是加热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对可燃气体及毒性气体(...  相似文献   

4.
超微粒a-Fe_2O_3气敏机理初探徐甲强,沈瑜生(化学工程系)(中国科技大学)关键词气敏机理;超微粒氧化铁;表面吸附;气敏效应;电子能谱中图分类号TQ174.05O649.4氧化物气敏材料的敏感机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表面控制型(借助气体的表面吸...  相似文献   

5.
气敏元件的表面修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修饰技术是一种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气敏元件的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具体地说,它又可分为以下3种方法:1)表面掺杂法,即把贵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掺在氧化物气敏半导体表面上的方法(共混,共沉淀,浸渍,喷涂分解和物理吸附等);2)表面处理法,即将已完成的气敏元件,放入各种气氛中进行处理的方法;3)表面催化层法,即在元件表面上,涂上一种催化层,以除去干扰气体并把非活性气体进行分解的方法,近几年我们通过表面掺杂法,对SnO2,ZnO,NiO,WO3等敏感材料进行掺杂,获得了H2,H2S,O2,NO2,C2H5OH和CH4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气体传感器.通过制作掺Pd,Ga2O3等催化活性层、防止了C2H5OH等气体的干扰,研制出高选择性CH4元件并使其实用化.利用表面处理法在开发H2S元件,C2H5OH元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特性的研究裘南畹,李建明,刘文利,吕红浪(山东工业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氧化物;半导体;气敏特性;振荡中图分类号TP212.2文章总结了笔者近7年来在研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电特性和气敏特性方面的实验工作。1次方定律和次方指数...  相似文献   

7.
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众多的气敏材料中,半导体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它的气敏 性能取决于材料的类型、材料的掺杂及陶瓷微结构.前者属于材料体系的选择,而后两者则 与材料的合成方法有关.合成灵敏度高、气敏性能好的纳米材料是其主要的发 展方向.最早的气敏材料合成方法以机械研磨法和化学沉淀法为主,其中机械研磨法由于容易混进外 来杂质,材料颗粒较大,成分不够均匀,现在已很少使用.化学沉淀法则由于操作简便、便 于掺杂及控制组分,能得到微米及纳米级的气敏材料,已成为合成气敏材料的主要方法.化 学沉淀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金属或氧化物掺杂的TiO2气敏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结晶形态和物相进行了分析,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气敏材料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颗粒尺寸小于0.1μm,800℃处理样品为金红石型TiO2与锐钛矿型TiO2的混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和工作温度可分别获得选择性酒敏元件、CO气敏元件和可燃气体普敏元件  相似文献   

9.
SnO_2气敏元件热特性规律的研究迟宗涛,孙林学(青岛大学物理系青岛266071)关键词元件阻值;加热电流;材料常数;工作系数中图分类号TP212.2通过测试国内某厂家生产的SnO2系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阻值R随加热电流IB变化的规律,给出空气中元件...  相似文献   

10.
三元气敏阵列和有机溶剂识别林海安,吴冲若,马骏(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南京210018)关键词气敏阵列;溶剂识别;氧化锡;选择性中图分类号TP212.2用3种SnO2气敏元件构造了三元气敏阵列,用自制的测试系统进行静态测试获得必须的数据。定量进样由微进样...  相似文献   

11.
平面薄膜型气敏传感器刘文利,李建明,吕红浪,裘南畹(山东工业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薄膜;氧化锡;酒敏元件中图分类号TP212.21介绍用粉末浅射研制的SnO2/GeO2酒敏薄膜的性能与膜厚、掺杂量、温度等的关系.发现其最佳厚度在10-1~2×1...  相似文献   

12.
采用α-FeOOH脱水法合成了Mn,Co,Ni,Zn等二价金属离子掺杂的α-Fe2O3气敏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材料的结构和组成;用动态气敏测试法测试了气氛、温度对α-Fe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用空间电荷层模型讨论了这些材料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浸渍法和光照分解法合成了银掺杂的SnO2气敏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用X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材料的价键结构,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材料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浸渍法Ag-SnO2的气敏性能优于光照分解样品,光照波长为415nm时,样品的气敏性能优于其它波长照射的样品。经XRD谱图分析,浸渍法Ag-SnO2样品没有Ag物相分离,而光照法样品出现Ag2O2和AgCl物相。浸渍法样品的XPS谱图表明,Ag在SnO2的表面以Ag和Ag2O组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TiO_2掺杂LaNiO_3的气敏特性,实验表明,在中等掺杂时,材料的电导适中,气敏性能最好;XRD证实,掺杂后LaNiO_3仍属于ABO_3钙钛矿结构,且有新相生成。还对掺杂SnO_2,Sb_2O_3及V_2O_5进行了研究,指出SnO_2中等掺杂及Sb_2O_3,V_2O_5低掺杂时,同样能使LaNiO_3的气敏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陶瓷液相烧结工艺,制成了ZnCr_2O_4-LiZnVO_4多孔玻璃-陶瓷复合材料,这种多孔玻璃-陶瓷复合材料是由ZnCr_2O_4尖晶石相和LiZnVO_4玻璃相组成的,ZnCr_2O_4构成多孔陶瓷结构,其晶粒的表面被LiZnVO_4组成的感湿玻璃包裹着。对多孔玻璃-陶瓷湿敏元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元件具有性能稳定、寿命长和不需要加热清洗的特点,此外,对多孔玻璃-陶瓷抗老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Au-SnO2高温CO气敏元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Sn O2 基体材料中掺杂 Th O2 及 Au, Pd 等贵金属催化剂,获得了270 ℃高温区域对 C O 具有高灵敏度的气敏元件.通过活性碳过滤技术,改善了该元件的选择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元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实用化的 C O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17.
以SnO2为主体敏感材料,通过掺杂及表面处理等技术,对常温可燃性气敏元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甲烷及异丁烷(3000ppm)的灵敏度>3,元件初期稳定性、响应及恢复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借助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发现ZnO-Li2O-V2O5系湿敏材料是由LiZnVO4玻璃包裹ZnCr2O4晶粒并相互粘结而成,根据LiZnVO4玻璃的形成过程及其微观结构,提出了该系湿敏材料的感湿机理,认为嵌在玻璃相空穴中的Li+和Li2O分别构成了玻璃本体电导和感湿点;由此解释了实测的电阻-湿度特性曲线,并提出可以分别通过调节Li+和Li2O的浓度改变材料的本体电阻和感湿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催化剂对氧化物气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催化与气敏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稀有金属、过渡金属等作为催化剂对气敏材料气体灵敏度、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加入对提高气敏材料的气敏性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2种不同工艺制备的“气敏-光学”敏感膜姚纲照,翁文华,周佐平(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广州510641)关键词薄膜;氧化锡;气敏膜;光学膜中图分类号TP212.2近年来,发现了SnO2半导体薄膜的“气敏-光学”特性,即薄膜的光透过率随其周围的气体种类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