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重庆地区水稻土胶膜及基质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情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膜的pH值、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基质土壤,且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胶膜中全氮、全磷含量高于其基质土壤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钾在胶膜与基质土壤中含量无明显变化,胶膜中铜、锌含量总体上高于其基质土壤,二者间锌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供试胶膜中全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基质土壤(P<0.01),全锰含量无一致性规律,胶膜中全锰含量总体上较基质土壤高,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供试胶膜中全磷与全铁含量显著相关(r=0.606*,n=12),具有较好的伴生关系,胶膜中铜与铁、锰含量均极显著相关(r铜铁=0.792**,r铜锰=0.737**;n=12),但铜与锰伴生关系较好,而锌与铁的伴生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2.
选取低浓度系列平衡液进行等温吸附解吸试验,并结合田间试验的效果,研究了不同水稻土对硅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土供硅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梯度条件下,直线方程y=bx-a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对硅的吸附过程。水稻相对产量与a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幂指数函数正相关关系,所以,a可以作为评价水稻土供硅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温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荔枝果园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为pH2.5>pH4.5>CK=pH6.5,其中pH2.5的酸雨淋溶处理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吸附磷的解吸量(Xd)分别与相应的吸附量(X)和原平衡溶液浓度(C)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和线性相关,随着土壤对吸附量的增加,土壤磷的解吸量呈指数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淹水培养条件下,进行了12种不同pH水稻土硅素累积释放试验,结合田间试验的效果,研究了土壤有效硅、水稻土硅的累积释放特征及其与硅肥肥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mol L-1HAc-NaAc(pH=4)缓冲液法不能直接判断碱性水稻土供硅能力。不同pH水稻土中硅素的释放过程可以用方程y=kxm来描述。土壤硅素120日累积释放量、硅素释放初始速率km与水稻相对产量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因此,应用土壤硅素释放动力学方程参数能够评价不同pH水稻土的供硅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耐旱性不同的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两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抽雄期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指标与玉米耐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相对含水量,SOD,CAT和POD活性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3个品种中,相对含水量与穗粒数呈显或极显正相关(丹玉13号:r=0.996**,n=3;掖单13号:r=0.985*,n=3;沈试29号:r=0.992*,n=3),其余各指标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依品种耐异,这些指标在确定品种耐旱方面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LAI和叶绿素密度的高光谱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成像高光谱仪,对棉花(2品种4水平种植密度)冠层5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光谱测定,分析棉花反射光谱及微分光谱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并对棉花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密度(CH.D)与光谱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与LAI建立的对数模型能够较好地估测棉花冠层的LAI(r=0.9123**,n=20);近红外729 nm波段处一阶微分光谱数值与CH.D高度相关(r=0.9372**,n=20),用此波段建立的CH.D估算模型,精度达84.3%,标准差为0.234g.m-2,RMSE=0.1569。研究表明,可以用高光谱数据对新疆棉花冠层LAI和CH.D进行遥感估算。  相似文献   

7.
选取5种工矿废渣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工矿废渣作为硅肥施用对土壤硅素释放特性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y=kxm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硅素释放的动力学特征;施用废渣可显著提高水田土壤硅素释放速率.增加土壤硅素释放量,提高土壤溶液的pH值,土壤溶液pH与培养127天硅素累积释放量间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三种高炉渣(A、B、F)的施用效果明显好于粉煤灰(H)和金刚石矿渣(J),即三种高炉渣更适于作为生产硅肥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研究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速效磷的变化情况,本文对不同季节太湖地区三种典型水稻土(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中土壤速效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由上层到下层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三种土壤均以耕层含量为最高,在45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但在接近地下水时又略有上升.季节性变化方面,速效磷含量一般在2月份的小麦分蘖-拔节期和9月份的水稻齐穗期较高.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因素很多,经分析: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旱作条件下与全磷含量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在水作条件下与全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的pH又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选取5种工矿废渣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工矿废渣作为硅肥施用对土壤钙、镁、铁、铝释放的影响及其与硅素释放间的关系.结果表明:y=kxm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钙、镁、铁、铝释放的动力学过程,Ca释放动力学方程yCa=kCaxmCa中的参数后kCa与Si释放动力学方程ySi=kSixmSi中的参数KSi表现为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钙镁累积释放量之和及铁铝累积释放量之和分别与硅素累积释放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正相关和直线正相关关系.施用废渣n∫降低土壤中铁、铝的活性,甚至可增加钙、镁的含量,从而在提高土壤供硅能力的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且高炉渣A和高炉渣F的施用效果要优于高炉渣B、粉煤灰H和金刚石矿渣J,是加工硅肥的适宜原材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加工番茄生长状况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燕  王登伟  黄鼎程  马云 《遥感信息》2012,27(5):26-30,36
利用ASD地物非成像高光谱仪,获取2个加工番茄品种4水平施氮量和3种配置种植方式6个关键生育时期冠层的反射光谱数据,通过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修改型二次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2)和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RENDVI),并分别与其冠层叶绿素密度(CH.D)、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鲜生物量(AFBM)和地上干生物量(ADBM)进行相关分析,经检验,相关系数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中RENDVI与CH.D的线性相关模型,RVI与LAI的幂指数函数模型的相关性最好(RRENDVI-CH.D=0.8034**,RRVI-LAI=0.8703**,n=54,α=1%),用上述2个相关模型方程分别估算加工番茄CH.D和LAI,实测值与估测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实测CH.D-估测CH.D=0.8113**,R实测LAI-估测LAI=0.8546**,n=54,α=1%),估算精度分别为85.5%和86.3%。试验结果表明,用高光谱植被指数,可以对加工番茄冠层CH.D、LAI、AFBM和ADBM进行遥感估算,实现对加工番茄生长状况的实时、无损、非接触和定量的高光谱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选择长江流域油菜产区研究安徽省土壤缺S现状和油菜植株硫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安徽省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土壤有效S平均含量15.31mgkg-1,缺S状况较为严重,缺S土壤所占比例高达63.10%,潜在性缺S土壤所占比例为35.48%。主要土壤类型中灰潮土缺S状况最为严重,有效S不足的土壤所占比例高达80%。油菜植株全S含量为5.08~20.18gkg-1,平均10.02gkg-1。花和叶含S量较高,全S含量平均为11.06gkg-1和11.00gkg-1,茎杆含S量较低,全S平均含量仅8.00gkg-1。油菜花朵和叶片全S含量多在8~16gkg-1,茎杆含S量在6~10gkg-1之间。花、叶、茎全S含量(y)与土壤有效S含量(x)之间呈极显著二次曲线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3.79782 0.88501x-0.02265x2(R2=0.4156**,F=9.96,n=31),y2=3.6548 0.86280x-0.02111x2(R2=0.26569**,F=5.07),y3=3.78016 0.45330x-0.00981x2(R2=0.34399**,F=7.32)。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宁夏10种主要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宁夏主要土壤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吻合。最大吸附磷量(Xmax)介于99.0~666.6μg/g之间,与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根据吸附指标预测的施磷量为54-77kg/hm2,与肥效函数法确定的用量较一致。  相似文献   

13.
1994~1997年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年平均施肥量达到N 1351.2kg hm-2、P2O51701.2kg hm-2和K2O 539.6kg hm-2;2004年与1997年相比,氮肥和磷肥的用量减少,钾肥的用量增加,有机养分的比例增加.日光温室蔬菜氮肥、磷肥、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1.33%、2.82%、61.34%.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土壤.寿光日光温室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平均205.4mg kg-1;速效磷的含量平均为225.2mg kg-1,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与设施种植时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550**,n=35);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369.7mg kg-1,也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与设施使用时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502**,n=35).设施表层土壤中水溶性钙的含量平均为336.0mg kg-1,土壤水溶性镁的含量平均为70.6mg kg-1.日光温室土壤中微量元素除硼外,含量均高于露地土壤.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而且上升迅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贵州开阳县水稻土硒含量特征和该区水稻硒含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开阳县水稻土水溶性硒含量高于一般水稻土水溶性硒的临界值(0.01μgg-1),这与该区的成土母质、地形等因素有关。富硒水稻土使水稻对硒的吸收增加,该县出产的稻米硒含量普遍比贵州省其它地区高,平均含硒量高于粮食硒的正常含量范围(0.04~0.07μgg-1)。水稻地上各部分含硒量存在差异,糠、秸秆中的含硒量高于糙米,糙米含硒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7861*,P<0.05)。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获取植被生长信息对植被的破坏大、费时费力等问题,提出用高光谱实时动态、非损伤地获取棉花的光合作用参数,监测棉花的长势和预测产量。用美国ASD Fieldspec Pro FR 2500高光谱辐射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试系统测试棉花新陆早33号不同水分处理4个关键生育时期的冠层高光谱数据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近红外759nm(r=0.53**,P0.01,n=40)和红光670nm(r=-0.7**,P0.01,n=40)为光谱反射率与Pn的敏感波段;采用红光670nm与近红外759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组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与Pn建立幂函数关系模型,RVI与Pn的相关性高于NDVI与Pn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反映棉花的光合生产能力和生长状况,利用RVI能更好地预测棉花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6.
在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的气孔密度明显增大,气孔的长、宽明显减小.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宽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90*,n=7)、而气孔长度和宽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1*,n=7).在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显著下降,并表现出与气孔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n=7).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比表面的剖面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比表面差异显著,除林地0~5 cm表层外,4种土地利用方式在80 cm以内深度的土层中土壤比表面随剖面深度增加呈渐次增大的趋势,说明林地表层高有机碳积累对土壤比表面增加可能产生了重要影响。150 cm深度土壤比表面平均值为林地>玉米地>撂荒地>水稻田。土壤比表面与土壤风干含水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林地中土壤比表面与风干含水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0.911、0.943、0.953(n=30,P<0.001);与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7、0.978、0.673、0.780(n=30,P<0.001)。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比表面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pH、硫、磷之间的关系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比表面可作为指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可行的土壤物理学指标,测定不同土壤的比表面可以基本反映出土壤交换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科学计算绘图软件Origin,将"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通过多项式:y=A B*x C* X^2和y=A B*x C*x^2 D*x^3;对数式:y=a-b*ln(x c);指数式:y=A_1*exp(-x/t_1) y_0等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对拟合方程分别求导后,代入吉布斯(J.W.Gibbs)吸附等温式。再利用Origin进一步处理,作第二类物质溶液表面吸附等温线(溶液浓度从无限小至无限大)。然后,将所获得的图形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和论证,最终确立第二类物质溶液表面张力σ与浓度c之间的理想方程,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即σ=b*exp(-c/a) d。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母质发育、3种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可溶性稀土(REEs)和稀土总丰度(∑REE),分析了REEs的分布特征及与∑REE的相关,研究了经酸碱调节后土壤REEs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母质发育的供试土壤REEs平均值依石英闪长岩母质土壤系列、凝灰岩母质土壤系列、黑云母花岗岩母质土壤系列、玄武岩母质土壤系列顺序递减。(2)供试土壤REEs与∑REE的相关不显著。(3)起源土壤剖面中REEs具有明显自上而下增大的趋势,而不同水育型水稻土剖面的REEs分布各有特征,但总的趋势是自上而下减少。(4)经酸度调节后供试土壤的REEs随着土壤pH值的提高而下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19年蔬菜保护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材料,借助超声波分散技术将土壤分为不同粒级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磷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磷肥配施使<10 μm的复合体减少,并向较大粒级复合体转化.不同粒级复合体中的全磷、有机磷与速效磷含量在<2 μm粒级最高,并随粒径增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可以提高各粒级复合体中磷的含量.其中,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处理各粒级复合体中磷素含量增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各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磷和速效磷均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0**,r=0.96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