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速度场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延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4):49-51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含油目的层系主要为中生界的三叠系和侏罗系,埋藏深,构造幅度小,速度纵横向变化大。从地震叠加速度、平均速度及层速度等方面分析了轮南地区的基本速度场特征,即平面上具有北西部高、南东部低,纵向上具有三段式的特点。其影响因素是岩性、储层物性和孔隙流体性质。讨论了砂岩储层的速度特征及其与岩性、物性和孔隙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关系,建立了三维时深转换速度场,在研究区的勘探开发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刘绍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20(3):242
四川盆地是一个构造复杂的大盆地,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地震连片作图,首先必须做出准确的速度平面图。编制四川盆地速度平面图的速度数据是根据下式计算的,即先将要计算的合成平均速度点展布在各层的层速度图和等厚图上,然后读取各点从地面出露地层至志留系各层的层速度和厚度值,由上式计算各点的平均速度值。合成平均速度点的疏密主要由作图比例尺而定,在构造复杂的部位应适当地加密,以便控制速度的横向变化。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平均速度编制的速度平面图,用于四川盆地构造连片,不但提高了作图的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图件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埕北35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是一项用于油田开发区块,提高储层描述精度及油气识别的重要技术。利用地质统计模拟与地震反演紧密结合完成的随机地震反演处理,可以得到多种地下目的储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其分辨能力具有同时兼顾薄储层及厚储层的优点。在埕北35井北地区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法许多处理环节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有效控制和应用,取得的反演结果可以在储层描述、储量计算、开发方案的编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直观、真实描述X开发区构造特征,形成高质量深度域地震资料,针对X开发区现有速度建模方法在断层边部转换精度不高和井间速度场异常等问题,开展了海量数据整理,基于叠加速度谱空间速度属性建模等方面研究,充分发挥密井网的优势,利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获得单井速度,与叠加速度谱融合,构建高精度速度模型。结果表明:X开发区构造复杂,断层交错,且井资料仅在萨葡高油层为密井网资料,因此将地震资料纵向上分为3段进行速度属性优化融合,实现地震体时深转换后相对误差不超过0.2%;井断点均在深度域地震剖面的明显断裂痕迹上,且与深度域断层解释结果吻合。结合以上成果认识,对提高X开发区井震结合研究的精度及应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叠加速度谱和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塔里木盆地桑南地区的二维速度场.利用该速度场转换后获得的平均速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的T64反射层构造图,与以往常规速度转换所得的构造图相比,其构造形态更清晰可靠,特别是对解释低幅度构造有较明显的效果.利用该速度场可以做任意切面的时间切片,这使分析研究区的速度分布规律有了更真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速度场建场方法研究及在吐哈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计算机野外实际排列,采用射线追踪方法示出层速度模型,并由得到的单点层速度建立速度场。为了尽量大的可能消除各种误差对速度场的影响,我们在建场过程中采用小层化处理,小层层速度平面编辑,大层层速度平面编辑及光滑,井资料的约束大层层速度,大层层速度反约束小层层速率,并利用小层层速度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时间域数据向深度域转换的问题。时间域与深度域之间的转换桥梁是平均速度。获得平均速度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研究区位于巴西某海域,海水深,海底地形起伏大。尽管井资料多,但分布不均匀,3D地震速度资料缺乏,多井平均速度拟合存在问题。利用Petrel软件,通过追踪海底反射层界面、井震标定、主要构造层位解释,重建地下3D层速度模型,为储层建模、储量复算、开发井调整等提供了精确的深度域数据体。 相似文献
9.
10.
东濮凹陷地震速度场建立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东濮凹陷勘探目标更加隐蔽和复杂,对地震勘探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叠加/偏移速度联合反演求取层速度的新方法,提高了层速度计算精度。通过研究速度场建立方法,形成了利用地震速度、测井、钻井和构造层位等多种信息联合建立速度场技术,获得了反映速度宏观分布规律并与井符合良好的速度场。结合地震速度的概念和具体应用,明确了各种速度类型之间关系及其适用性,为地震勘探各阶段提供了较全面的速度场方案。完成东濮凹陷全区的地震速度数据坐标定位和统一格式转换,建成了全区速度库,为地震成像、变速成图、区域地层压力预测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具有趋势的克里格方法在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比较具有趋势的克里格法与趋势面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中的应用效果 ,认为 :可用具有趋势的克里格法取代趋势面分析进行测井资料的数据标准化。该方法由于考虑了地质变量的空间结构而优于趋势面分析法 ,且利用低次趋势面建立的变量的趋势面较利用高次趋势面分析得到的变量的趋势面容易进行地质解释。当数据点较多时 ,由于可更准确地获得变差函数 ,即捕捉更多结构信息 ,可使标准化效果更好。利用该方法进行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时 ,应重视对变差函数的确定。因此 ,提出应利用具有趋势的克里格法进行测井资料的数据标准化。图 5参 7(邹冬平摘 )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直接由迭加速度估算是某一深度以上范围内的平均速度的算法。该算法基于修改了的均方根速度计算公式,并把多层介质简化成三层介质情况,根据某深层反射波的迭加速度,对该深度范围内的平均速度进行直接估算。 相似文献
13.
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速度换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速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应不同处理功能的速度类型及其转换关系,提出了速度模型在不同测量参考面之间的T0校正公式,明确了在标定基准面上速度模型的T0平移方式,总结了典型情况下速度模型与处理技术的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从单一的水平界面、均匀地层地质模型出发、分析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指出速度的变化取决于时间拾取的相对误差和深度与炮检距的比值,二者决定了速度与深度之间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可用中值滤波法来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从而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微测井技术在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野外微测井资料采集方法,在取得微测井低速带,降速带厚度及速度数据后,计算出精确的静校正量并用于叠加处理中,从而保证了地震波的同相叠加,用该方法做出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好,分辨率和信噪比也比较高,有利于微幅度构造和小断层的识别,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