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体重20kg左右的杜大长杂种断奶仔猪162头,按体重、公母一致原则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饲喂基础饲粮-2%豆粕 2%富酶活性酵母,试验组Ⅱ饲喂基础饲粮-2%豆粕 2%普通酵母饲料。经32天饲养试验表明,试验组Ⅰ比对照组和试验组Ⅱ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8.5%(P<0.05)和7.3%(P<0.05),料重比分别下降4.6%(P>0.05)和5.0%(P>0.05),腹泻频率分别下降44.0%(P<0.05)和39.1%(P<0.05);饲粮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6.0%(P<0.05)和6.3%(P<0.05),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5.9%(P<0.05)和6.3%(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Ⅱ的各项测定指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杜大长144头,按体重、公母基本一致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无机硒0.3mg/kg,试验组Ⅰ添加无机硒0.3mg/kg和VE100mg/kg,试验组Ⅱ添加有机硒0.3mg/kg,试验组Ⅲ添加有机硒0.3mg/kg和VE100mg/kg。经100天的饲养试验和测试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与对照组相比,4℃条件下24h滴水损失分别下降13.96%(P<0.01)、15.77%(P<0.01)和31.08%(P<0.01),但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背膘厚无显著性差异;肌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分别提高2.34%(P>0.05)、21.08%(P<0.05)和21.82%(P<0.05);肌肉硒含量分别提高4.17%(P>0.05)、78.33%(P<0.01)和90.00%(P<0.01)。结果表明,在生长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有机硒0.3mg/kg和VE100mg/kg,猪生产性能最好,猪肉滴水损失最低,肌肉GSH-px活力、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选择60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杂种猪144头,按体重接近原则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 L-肉碱100g/t、基础饲粮 半胱胺75g/t、基础饲粮 L-肉碱100g/t 半胱胺75g/t,饲养试验38天,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6头(公母各半)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半胱胺75g/t和半胱胺75g/t L-肉碱100g/t可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7.83%(P<0.05)和8.55%(P<0.05),平均日采食量提高8.43%(P<0.05)和8.05%(P<0.05)。添加L-肉碱100g/t、半胱胺75g/t和L-肉碱100g/t 半胱胺75g/t可使肥育猪脂肪率分别下降11.81%(P<0.05)、9.81%(P<0.05)和17.05%(P<0.05),瘦肉率分别提高5.34%(P<0.05)、5.20%(P<0.05)和6.11%(P<0.05),眼肌面积分别提高7.41%(P<0.05)、5.44%(P>0.05)和9.49%(P<0.05),肩部背膘厚分别降低12.50%(P<0.05)、5.45%(P>0.05)和14.10%(P<0.05),最后肋骨处背膘厚分别下降24.86%(P<0.05)、7.57%(P>0.05)和27.03%(P<0.05)。添加L-肉碱对猪肉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改善肉色,添加半胱胺对肉质无明显影响,两者同时添加可使滴水损失下降16.08%(P<0.05)。添加半胱胺和L-肉碱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 70头体重约 51kg的三元杂交杜× (大×长 )猪 ,随机分为 7组 ,分别饲喂含赖氨酸(Lys)水平为 0 .53 ,0 .60 ,0 .65,0 .70 ,0 .75,0 .80 ,0 .90 %的玉米 -豆粕 -花生粕型饲粮 ,试验猪自由采食 ,至体重约 93kg结束。结果表明 ,当Lys水平从 0 .53 %升高至 0 .70 % ,肥育猪平均日增重趋于提高(P >0 .0 5) ,料重比趋于降低 (P >0 .0 5) ,胴体瘦肉日增重显著提高 (P <0 .0 5) ,胴体无脂瘦肉日增重趋于提高 (P >0 .0 5) ,眼肌面积趋于增大 (P >0 .0 5) ;当Lys水平从 0 .53 %升高至 0 .75% ,肥育猪的瘦肉率极显著提高 (P <0 .0 1)、背膘厚趋于变薄 (P >0 .0 5) ;当Lys水平从 0 .53 %升高至 0 .65% ,血清尿素氮浓度降低 (P >0 .0 5) ;而Lys0 .70 % - 0 .90 %组间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胴体瘦肉日增重有提高趋势 (P >0 .0 5) ,而胴体无脂瘦肉日增重在Lys0 .75% - 0 .90 %组有下降趋势 (P >0 .0 5)。所有Lys水平组间采食量、屠宰率和后腿比例都差异不显著 (P >0 .0 5)。综合生产性能、胴体瘦肉增重和胴体品质的结果 ,51- 93kg肥育猪的赖氨酸需求参数为 0 .70 % ,采用回 -直吻合术猪测定基础饲粮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 ,则相应的真可消化和表观可消化赖氨酸值分别为 0 .64 %和 0 .59% ;以消  相似文献   

5.
选用80~85日龄体重相近的PIC育肥猪60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0头,对照组30头。试验组注射生长抑素(ss)基因工程疫苗,观察猪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0~4周平均净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8周平均净增重31.50kg,比对照组提高24.46%,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全期试验组料重比为3.58,对照组为3.70,试验组较对照组饲料利用率提高3.2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T(23℃、26℃、29℃、32℃和35℃)对不同体重BW(20~40kg、40~60kg、60~80kg和80~100kg4个体重阶段)生长猪日均采食量(VFI)的影响,供试猪单个饲养于金属代谢笼中,每一体重阶段猪在不同温度下饲喂同一饲粮,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高温对VFI有极显著的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猪的体重和高温的程度有关。20~40kg生长猪以26℃的VFI最高,但在23℃、26℃和29℃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32℃开始,VFI显著下降(P<0.05);40~60kg、60~80kg和80~100kg阶段从26℃开始,VFI就显著或极显著地低于23℃(P<0.05,P<0.01)。温度对全期(20~100kg)VFI的影响在23℃~32℃之间,呈线性下降,当温度由32℃升至35℃时,VFI的下降幅度加大,32℃比23℃、35℃比23℃和35℃比32℃温度每升高1℃时,VFI分别下降50g/d、65g/d和108g/d;VFI随温度的升高呈二次函数关系下降,其回归方程为:VFI(g/d)=1262.2420 89.5679T-2.6572T2(R2=0.98,RSD=29.15);VFI同时受温度和体重的双重影响,随体重和温度变化的回归方程为:VFI(g/d)=-1858.4446 86.6914BW 114.9760T-2.0148T2-0.3346BW2-1.1077T×BW(R2=0.96,RSD=91.72)。  相似文献   

7.
此试验研究胆囊收缩素(CCK)主动免疫对猪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CK主动免疫诱发高强度的免疫应答,试验组抗体滴度在第71天比对照组高67.73%,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1.23%,日采食量提高16.23%,料重比降低4.86%,但均差异不显著;试验猪屠宰体重比对照组增加12.68%,背膘厚、胴体长、眼肌面积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CCK主动免疫对猪的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pH、滴水损失以及肌肉的脂肪/蛋白质比例没有影响。结果显示,CCK主动免疫诱发试猪高强度的免疫应答,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但不影响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120头生长肥育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饲粮中添加硝呋烯腙(10mg/kg)、硝呋烯腙(10mg/kg) 金霉素(10mg/kg)、泰乐菌素(30mg/kg)和盐霉素(30mg/kg)对生长肥育猪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30-60千克体重阶段,猪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13g、742g、710g和696g(P>0.05);耗料增重比分别为2.62、2、63、2.64和2.59。在61-90千克体重阶段,猪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894g、912g、887g和894g(P>0.05);耗料增重比分别为2.82、2.76、2.84和2.79。  相似文献   

9.
每月随机选择750头PIC父母代妊娠猪和150头PIC父母代哺乳母猪,测定1年中不同月份和季节母猪的日采食量。结果显示,(1)妊娠猪全年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2.16~2.59kg(平均为2.39kg),8月份的最低(2.16kg),9月份和11月份的最高(2.59kg)。但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哺乳母猪全年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3.66~4.98kg(平均为4.50kg),8月份的最低(3.66kg),4月份和11月份的最高(约5.0kg)。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存在较大差异。(3)妊娠猪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与平均舍温相关不显著(P>0.05)。哺乳母猪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与平均舍温呈显著负相关(r=-0.6622,P<0.05)。  相似文献   

10.
选择健康、体重接近(64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阉公猪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自由采食,试验1、2、3组分别饲喂对照组采食量的90%、80%、70%。各组饲粮相同,日喂3次。每周统计日采食量。饲粮为颗粒料,配比为(%):玉米50,豆粕16,米糠20,菜粕10,预混料4。CP为16%,DE为12.55MJ/kg。试验于2003年4~5月进行,共40天结果如表1,日增重,对照组、试验1组与试验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与试验3组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以试验2组最低,对照组最高;毛利,对照组最低,试验2组最高。综合以上结果认为,肥育猪后期以饲喂自由采食量…  相似文献   

11.
72头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其中1组饲喂玉米饲粮,另2组分别饲喂含复合酶制剂(GXC)0和30g/t的高次粉饲粮。结果表明,加酶高次粉组与玉米组和未加酶高次粉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6.79%(P>0.05)和15.25%(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3.83%(P<0.05)和8.50%(P<0.0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7.70%(P<0.01)和10.49%(P<0.01),干物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腹泻频率分别降低48.91%(P<0.05)和72.03%(P<0.01),粪中大肠杆菌数量和回肠内容物黏度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苏钟猪是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为亲本,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及先进的育种手段,历时10余年精心培育的优质高产瘦肉猪母系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该猪全身被毛白色,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25~14.35头,乳头数7~8对,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5~177天,胴体瘦肉率54.32%~54.49%;以苏钟猪为母本的二元(大约克×苏钟)杂优猪,育肥性能好,达90 kg体重日龄为160~163天,日增重702.67~727.23 g,料重比3.11,胴体瘦肉率58.79%~58.90%.  相似文献   

13.
滇陆新品系猪 (N1系 ) ,选择D1系 (长白、太湖猪各半血 )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历时 7年 ,完成了 0~ 5世代六个世代的选育。五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 99头 ,2 4天内受胎 97头 ,情期受胎率 97 97%。初产仔 1 1 0 0± 2 1 1头 ,产活仔 1 0 1 8± 2 2 5头 ,经产 1 2 54± 2 83头。同胞育肥猪达 90kg体重日龄 1 84天 ,料重比 3 2 5,胴体瘦肉率 51 2 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 ,杂种优势显著 ,杂优猪 1 51日龄体重 90kg ,料重比 3 2 1 ,日增重 84 2 g ,杂种优势率 3 6 2 5%,胴体瘦肉率 57 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 ,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已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4.
预试期,在非隔离条件下进行14日龄(Ⅰ组)和28日龄(Ⅱ组)断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1日龄体重Ⅰ组比Ⅱ组低9.44%(P<0.05),42日龄时体重差异已不显著(P>0.05);14~56日龄Ⅰ组采食量、每千克增重耗料量分别比Ⅱ组高25.24%和25.55%。正试期,在隔离条件下对12日龄断奶仔猪进行测定,结果,56日龄体重达14.45kg,比非隔离的14日龄和28日龄断乳组分别提高27.99%和31.01%;12~56日龄每千克增重耗料1.64kg(DE23.37MJ、CP313.50g、Lys23.44g),比非隔离14日龄断奶组降低4.65%,比28日龄断奶组提高19.71%;12~70日龄仔猪育成率为94.20%,比非SEW组提高21.7个百分点;仔猪下痢、气喘病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分别比非SEW组降低83.0、68.1和2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家系的湘黄公猪与配湘白母猪和长大母猪,16窝计187头黄湘猪和18窝计197头黄长大猪全窝育肥。其结果,两组合日增重718g/734g、料重比3.03/3.04、90kg体重产胴体66.28kg/67.12kg、瘦肉率63.86%/65.05%、窝产瘦肉量494.80kg/477.66kg,肉色、大理石纹、pH、失水率等肉质性状均在正常指标范围。表明,湘黄猪为父本与湘白母系猪和长大杂种猪配套生产商品猪,能获得较好的肥育效果、较优的胴体肉质和较高的窝产瘦肉量。  相似文献   

16.
总结与评价估计猪回肠末端基本内源粗蛋白质(CP)含量与氨基酸(从)组成的研究数据,这些数据来自33个有关猪(33kg~100kg体重)回肠消化率的研究。不同的方法用于获得这些研究数据:A)无氮日粮法(16个);B)基于含高可消化蛋白源(酪蛋白或小麦面筋蛋白)日粮的回肠消化率的计算值(11个);C)回归法(3个);D)酶解酪蛋白(EHC)法(2个);E)无氮日粮结合静脉灌注从法(1个)。这五种方法估计的回肠基本内源CP流量的平均值分别是10.5、12.6、12.0、17.1与12.7g/kgDM摄入量,其总平均值为11.8g/kgDM摄入量。基本内源蛋白质中AA的平均组成(g/16gN)为:异亮氨酸3.2、亮氨酸4.2、赖氨酸3.4、蛋氨酸1.0、胱氨酸1.8、苯丙氨酸2.9、酪氨酸2.6、苏氨酸5.1、色氨酸1.2、缬氨酸4.5、精氨酸3.4、组氨酸1.6。猪回肠基本内源CP和AAs被认为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损失。回肠基本内源蛋白与AAs流量(flow)可用于计算猪饲料组分的回肠真实的(true)或标准化的消化率、或校正的回肠表观消化率。应用饲料组分中比较精确的和具有可加性的AAs回肠消化率值,并借助于补充合成从,可提高猪日粮配方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大河乌猪在农村和猪场两种不同的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杂交育肥和猪肉胴体品质及肉质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粗放型饲养条件下,2~3岁经产母猪体重(130.9±6.35)kg,胎均产仔数(10.47±2.31)头,窝均育成仔猪(9.36±3.20)头;大×大乌(大约克×大河乌)育肥猪日增重(779±51)g,料重比3.3,瘦肉率58.1%±2.41%,与大河种猪场标准化饲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嘉兴黑猪新品系是以优良地方品种嘉兴黑猪为基本育种素材,导入18.75%外来瘦肉型公猪血缘,采用现代遗传育种学原理,经过10多年的精心培育而成.尤其是经过"九五"期间6年5个世代系统严格选育,其主要经济性状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头胎平均产仔数11.27头,产活仔10.86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达14.36头;纯种猪肥育期(25~75kg)日增重493 g,料重比3.36;75 kg屠宰胴体瘦肉率52.1%,平均背膘厚2.75 cm.以新品系猪为母本,用长白公猪、大约克公猪、皮特兰公猪进行二元杂交,3个杂交组合肥育期(25~90 kg)平均日增重587 g,料重比为3.29;90kg屠宰平均胴体瘦肉率为55.5%,屠宰率72.17%,平均背膘厚为3.04 cm,其生产水平达到了"二洋一土"杜长嘉三元杂种猪的水平.筛选出的最优杂交组合长白猪×新品系,日增重634 g,料重比3.07,胴体瘦肉率55.4%,是一个较理想的高产、优质杂交组合,值得生产上大力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50日龄,平均体重17.0kg的青海白猪(♀)与杜洛克(♂)杂交的仔猪5窝计2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其中,第1组饲粮含玉米60%,不含小麦,作为对照组;第2、3、4、5组分别以饲粮含15%、30%、45%、60%的小麦等量替代玉米,作为试验组。在添加猪专用复合酶的情况下,通过肥育试验观测玉米被不同比例的小麦替代后对猪生长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替代玉米作猪饲粮可提高肥育猪的日增重(P>0.05);并表现出增加采食量,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并且小麦替代玉米作猪饲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饲料成本和单位增重成本几乎都随饲粮小麦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饲粮含小麦45%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96头天津白猪(去势公猪,母猪各半),采用双因子(能量、蛋白质)两水平(高、低)2×2交叉随机化区组设计,通过饲养试验研究天津白猪生长(20~60kg)和肥育(60~90kg)阶段适宜的饲粮消化能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结果表明,天津白猪母猪全期平均日增重较去势公猪略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准.饲粮消化能浓度在全期显著地影响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高能饲粮(DE13.39MJ/kg)处理显著大于低能饲粮(DE12.55MJ/kg)处理.饲粮蛋白水平在生长期显著影响日增重,高蛋白水平组(CP16%,566g)显著大于低蛋白组(CP13%,519g),但全期二者间日增重(619gvs 597g)差异不显著;蛋白质水平对饲料转化率没有影响.采用高营养饲养方式有利于提高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建议天津白猪饲粮的适宜消化能浓度为13.39MJ/kg,蛋白质水平为生长期16%、肥育期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