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氡迁移机制问题常用的手段之一,以半无限大均匀多孔射气介质为计算模型,推导出氡在其中的运移传播方程,并分别计算了只有扩散或对流作用下射气介质表面氡运移及析出规律。计算结果发现,半无限大均匀多孔介质中氡浓度分布规律服从指数分布。在以扩散对流作用为主的氡迁移过程,射气介质的氡析出率取决于射气介质孔隙氡浓度大小及流体的对流速度。只在扩散作用下氡析出率的大小由孔隙浓度决定;只在对流作用下氡的析出率由流体流动方向和流速大小决定。将计算结果应用于测量浅埋藏薄基岩自燃煤层地表氡值,探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2.
刘永  张新华 《中国矿业》2004,13(4):62-65
本文介绍了在铀矿开采过程中氡及其子体在介质中的渗流的必要条件氡源、通道、压力剃度,对氡及其子体在介质中的渗流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基于该研究成果,提出了合理的调整地下通风网络的方案,控制氡的扩散、渗流,确保铀矿山地下开采场地及地表环境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山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煤自燃与测氡实验台,进行土壤中水分含量对氡浓度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下水环境运动是氡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验室先前关于煤体程序升温氡迁移规律的实验数据,大胆假设水与氡地下运移模型并验证,对同位素测氡法火源探测的现场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陷落柱地表氡表气场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陷落柱上方地表氡气场的成因与陷落柱形成过程中的地下水密切相关,在陷落柱中富集的铀、镭元素不断衰变产生氡,氡气在压力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构造动力等作用下向上运移和扩散,从而形成陷落柱内部及周围的氡气场,这些氡气由下向上扩散,运移、积聚在地表土壤层中,形成陷落柱地表氡气场。  相似文献   

5.
陷落柱地表氡气场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陷落柱上方地表氡气场的成因与陷落柱形成过程中的地下水密切相关。在陷落柱中富集的铀、镭元素不断衰变产生氡 ,氡气在压力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构造动力等作用下向上运移和扩散 ,从而形成陷落柱内部及周围的氡气场。这些氡气由下向上扩散、运移、积聚在地表土壤层中 ,形成陷落柱地表氡气场  相似文献   

6.
以磷尾矿、粉煤灰、水泥为原料制备浆体充填体,通过自制淋滤实验装置模拟充填体中P-、F-、总硬度(Ca2+、Mg2+)、SO42-等在地下的渗透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充填后地下环境短时间内呈碱性,但淋滤60 d后接近地下水pH值;磷元素易被钙镁体系控制,转化为难溶态,迁移范围较小;淋滤介质对氟化物具有一定吸附作用,淋滤中可溶态氟转化为结合态氟,同时氟化物的溶出具有长期性;钙、镁离子迁移能力较小,溶出集中在充填后30 d内;淋滤介质对硫酸盐吸附作用较小,硫酸盐可能存在较大迁移范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地下工程爆破施工的过程中,爆破时所产生的冲击波使岩体介质中的氡及子体析出及扩散的规律。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地下通风的方案,以控制氡的运移、扩散,确保地下通道、采场及地表环境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地下工程爆破施工的过程中,爆破时所产生的冲击波使岩体介质中的氡及子体析出及扩散的规律。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地下通风的方案,以控制氡的运移、扩散,确保地下通道、采场及地表环境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状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地下水系统孔隙介质、裂隙介质以及岩溶介质石油烃污染特征、迁移规律、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的具体进展,并对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现场实测和试验、裂隙介质和岩溶介质石油烃污染运移机理以及地下水系统石油烃污染控制和恢复技术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中锰元素的迁移富集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地下水中锰元素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地下水锰元素的迁移富集与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的径流条件、酸碱度、矿化度、氯元素以及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和有机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某地浸铀矿山为例,基于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分析了包气带对U天然的吸附和阻滞能力,确定了U天然在包气带中的阻滞系数和分配系数等关键溶质运移参数,并结合实验结果,采用Hydrus-3D建立包气带数值模型,预测了放射性核素U天然在土壤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包气带对U天然有较强的吸附阻滞能力,通过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可模拟预测U天然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过程,为地浸铀矿山土壤、地下水环境治理及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域流场是地下水中溶质迁移的基础,其形态特征是判断地浸铀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范围的前提,准确预测区域流场的变化情况对指导地浸铀矿山生产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北方某地浸铀矿山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了该地浸铀矿山生产以来全采区地下水流场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生产井的抽注活动是区域地下水流场变化的根本原因,采区内部由于生产井的抽注活动,注液井周围会形成小范围的水头升高区,形成点源,抽液井周围则形成水头下降区,成为点汇;但生产期间总抽液量大于总注液量,全采区整体上形成了明显的水头下降区,区域降落漏斗的形成可以有效控制浸出液中溶解组分的迁移范围。结合含矿含水层地下水pH、铀、硫酸根背景值及采区监测井监测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区域流场形态对地下水中溶解组分迁移范围的控制作用,得出该地浸铀矿山的地下水环境影响控制在了150 m以内。  相似文献   

13.
重点总结了伊犁某矿床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钻井布置、施工、监测井布置与监测、采区酸化与开采运行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等环节中有关地下水控制的具体措施。近30年的地浸开采实践、退役采区所做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以及相关历史数据表明:地浸采铀过程中可通过适当的控制措施,做到不对采区外围及上下含水层造成污染,使地下水各项离子浓度均处于环保要求之内;地浸溶液的扩散运移范围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4.
非铀矿山排氡通风方法在云锡矿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非铀矿山矿井氡析出的规律,介绍了降低井下氡及其氡子体浓度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通过在云锡矿井现场的生产实践,总结及发展了非铀矿山排氡通风方法的理论及其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15.
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过程中溶浸液向采区外围运移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1]。本文对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地浸采区开拓前及开采期间地下水渗流场及地下水中与酸法地浸相关的主要化学组分进行了监测和对比分析,以研究地浸开采过程中溶浸液对采区外围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及溶质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地浸新采区投入运行后4个月内,采区外围60m范围内含矿含水层地下水渗流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采区外缘下注的部分溶浸液在所形成的较强的地浸地下水渗流场驱动下向周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散运移。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某CO_2和O_2地浸采铀矿山在建设环境友好型铀矿山过程中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应用情况,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地下水无污染循环技术、溶浸范围的控制技术和工艺废水的减量化技术(沉淀母液的循环利用技术、转型废水的反渗透减容技术)。通过工业性试验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面放射性污染及氡及其子体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使CO_2和O_2地浸采铀工艺成为了绿色、环保安全的铀矿采冶技术。  相似文献   

17.
铀矿井氡渗流机理与控氡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星火  李向阳  刘陶安 《铀矿冶》2004,23(2):97-100
介绍了铀矿井氡的扩散-渗流机理,提出了氡渗流预测和控制方法,介绍了几个典型控氡实例,指出了氡渗流控制技术的发展在于氡渗流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无轨采矿铀矿山通风特点及系统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文辉  周星火  李先杰 《铀矿冶》2001,20(4):260-263
针对无轨采矿铀矿山的井巷布置特点,通过分析无轨采矿铀矿山通风特点及氡污染特征和氡析出规律,根据氡渗流与控氡通风原理,初步提出了无轨采矿铀矿山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铀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铀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性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长久的、持续性的、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其在环境及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而引起的由点至面的污染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对铀的来源、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形态、富集迁移及铀污染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且运用模型和相关软件来评估、预测放射性核素铀的迁移对人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总结前人研究进展,为铀的污染机理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酸法地浸采铀矿山放射性污染的地下水进行了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除铀,和石灰石消除除铀尾液酸性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阶段处理的地下水,其中pH值、V及TFe的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Ⅳ类地下水允许标准,Eh、U、Al的指标达到开采前的本底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