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依据哈萨克斯坦某古河道砂岩型S矿床地浸开采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及乌克兰一些古河道型铀矿床的矿化特点及地浸试验中遇到的资源量变化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此类矿床与层间氧化带形矿床的异同,指出古河道型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均质性和多变性以及矿体零散分布的特点是影响地浸开采的最大因素,提出能否合理组织生产勘探、及时依据条件变化调整和优化开拓方案是能否地浸开采古河道型铀矿床的一个关键,并结合地浸采铀技术工艺的特点讨论了此类矿床生产勘探和开拓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则,以期为该类矿床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核电的开发以及对其他应用铀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易于处理的高品位铀资源被大量持续开采正在减少,加上我国低品位铀矿占比很高故而对低品位难浸矿床关注日渐增加,微生物地浸则是此类矿床有效原位开采技术之一。总结了微生物的浸铀机理,并探讨了在微生物地浸体系中微生物性质、温度、pH值、Fe、气体条件、水动力条件等对浸矿过程的影响以及各因素在地浸工程中的控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仍存在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3.
马亮 《中国矿业》2022,(11):129-135
针对砂岩型铀矿普查阶段地浸可行性概略评价的难题,本文从砂岩型铀矿和地浸采铀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总结全球地浸采铀技术的实践和经验,认为普查阶段的地浸可行性概略研究应聚焦于矿床条件的勘查和评价,并将砂岩型铀矿与地浸开采有关的矿床条件划分为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浸出工艺条件,提出矿床的渗透性和矿石的可浸性是决定矿床能否地浸开采的核心指标。其中,矿床渗透性是影响砂岩型铀矿可地浸开采的先决条件,决定着技术上是否具备地浸开采的可行性,矿石的可浸性是影响砂岩型铀矿可地浸开采的基本条件,决定着资源回收率能否达到一定指标,并且影响项目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开展砂岩型铀矿的渗透性和可浸性评价,提出普查阶段地浸可行性概略评价的程序、方法以及关键技术参考评价指标,对于砂岩型铀矿床的勘查开发和地浸法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铀矿冶》2020,(3)
研究了矿床地层结构、岩石物理性质、矿体赋存特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参照地浸开采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与其他已经生产的地浸矿山条件进行对比,得出矿床中的砂岩矿体存在地浸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原地浸出采铀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适宜用原地浸出方法开发的疏松砂岩型铀矿床储量计算方法──单元工程影响矿块法(单元矿块法)。单元矿块法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地漫矿床储量计算方法的空白,满足了正确评价我国地浸矿床储量和地浸矿山建设的需要,同时亦为今后地浸工作的标准化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6.
马亮  陈为义 《铀矿冶》2012,31(1):1-8
分析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地浸采铀技术工艺的特点总结该类矿床地浸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技术经济问题,并以哈萨克斯坦某大型古河道砂岩型S铀矿床的地浸采铀井场工艺的探索和改进过程为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浸矿山地质与水文地质合理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浸矿山勘探和生产过程中,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合理指标的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从地浸采铀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地浸采铀的地质与水文地质因素,探讨了确定合理地质与水文地质指标的原则和方法.以新疆伊犁盆地某矿床为实例,采用经济评价和价格法,给出该矿床地浸采铀经济开采时重要的地质与水文地质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铀矿冶》2020,(3)
在矿床勘查和开发阶段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内蒙某矿床为例,探讨了地浸铀矿山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动态评价方法及其与矿床勘查和开发阶段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区别。从地浸生产铀矿山资源储量技术经济动态评价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产资源的变化特点及对矿山生产技术经济状态的影响,提出了生产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措施和评价方法,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蒙其古尔矿床是近年来在新疆伊犁发现的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随着对矿床的系统勘探,累计提交资源量较大。矿床具有矿体厚度大、品位高、矿化带宽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在对赋矿层位的泥质岩隔水层的空间分布规律、成矿作用以及矿化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泥质岩对成矿的作用以及对矿床的影响,为该区域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介绍了地浸采铀工艺特点,从浸出工艺方法与矿床的"适宜匹配"、浸出工艺的"减量化"技术、微生物浸铀及铀铼综合回收技术等四个方面阐述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举措及应用成果,总结出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具有"低消耗、高利用、综合回收"的循环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原地破碎浸铀的地质条件、认为不同地质因素都影响原地破碎浸铀技术的实施。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工艺矿物学特征,但以前铀矿床的勘探和地质条件的评价是基于传统的开采方法来评定,为了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来开采矿床,有必要对以前勘探的矿床进行开采前的重新评价工作,或在新勘探这类矿床时按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所需的地质条件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疏松砂岩型铀矿原地浸出开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地浸出采铀是集采、选、冶于一体的新型铀矿开采方法,本文分析探讨了疏松砂岩型铀矿床特征及适于地浸法开采的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介绍了原地浸出采铀原理和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3.
国内采用原地浸出采铀技术开采的砂岩型铀矿床矿体产状多数发育较平缓,矿体倾角一般小于10°。如何针对矿体倾角较大(大于15°)的砂岩型铀矿体进行原地浸出开采是地浸采铀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内蒙古钱家店铀矿床大倾角地浸砂岩型铀矿体开采实际,从井型布置、钻孔过滤器设计、生产运行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对大倾角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过程中溶浸液向采区外围运移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1]。本文对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地浸采区开拓前及开采期间地下水渗流场及地下水中与酸法地浸相关的主要化学组分进行了监测和对比分析,以研究地浸开采过程中溶浸液对采区外围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及溶质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地浸新采区投入运行后4个月内,采区外围60m范围内含矿含水层地下水渗流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采区外缘下注的部分溶浸液在所形成的较强的地浸地下水渗流场驱动下向周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散运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发展做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我国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特点与生产现状,对我国地浸采铀技术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我国地浸采铀技术与国外技术的比较,结合我国地浸铀资源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地浸采铀工艺技术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CO2+O2两孔法地浸采铀现场试验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某铀矿床于2002年开始勘探,并于年底提交了361~373勘探线之间首采段的储量。为加速开采,尽早利用已探明资源,探索地浸开采的可行性,2004~2005年在首采段369勘探线附近开展了地浸采铀现场试验。试验采用两孔法,试验中抽液量是注液量的5倍。试验证明,两孔法浸出液铀浓度及其它离子变化趋势反映了矿层地下浸出特性,矿床采用地浸方法开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虽然两孔法在我国首次应用,但两孔法计算公式完整,科学性强,试验时间短,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砂岩型铀矿的地浸开采是一种经济、绿色且高效的矿冶方法。地下矿层及围岩作为溶浸液渗流的通道,其岩性和渗透性的差异会影响溶浸液在地下的运移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二连盆地北部的砂岩型铀矿地层为例,通过露头-钻探-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岩性,并进行地层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地层格架对比的基础上,剖析二维空间中平面和纵向的岩性结构差异对溶浸液运移的影响;最后,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建立岩性结构组的三维空间展布模型,表征铀矿床岩性在三维空间中的非均质性。研究成果对掌握溶浸液的渗流规律,提高地浸开采效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铀矿开采技术成就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地浸出开采、原地爆破浸出开采、无轨开采、“三下”开采、露天开采和铀矿辐射防护等方面,总结了我国50年来铀矿开采取得的技术成就.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大铀资源勘查力度、提升国内天然铀产能、提高采矿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做好辐射防护、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