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通过对鲁西地区地质构造因素分析,着重分析了鲁西堑垒型断块控煤构造、鲁西伸展构造及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揭示了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赋存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唐口井田瓦斯赋存规律分析,指出断裂构造是控制井田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煤层埋深和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2.
《煤》2013,(1):23-25
通过分析大青山阿刀亥矿区地形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对矿井瓦斯含量的影响,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理论,揭示了地质因素(煤的变质程度、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埋深和顶底板等)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得出了瓦斯赋存含量与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埋深、煤层厚度具有相关性,与顶底板岩性不具有相关性的结论。并给出了矿井不同煤层的瓦斯涌出量的趋势预测值。  相似文献   

3.
王聪  吴财芳  欧正  姜玮  姜伟 《煤炭学报》2011,36(9):1486-1489
从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和水文地质条件4个方面探讨了少普井田16号煤煤层气富集的地质控制规律。结果表明:现今煤层含气量的分布规律体现出褶皱控气的特征,其含气性在不同褶曲部位有所不同;煤层气含量受煤层厚度和煤层埋深的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煤层厚度与含气量、煤层埋深与含气量均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同时,矿区地下水条件对煤层气也具有良好的封闭作用。通过配置分析各地质因素表明:矿区中部区块地质构造发育、煤层厚度大、埋藏深度大、地下水动力弱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层气分布赋存主控地质因素与富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煤层气分布和富集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就煤层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的地质构造条件、煤层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沉积环境、煤层物性和岩浆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构造沉降作用、水力封堵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逆断层以及向斜核部有利于煤层气赋存;构造抬升作用、水力运移逸散作用、正断层、背斜核部以及陷落柱不利于煤层气赋存;随煤层埋深增加,煤层气吸附量逐渐增加,临界埋深之后吸附量开始降低;煤层顶、底板厚度越大,岩性越致密,越有利于煤层气保存;煤层气含量与煤厚呈正相关性。根据各地质因素的影响程度,煤层气分布赋存可概括为"多因素综合控制"和"多因素影响、某一两个因素主控"2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运用瓦斯成藏理论,在对黄白茨井田沉积演化史、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及热演化生烃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12号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等大量瓦斯参数,分析了褶皱、断层、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或底板标高等因素对瓦斯赋存影响,确定12号煤层瓦斯主控因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和底板标高,并建立瓦斯压力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瓦斯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研究峻德井田区域构造演化规律及瓦斯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井构造煤发育特征,并构建了以煤层埋深、构造煤厚度以及坚固性系数为自变量的瓦斯含量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煤发育特征是影响煤层瓦斯变化的关键因素,瓦斯含量随构造煤厚度变化梯度为0.96m3/t/m。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草庙地区沉积地层和构造的分析,认为研究区煤系地层为辫状河和曲流河的泛滥盆地沉积,煤层的分布受古地形和古河道影响。成煤期研究区处于伸展拗陷环境,构造变形较弱,但构造活动使得煤层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并控制煤层沉积的厚度变化;后期构造活动先以挤压为主,形成复式向斜的主体构造;后以逆冲推覆为主,造成主断裂上盘煤层被剥蚀。推断杨咀子湾向斜东翼煤系地层褶皱隆起,具有一定找煤前景。  相似文献   

8.
《煤矿开采》2013,(2):82-84
通过对贵州小屯井田地质条件及地勘时期钻孔瓦斯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井田内6中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井田内6中煤瓦斯含量分布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增大的趋势。6中煤层瓦斯含量主要为10~17m3/t之间,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井田构造是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6中煤层瓦斯含量分布整体受其单斜构造的控制,即距离大方背斜轴部越近,含量越小,越远则含量也越大;局部区域的差异性主要是其次级褶曲及断层发育所造成;水文地质条件对6中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与构造一致;煤层厚度及埋深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高效生产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整理分析了大平煤矿历年的煤与瓦斯突出资料,总结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了影响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高能瓦斯、煤层埋深以及构造煤,尤其是褶皱和断裂构造及高能瓦斯赋存。认为地质构造通过控制瓦斯赋存、煤体结构类型来控制突出的发生,是发生突出的主导因素;高能瓦斯作为突出发生的能量条件,是影响突出的重要原因;而大平煤矿煤层埋深与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关系明显,瓦斯垂直分带性强,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另一个原因;同时大平煤矿构造煤成层发育,属易突出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创造了物质条件,是该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因素。这些原因为今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了十二矿己15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综合分析了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上覆基岩厚度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己15煤层瓦斯赋存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井田划分为牛庄向斜南翼区、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共翼区及郭庄背斜北翼区3个瓦斯地质单元,并分析了构造对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的控制;己15煤层厚度大,煤层顺层滑动,构造煤成层发育,直接顶底板岩性大部分为砂质泥岩或泥岩且厚度变化小,利于瓦斯赋存;十二矿第四纪松散层垂向差异大,上覆基岩厚度相对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分布控制更准确,上覆基岩厚度主导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  相似文献   

11.
集贤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集贤煤矿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将集贤井田划分为浅部瓦斯风化带和深部瓦斯带。在浅部区域,以现场测试及理论推导为依据,推测了煤层埋深450~500 m为集贤井田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并进行了生产验证;在深部区域,首先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找出了瓦斯随煤层埋深变化的一般性规律,然后通过瓦斯地质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岩浆活动、褶皱构造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划分了瓦斯富集区。  相似文献   

12.
王璐  宋景 《陕西煤炭》2020,39(3):68-72
为探究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煤质造成的具体影响,以大同煤田鹅Ⅳ精查勘探区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勘查区地质构造及岩浆岩活动规律,收集以往区内施工钻孔的煤层煤质资料,并开展数据统计对比。分析表明,印支运动时期该区岩浆岩活动(煌斑岩侵入)活跃,其沿地层裂隙及断层为主要通道,以岩墙、岩床的形式侵入地层中薄弱地层,例如煤层中使其局部受热接触变质,使煤层结构复杂化、有益厚度变薄;煌斑岩侵入与煤层接触变质(干馏作用),焦化过程中可产生定量的瓦斯,瓦斯含量随煤层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大;应对该区开展三维地震工作,来验证断层及岩浆岩活动情况,可以为该区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亮 《中州煤炭》2016,(9):125-129
为了研究邢台含煤区2号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基于以往煤田地质勘查孔及生产矿井资料,对2号煤层厚度、含煤面积及2煤灰分等分别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沉积环境、地壳不均衡沉降、古河流冲刷、后期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认为: 区内2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20 m,层位赋存稳定,其不可采范围小,主要集中在隆东、尧山和显德汪一带;区内2号煤层厚度总体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隆尧南断层以北为薄煤区;隆尧南断层至葛泉矿之间为厚煤区;葛泉矿以南为中厚煤区。诸多因素控制了区内煤层厚度的分布变化,其中沉积环境起着主导作用,古河流冲刷和后期构造仅影响局部地段,章村、显德汪一带受岩浆岩侵入影响较大,地壳不均衡沉降对该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蔡兰花  袁燕 《中州煤炭》2022,(6):160-166
煤矿是豫北安阳地区重要的优质矿产资源,为进一步做好煤炭建设远景规划,需对该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及开发建设可行性进行评价。豫北内黄煤矿位于华北板块内西南端内黄隆起与东明凹陷的交汇北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褶曲多、断层较发育、煤层连续性差,煤矿勘查评价难度较大。采用单一的钻探方式难以查明煤层分布情况,通过二维地震连续剖面勘探,对煤层进行追踪、确定断裂位置、圈定煤层分布区块等,并进行钻探验证。快速、高效查明该区新生界覆盖层的厚度、地层构造大致情况,二1煤底板埋深埋深2 000 m以浅的面积共有232.22 km2,资源潜力巨大。研究为豫北矿产资源规划提供内黄煤矿的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部矿井,盘(采)区巷道群屡次发生冲击地压这一问题,以我国新建千米深井盘区巷道群冲击地压发生为背景,理论分析了巷道群无动载诱发冲击启动的机理与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巷道底煤的厚度对底板水平应力集中影响较大;褶曲构造带也显著影响巷道群应力环境;巷道底臌量与底板释放动载荷量值、底煤厚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深部煤层巷道群冲击启动原理,是巷道群自身应力叠加在巷间煤柱,提供了基础静载荷;灾害发生地段底煤厚度以及褶曲构造影响,提供了时机静载荷,2者叠加导致巷间煤柱垂直载荷超过了临界值,同时底板煤体承受的载荷超过了其极限承载力;深部煤层巷道群冲击地压属集中静载荷型,采用基于集中静载荷疏导的深孔区间爆破法可防治冲击地压灾害。  相似文献   

16.
刘具  杨永良  唐一博  王润 《煤炭技术》2012,31(4):112-114
为了减少瓦斯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在7煤层矿井基本资料、瓦斯涌出量、瓦斯参数测试统计的基础上,对该煤层褶曲、断裂、煤层埋深、煤体变质程度进行分析考察。结果表明,7煤层瓦斯赋存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煤层埋深,正断层附近瓦斯含量和同标高煤层瓦斯含量相比明显偏低,瓦斯含量整体上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升高。褶曲、煤体变质程度等局部区域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具有不均衡性,造成了东部区域瓦斯含量和西部相比偏高。  相似文献   

17.
当岩浆侵入破坏煤系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会变得异常复杂。利用瓦斯地质学和煤层气地质学的方法,对岩浆侵入破坏区煤层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浆侵入煤层与煤发生接触热变质作用,使生成的瓦斯量发生变化;使瓦斯的赋存状态发生变化,同时有可能导致瓦斯成分的改变;还会使其影响带的煤体结构遭到破坏,局部形成构造软煤分层,在岩浆岩体尖灭处及岩浆岩体与断层的组合部位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郯庐深大断裂对华北大型煤盆地后期改造影响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本溪地区煤盆地的构造成因机制及各控煤构造的型式,综合现场实际掌握的地质资料,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溪地区未来的找煤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柯善斌 《煤矿安全》2012,43(9):169-171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煤田地质资料和实测瓦斯参数,定性、定量分析了岩浆岩分布状况、煤变质程度、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等地质因素对2个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量煤变质程度的挥发分是岩浆岩侵入区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煤层埋藏深度及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无岩浆岩区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恩花  陈卓利 《中州煤炭》2021,(4):87-90,99
研究了陈四楼井田岩浆岩分布特征,主要有岩浆岩发育时期及产状、岩浆岩分布特征、岩性特征等,得出矿井内岩浆一般顺煤层及软弱层侵入,产状多为岩床或岩墙;三22煤层受岩浆岩侵入面积约占控制面积的1/10;岩浆岩的种类较多,代表性的有辉绿岩类、闪长岩类、煌斑岩类、细晶岩类及花岗岩类。分析了岩浆岩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主要为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岩浆常沿煤层底板软弱部位或顺煤层侵入,使煤层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变质为天然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