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以马钢CSP流程生产电工钢特点为基础,模拟了典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50W310)的生产过程,研究了常化温度对典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50W310)的组织、织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轧板常化处理的成品磁性能完全达到国标要求;在实验室研究的热轧板常化温度范围内(900~1 050℃),随着常化温度的升高,热轧板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成品晶粒平均尺寸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成品中织构强度变弱,特别是{111}、{112}和{114}等织构明显减弱;成品铁损P15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磁感B50值单调递增,但增幅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用和生产,各种恶劣服役环境下对于驱动电机的工况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驱动电机核心材料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在轻量化、低损耗和无噪音的要求下应具有高磁感、低铁损及高强度特性。文中比较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性能,总结了当前业界人员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优化及力学性能提升的研究。认为优化合金成分、净化钢液、改进轧制退火工艺及成品厚度减薄是当前磁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式,以微量Mn、Ti代替昂贵的Ni作固溶元素,或用析出强化的方法添加合金元素Nb、B、Cu,退火时控制再结晶程度为60%~90%,是改善电工钢力学性能最有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8.
通过优化轧制工艺,改善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电磁性能及表面质量,提高了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克服了XG1300WR、XG1000WR、XG800WR带钢热轧生产中易出现的拉窄、厚度波动较大、边部黑线、边部损伤、带钢头尾磁性能较差等缺陷,使新钢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品质有较大提高,也促进了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文中采用某企业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常化板,经过不同冷轧压下率一次性冷轧后高温退火,获得了不同厚度的成品板。利用EBSD等手段研究了成品厚度对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品厚度减薄,总铁损不断降低,尤其在高频下降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高频下涡流损耗占主导,同时涡流损耗占总铁损的比重也随着成品厚度减薄而不断降低。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成品厚度减薄略有减小,组织均匀性变差,但厚度减薄导致的涡流损耗降低仍占据着主导作用,因此总的铁芯损耗出现下降。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γ织构和α*织构不断增强,λ织构呈减弱的趋势;有利织构与有害织构体积分数的比值不断下降,导致磁感应强度B50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无取向电工钢用户不仅要求电工钢磁性能良好,对加工性能也提出较高要求.通过测试不同预拉伸状态下材料的白片力学性能及白片、黑片磁性能,对加工强化提高无取向电工钢在供货状态下的屈服强度以及去应力退火解决加工强化磁性能劣化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并对不同状态下材料的残余应力对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本钢技术中心试验厂技术手段,并与北京钢铁研究院合作,试制了用作家电用电机、微电机、小电机或部分中型电机铁芯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试制钢硅含量小于0.5%,钢板表面平滑,公称厚度0.5mm,且厚度均匀偏差小,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产品的磁性能、力学性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成本,分析了RH精炼工艺在不同钢水循环流量下各工序夹杂物的演变规律、成品磁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变化.结果 显示,RH精炼工艺的变化对钢液中夹杂物组成、热轧材样夹杂物数量和成品磁性能无明显影响,对表面质量有负相关影响,钢水循环流量越大,表面夹杂物降低等级的比例越低.RH出站,钢液中夹杂物当量面积,尤其是5μm以上较大夹杂物与钢水循环流量呈负相关的影响,热轧材样中夹杂物(包括第二相析出物)主要是第二相析出物AlN和MnS、少量的氧化物夹杂,其数量与RH精炼工艺无相关性.在保证质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RH工序可适当调整钢水循环流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