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热挤压银石墨(AgC)材料与单片压制AgC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热挤压AgC材料在密度、电阻率和金相组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具有更优良的耐电磨损、耐电弧烧损和抗熔焊性能。AX继电器型式试验结果表明,用热挤压AgC材料代替纯Ag作为AX继电器的前触点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电寿命,可更好地满足铁路信号AX继电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本文以铁路信号继电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最容易发生冲击形变的触簧部件,建立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刚柔耦合结构的冲击特性物理模型,由于触簧结构中簧片形变和触头接触都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的特征,再加上冲击作用的瞬时性特点,导致了传统算法求解时很容易出现震荡失稳的现象,因此很难保证冲击计算时的能量守恒和收敛性。本文将Bathe复合时间积分算法应用到触簧系统的冲击计算求解中,解决了传统算法求解时出现震荡失稳的问题,并以触点接触力作为触头冲击抖断的判据,得到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在冲击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和冲击加速度的临界峰值,并对不同推动力作用下的冲击特性进行了分析。经实验验证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可为机械冲击条件下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点接触失效或误动作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Ag Cd合金的加工工艺对内氧化后的Ag Cd O触点材料组织的影响,改善高Cd含量的Ag Cd O触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制备了Ag Cd O(17)触点材料。结果表明,新工艺制备的Ag Cd O触点较常规工艺具有组织均匀、复银界面良好的特点。这两种工艺加工触点材料组织变化源于其加工原理和组织形成机理存在着差异:常规工艺热轧发生动态再结晶,组织均匀细小,易冷轧细化和内氧化粗化;新工艺组织由大量粗大的退火孪晶组成,不易冷轧细化,内氧化过程中长大也缓慢。此外,新工艺中的退火处理分散了内氧化前与氧逆扩散富集于复银界面处的Cd原子,从而使Ag Cd O触点获得了良好的复银界面。 相似文献
9.
针对用户在继电器使用中反映出的问题,阐述了继电器在整机(系统)可靠性分配设计、降额设计、冗余设计、耐机械应力设计、可靠性工艺设计、可靠性筛选设计等方面的特殊性,并指出继电器动作过程中的特性对整机电路的影响,同时就继电器贮存可靠性问题、可靠性成本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电应力对于一些信号继电器和功率继电器接触电阻特性的影响,在2×106次寿命试验过程中,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借助于特制的试验装置得出的结果,展示出在不同的电负载和触点材料以及结构的条件下其特征接触电阻模式。虽然较高和较低的负载,两者均可得到较低的接触电阻值,但在某些负载条件下,接触电阻却因碳的淀积物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13.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对铁路运输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现在,大量运用的铁路信号继电器返回系数偏低,不具备解决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能力。传统的电磁继电器研究很少关注返回系数的仿真计算问题。目前,在铁路信号继电器的设计过程中,因为无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求得返回系数,从而造成产品改进缺乏依据和指导。本文针对某种典型的铁路信号继电器,提出通过对吸合及释放过程进行动态特性仿真来计算返回系数的方法,并把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返回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铁路信号继电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触点作为继电器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决定了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触点材料的成分及制备工艺对触点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介绍了触点材料的基本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4种状态及可能出现的失效类型,并简单介绍了两种新型触点材料。 相似文献
15.
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时间序列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测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研究对于预测其接触可靠性,乃至预测其整体可靠性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研究了接触电阻的时变规律,将触点闭合状态变化划分为稳定、不稳定和趋势三种状态变化,从而能判定接触的稳定性能。以接触电阻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即对不同状态变化的接触电阻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实例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能够短期预测稳定和趋势变化的接触电阻。从而能对因接触不良导致的接触失效作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对JZ15系列中间继电器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分析了电器产品出现早期故障较多的原因及影响可靠性的因素。然后根据产品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零部件进行了一些工艺上的改进,使产品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