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了不同C/N的有机肥对油菜生物量、硝酸盐含量以及土壤EC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低量氮肥,增施M1能够增加油菜的生物量,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变化;增施M2、M3,能够降低油菜生物量和硝酸盐含量。当N用量为N0.067g kg-1土时(300kg hm-2),增施M1,油菜生物量和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变化;增施M2、M3时,显著降低生物量和硝酸盐含量。施用高氮肥,增施三种有机肥显著增加油菜生物量,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变化。三种不同C/N的有机肥在低量氮肥时对土壤EC的影响不显著,在高氮量时,增施M1能够增加土壤EC,增施M2、M3能够降低土壤EC。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郊区日光温室中基肥施用状况,设计了长期施用秸秆有机肥、膨化鸡粪和缓释肥3个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肥力及番茄品质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秸秆有机肥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个处理中表现最高,为32.0g.kg-1;长期施用膨化鸡粪土壤酸化快,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缓释肥作为基肥施用,可加速土壤速效养分积累,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从番茄果实品质结果看,秸秆有机肥处理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糖酸比值分别为13.60μg.g-1、54.4mg.g-1、37.6mg.g-1、62.22μg.g-1、9.68,都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缓释肥处理的果实各种营养品质都不如有机肥处理果实含量高。实验还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与番茄果实品质、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含量与果实中多项营养品质指标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团聚体分级结果表明,小团聚体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土壤重量的48.86%~60.24%。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化肥的施用则增加了土壤中微团聚体和粉 黏粒的含量,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而化肥只有与有机肥配施时才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有机肥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C/N,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更有利于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和氮肥用量配施对黄瓜NO3--N含量、不同层次土壤NO3--N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升黄瓜果实NO3--N含量,氮肥与有机肥配合能够降低黄瓜NO3--N含量,交互作用极显著。高有机肥用量与高氮肥用量施用及施用氮肥不配合有机肥,保护地黄瓜NO3--N含量达到二级污染程度。黄瓜NO3--N含量、土体NO3--N的供应水平和积累量与有机肥、氮肥的施用密切相关,高量施用有机肥上层土壤NO3--N易积累,高氮肥用量(N3)处理易使土体积累NO3--N,施用有机肥能够减弱土壤中NO3--N的淋失。生产中降低黄瓜NO3--N含量和土体NO3--N淋失、积累量的施肥措施是:施用有机肥量为45~90 thm-2,施用纯氮水平为450~750 kg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培肥的作用,进行了不同的秸秆、有机肥和无机化学肥料之间平衡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同时施用秸秆或有机肥后当年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较高肥力地块中"化肥平衡施肥 秸秆还田"的处理,土壤有机质比"不施肥、不还田"的对照增加最多,增加1.9gkg-1,增加率达8.9%;"平衡施肥 秸秆 快速腐解菌"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202.50gkg-1,比对照增加28.6%;在较低肥力地块中以"化肥平衡施肥 有机肥"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增量最多,分别增加1.5gkg-1、6.9mgkg-1和32.5mgkg-1,增加率分别达11.7%、39.8%和36.1%。  相似文献   

6.
在皖南红黄壤地区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油菜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增加了油菜的产量,并且磷肥的增产效应大于钾肥效应,三季油菜平均产量以处理P90K120最高,达到了1968.7 kg hm-2;同时连续施用磷钾肥能够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与试验前土壤相比,速效磷增加了14.83~20.2 mg kg-1,速效钾增加了69.51~109.61 mg kg-1。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生态肥对镉污染土壤上水稻生长和土壤中镉形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对改善糙米品质安全性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机肥和生态肥因性质差异,其效果不尽相同。和有机肥相比,生态肥不仅在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而且在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以及糙米、茎叶和水稻根中镉含量的作用效果更好。施用生态肥和有机肥使水稻体内镉含量和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施用不同肥料导致的土壤中镉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棚龄、不同土层、不同季节的蔬菜大棚土壤全盐及盐分组成离子变化的研究表明,大棚土壤全盐含量明显高于相邻棚外土壤,大棚土壤全盐含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大部分大棚土壤已达到中度盐渍化的程度,同棚龄不同土层全盐含量由上而下呈下降的趋势,大棚土壤全盐含量季节变化2月份明显高于9月份.不同棚龄的大棚土壤盐分组成离子Na 、K 、Ca2 、Mg2 、Cl-、SO42-HCO3-、NO3-含量,在0~20cm土层中均明显高于相邻棚外土壤,其含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K 、Ca2 、NO3-、SO42-最为明显,是造成大棚十壤表层盐渍化的主要离子.造成大棚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凶是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另外,耕作、灌溉等管理方式不当也足造成棚内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无机硫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硫的含最;单施有机肥土壤中吸附态硫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为上升趋势;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中吸附态硫的含量在1991年前增长速率较快,此后基本保持平衡,而对照处理土壤中吸附态硫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各处理中除不施肥处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外,其他土壤盐酸可溶性硫的含量均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分析了不同施肥结构对砂质潮土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硫、锌、锰、铜、铁等在 0~ 1 2 0cm土体中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磷肥明显提高土壤交换性钙的含量 ,而有机肥与氮肥对土壤钙含量无明显影响 .但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交换性镁含量 ,各层镁含量与有机肥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磷肥同样对土壤镁有提高作用 ,但氮肥无论是否与有机肥配施均降低了土壤各层交换性镁含量 .土壤 0~ 4 0cm有效锌、锰、铁均随有机肥增加而增加 ,并与有机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化肥无论是否与有机肥配施均降低土壤有效锌含量 ,但却增加了有效铁含量 .氮肥单施降低土壤有效锰含量 .在无有机肥情况下 ,施磷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 ,而在施有机肥条件下磷肥则降低耕层有效铁含量 .磷肥只在单施化肥时增加土壤有效锰含量  相似文献   

11.
在油-盐混合污染耕地的耕作层中施加麦秸以强化水浸洗盐和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通过实验考察了麦秸添加量对降解石油烃所用的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刺孢小克银汉霉菌(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的生长及其对于石油烃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土壤中添加5%(质量分数)麦秸可使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生物量提高至对照样品的25和3倍;19 d时总石油烃降解率从29.2% 提高到48.0%,其中饱和烃、芳烃的降解率分别从31.5%和39.1%提高到55.7%和55.9%.在中原油田污染耕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菌添加25 d后,添加麦秸的修复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生物量为对照土壤的158和9倍;45 d后试验地块中的总石油烃质量分数降至0.3%以下,石油烃降解率最高达到75%.上述结果显示出添加麦秸与真菌-细菌协同修复方法相结合在治理油-盐混合污染耕地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再裂区设计,研究稻草施入方式、施入长度及喷施EM三因素对温室土壤CO2释放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随着稻草施入时间的延长,温室土壤CO2释放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试验筛选出两个较优组合,即A1B3C2和A2B2C2。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稻草施入方式和施入长度两因素对温室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处理A1、A2的温室CO2浓度、稻草腐解速率、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碱解氮和速效P含量随着稻草施入长度的增加均相应增加,而主处理A3则正好相反(除土壤含水量外)。试验筛选出一个较优的稻草施入方法,即A2B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农田6年定位施肥试验研究表明,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有机肥、秸秆还田 化肥和半量有机肥 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未施肥和休闲裸地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降低了土壤碳氮比。对玉米播前、抽穗期和收获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表明,抽穗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不同采样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全碳含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对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未施肥和休闲裸地处理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单施化肥处理对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有机肥、秸秆和化肥之间的配合施用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表现不一致。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向中层黑土农田增施有机物,不仅提高了土壤全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而且也提高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可使黑土质量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秸秆不同覆盖方式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表明,秸秆深层覆盖在土壤中形成了一个毛细管障碍层,破坏了土壤毛细管的连续性,明显降低深层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了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层的运移;秸秆表层覆盖使土表与空气的接触面变小,利于土壤保水。深层秸秆结合表层秸秆覆盖对土壤的保水效果最好,而且抑制盐分的土壤表聚,减轻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胁迫,降低土壤耕层的返盐,保证了作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盖秸、盖膜、秸秆和地膜双覆盖、裸地4种旱作覆盖方式与常规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期间农田N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旱作盖膜处理的农田N素平衡为负增长外,其余处理均为正增长,农田N素的增加量达22.62~53.30kg hm-2,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表现为旱作盖秸>旱作盖秸膜>常规灌溉>旱作裸地。  相似文献   

17.
顾煜  卢剑 《计算机科学》2001,28(2):75-79
1 简介随着IP组播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推广,越来越多的组播视频会议应用系统出现在Internet上。相对于传统的单播传输应用,组播视频会议具有参与人数多,数据传输量大,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组播方式在单点对多点的传输过程中所占用带宽远远小于传统单播方式带宽需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越冬覆盖可减少冬季土壤水分的损耗,在地膜和秸秆覆盖中,以地膜覆盖保墒最好;覆盖物的不同,春季地温回升快慢不同,各处理间黄花菜生育期以地膜覆盖出现较早,秸秆覆盖出现较迟;同一时期测定的黄花菜叶长和叶宽,以地膜覆盖长势较好,秸秆覆盖长势最差。同时地膜覆盖抽薹数和落蕾数比对照多,秸秆覆盖抽薹数比对照多,而落蕾数比对照少,从而使秸秆覆盖产量比对照增产27.3%~165.9%;地膜覆盖产量因受干旱和冰雹灾害的影响不同,产量与对照比有增有减,在试验地两年里,2004年因干旱影响严重,产量比对照减产4.9%,2005年虽有干旱影响,但在春苗期,主要是受5月30日冰雹的影响,使产量比对照仅增产7.9%。黄花菜日鲜重与采摘天数呈现二次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几种全营养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人参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羊粪、玉米秸杆、糠醛渣、肥沃土壤,容积比为0.20∶0.15:0.15:0.10:0.40,加入酵素菌速腐剂、人参果专用肥,发酵处理后配制成全营养混合基质有利于人参果的生长发育,与对照(传统土壤栽培)比较,容重降低0.31gcm-3,总孔度、毛管孔度、空气孔度分别增加11.71%、6.12%、5.59%;自然含水量、蓄水量分别增加106.93g kg-1、122.46m3hm-2;有机质、速效N、P、K、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16.70 g kg-1、29.97mg kg-1、11.37 mg kg-1、35.25 mg kg-1、5.73 cmol kg-1;人参果株高、茎粗、单果重、单株果重、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增加21.70 cm、0.55 cm、43.29g、0.59kg/株、21.78 t hm-2、4.36万元hm-2、3.25万元hm-2。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稻草还田短期内土壤有机酸积累和养分供应特征,在温室培养条件下,采用多孔聚酯管溶液采集器采集土壤溶液和"通用佳"离子交换树脂球法,分别研究了连续淹水和干湿交替下,施用稻草30天内对土壤有机酸产生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连续淹水还是干湿交替,施用稻草后土壤中有机酸积累明显增加,但在干湿交替下的积累要低于连续淹水下;施用稻草后产生的有机酸以乙酸为主,且5cm处的有机酸积累明显低于15cm处。(2)施用稻草降低了土壤氮的有效性,但提高了土壤磷、铁、钾、钙和镁的有效性;与连续淹水相比,干湿交替下施用稻草降低土壤氮有效性的程度更大,而提高土壤磷、铁、钾、钙、镁的程度则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