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碳、锰、铬、钛含量及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奥氏体锰钢原始硬度与非强烈冲击工况下的加工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碳、铬、钛含量提高,锰含量降低,材料的原始硬度得到提高。还表明:随含碳量提高,锰、钛量降低,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得到改善。综合结果表明,提高含碳量、降低含锰量,在水韧处理之后继之以时效处理有利于改善材料在非强烈冲击工况下的耐磨性。现场运行试验的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推荐材料的耐磨性比普通高锰钢提高了60%。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一件铸态锰钢,其初始硬度高,加工硬化能力强,因而在非强烈冲击的工况下,较高锰钢的耐磨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磨锰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优化成分、适当的合金化及炉前变质等措施,得到了一种成本低、韧性好、加工硬化能力强,进而在非强烈冲击工况下具有高抗磨性的铸态奥氏体锰钢.  相似文献   

4.
新型抗磨锰钢的研究丁晖刘颂马春燕王成通过优化成分,适当的合金化及炉前变质等措施,得到了一种成本低、韧性好,加工硬化能力强,进而在非强烈冲击工况下具有高抗磨性的铸态奥氏体锰钢。新型抗磨锰钢的研究@丁晖@刘颂@马春燕@王成...  相似文献   

5.
系列奥氏体锰钢的拉伸变形行为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了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和电子探针及穆斯堡尔谱实验证明,锰钢奥氏体中形成了Fe-Mn-C原子团偏聚区;通过对系列奥氏体锰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分析表明,散乱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中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对滑移系启动的强烈阻滞和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是造成奥氏体锰钢高的加工硬化能力,屈服现象不明显和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锯齿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价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和电子探针及穆斯堡尔谱实验证明,锰钢奥氏体中形成了Fe-Mn-C原子团偏聚区;通过对系列奥氏体锰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分析表明,散乱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中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对滑移系启动的强烈阻滞和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是造成奥氏体锰钢高的加工硬化能力、屈服现象不明显和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锯齿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加工硬化特征,从抗磨材料角度出发,研究了合金元素铜、钼和热处理规范对奥-贝球铁的组职和性能、残余奥氏体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此高锰钢,研究了不同热处理规范的奥-贝球铁在小能量冲击载荷下的耐磨性,并首次将奥-贝球铁应用于颚式破碎机齿板上。实验室试验及生产现场运行结果表明,其耐磨性均优于高锰钢,约提高15~30%。  相似文献   

8.
铸态锰钢中的碳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铸态锰钢中的碳化物作了研究,铸态锰钢中有两类碳化物:一类是凝固时生成的弥散分布在基体上的团球状碳化物,另一类是在塑性变形时,在应变马氏体形成以前,优先 析出的呈弥散分布的细小颗粒,这两类碳化物一起构成了铸态锰钢组织中的第二相硬质点,这些硬质点和细化的奥氏体晶粒的界面都是位错运动的障碍,造成了位错密度的提高,进而提高了铸态锰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和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9.
高锰钢冲击磨料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高锰钢在不同冲击载荷下的加工硬化规律和其磨料磨损特性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指出了加工硬化值与耐磨性间的对应关系,指出高锰钢以某加工硬化值大于HRC54的工况为其适宜工况。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直接在铸态下使用的、且具有较高韧性(ak为49.3~80.3J/cm3,带U形缺口)和在小能量多冲击下具有很强加工硬化能力(锤后硬度HRC54~47)的奥氏体基锰钢。测试表明,该材质组织为稳定性很低并带有大量层错的奥氏体加少量。马氏体,耐磨性比传统的Mn13钢提高56%~73%。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直接在铸态下使用的、且具有较高韧性(αK为49.3 ̄80.3J/cm^2,带U形缺口)和在小能量多冲击下具有很强加工硬化能力(锤后硬度HRC54 ̄47)的奥氏体基锰钢。测试表明,该材质组织为稳定性很低并带有大量层错的奥氏体加少量ε马氏体,耐磨性比传统的Mn13钢提高56% ̄73%。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Fe-X-C系规则溶液模型基础上,结合奥氏体锰钢的工况条件,计算了中锰钢和高锰钢在M,温度和室温时的△G^γ→α,△G^γ→M及外界机械能。从而找到了奥氏体锰钢的屈服强度和相变驱动力之间关系。从热力学上阐明了中锰钢能够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3.
提出应重点研究奥氏体锰钢的合金化及其合金元素作用机理、高效复合变质剂及其变质机理、简便有效的细晶和弥散热处理、奥氏体晶粒大小对奥氏体锰钢冲击韧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硼铸钢衬板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锰钢衬板初始硬度低,在中、小型球磨机的工况条件下不能充分发挥加工硬化效应的情况,研制了高硼铸钢衬板。该衬板是在低碳钢中加入硼合金元素的同时添加少量其他合金元素,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高硬度Fe2B化合物,基体是强韧性好的板条马氏体,综合力学性能与耐磨性良好,硬度大于58 HRC,冲击韧性大于12 J/cm2,适用于小能量多冲击的凿削磨损型工况条件。用于替代高锰钢制造球磨机衬板,寿命比高锰钢提高2倍以上,且价格相当,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Ludw igson模型研究了两种氮含量不同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18Cr-12Mn-0.55N(质量分数/%)和18Cr-18Mn-0.63N在室温快速拉伸时的塑性流变行为.结果表明,由于N含量的增大,实验钢18Cr-18Mn-0.63N的加工硬化能力明显强于实验钢18Cr-12Mn-0.55N.N促进CrMnN奥氏体不锈钢中的短程有序,使位错在更高的应变水平进行单系滑移和平面滑移,推迟位错的多系滑移和交滑移,因而提高CrMnN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超高强钢23Co14Ni12Cr3强韧性的优化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双时效工艺对超高强钢23Co14Ni12Cr3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抗张强度没有明显降低的条件下,新创立的双时效比正常时效的冲击疲劳寿命与动态断裂韧性分别延长和提高了35.5%与22.6%。结果表明:双时效工艺在改善高强钢的强韧性优化配合方面是一新的突破。基于显微组织的观察结果,深入地分析了逆转变奥氏体AR稳定性提高和疲劳寿命延长的物理机制,不仅双时效的高温保温阶段所形成的AR韧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在双时效的低温处理过程中,从马氏体铁素体中析出的间隙碳原子会扩散到逆转变奥氏体中,造成马氏体的脆性降低和奥氏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低碳双相钢在时效过程中硬化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硬化指数n与时效组织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它不能理想地反映加工硬化能力,从残余应力角度,根据应力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双向钢的加工硬化过程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成分的正交试验,得到了铸态锰钢的最佳化学成分范围,经几种变质剂的系统试验,筛选也其适用的RE-Mg-Ba复合变质剂,优化成分的铸态锰钢经变质处理后,得到了在奥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碳化物的组织,该铸态锰钢具有初始硬度高,加工硬化能力强,足够的冲击韧性和良好的抗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热轧高锰钢Mn13为材料,在MLD-10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Mn13钢板以石英砂为磨料时,不同冲击功条件下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利用XRD和SEM分析了其组织转变及磨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Mn13钢板冲击磨料磨损的磨损失重和磨损率随冲击功的增大而减小,加工硬化程度随冲击功的增大而提高,冲击磨损硬化层中马氏体转变量也随冲击功的增大而增加,马氏体转变是其发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Mn13钢板的磨损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塑变堆积和凿削坑,局部存在犁削破坏,其磨损机制表现为多次塑变导致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20.
通过热轧、温轧、奥氏体化、两相区退火处理得到7.9Mn-1.4Si-0.07C钢板,该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塑性随奥氏体化温度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室温下奥氏体含量升高,综合力学性能提高.当奥氏体化温度由900℃降低为800℃时,所得到钢板的奥氏体体积分数由15%增加到28%,拉伸强度由1150MPa提高到1340MPa,塑性由21%提高至27%.实验钢优异的力学性能源于其中大量的超细铁素体及奥氏体,细晶强化使其具有超高强度,铁素体基体及变形过程中奥氏体向马氏体相变提供了良好的塑性.基体组织中的位错强化,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的TRIP效应等是增强该钢板加工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