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二维偏移时间资料进行图偏移是一种新方法,其做法是先沿二维测线进行地震偏移,再按垂直于测线的方向图偏移,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完整三维平面图,除了二维时间和位置修正外,这种处理方法不以用于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校正,这种二维偏移资料因垂直于测线方向反射层曲率导致的聚焦,散焦而复杂化,墨西哥湾实例说明图偏移方法如何简化时间构造图以及如何解释异常振幅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时间构造(t0)图偏移对二维偏移数据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t0图偏移新的应用中,使用了二维时间偏移剖面的解释数据,在作完二维测线的地震偏移处理后,在垂直于测线方向上t0图偏移完成了成地下界面的全二维表示。除修改二维偏移数据的时间和位置外,这种方法还校正了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这些振幅原来因正交于测线方向的反射面的曲率造成聚焦或散焦而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对二维偏移时间资料进行图偏移是一种新方法,其做法是先沿二维测线进行地震偏移,再按垂直于测线的方向进行图偏移,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完整三维平面图。除了二维时间和位置修正外,这种处理方法还可以用于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校正,这种二维偏移资料因垂直于测线方向反射层曲率导致的聚焦、散焦而复杂化。墨西哥湾实例说明图偏移方法如何简化时间构造图以及如何解释异常振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机完成二维偏移作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三维偏移处理两步法的原理,即先沿主测线方向进行二维偏移,然后在垂直主测线方向上抽取时间剖面,再做一步二维偏移(次序反过来也一样),就可以达到真三维偏移效果。本文根据该原理在二维t0图偏移过程中,使用全部二维叠偏剖面的解释成果数据,并利用已建立的三维速度场,先沿主测线做一次垂直测线方向的t0图偏移,再沿联络测线做一次垂直测线方向的t0图偏移,最后做变速时-深转换来编制构造图。这种方法除了沿二  相似文献   

5.
3—D叠后地震资料多项式拟合提高信噪比和道内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维地震资料叠后提高信噪比和横测线方向道内插问题,目前在生产中还没有很到很好的解决。现在有些数据中心用二维多项式拟合提高信噪比模块对纵测线和横测线分两步进行处理的。本文应用多项式拟合理论直接在三维叠后地震资料上完成提高信噪比和横测线方向的道内插(通常横测线方向的道间距要比纵测线方向的道间距大一倍,需要进行道内插),用一步处理即可得到能应用于三维偏移的共深度点数据集。此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资料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地震剖面偏移法,例如有限差分法和克希霍夫求和法,现在都不足以对付速度出现较大的横向变化的情形。关于这个问题,休伯拉尔、拉纳尔、哈顿和法肖等人已作过广泛的论述。对于这种特殊的速度分布,其基本偏移输出本来就应该是真实深度输出。为了实际显示的需要,可以用横向上没有变化的“置换”速度函数把偏移过的最终深度剖面变成相应的时间,也可以用专门用于偏移的速度分布把偏移过的最终深度剖面变成垂直的双程传播时间。为了得到经过偏移的深度剖面,补充使用了一种有限差分法。仅仅使用通常对一条倾斜测线的全部假设和原始反射,地震剖面就具有了波场的各种特征并且以小的深度增量,而不是以常见的传播时间增量,向下延拓。一个薄层上的特殊速度变化引起了传输时间的变化,而这种时间变化必须得到校正,校正的方法是在每个地震道上使用一个小的静态时移。在偏移的算法中,这种额外的运算是很难实现的,运算起来代价昴贵。这就是设法预先将其省略掉的主要原因。我们将通过合成地震资料和原始的地震资料证明这种深度偏移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研制了建立在地震波传播原理基础上的波动方程偏移法.它是一种基于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地震资料偏移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在地面测线接收到的地震资料用计算机向下延拓到任一深度的假想接收测线所接收到的地震资料,于是完成了地震资料的偏移归位.本文就上述波动方程偏移原理作了简单叙述,推导了水平迭加剖面向下延拓的二维偏微分方程.结合法国CGG公司的波动偏移程序,讨论了波动方程差分解法的一种计算机算法.该算法是将差分系数通过Z变换分解成为一个褶积因子和二个反褶积因子,采用褶积和递推运算,求解波动方程的数值解.该解法比用矩阵法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8.
1989年,在新西兰塔拉纳基边界断裂带的逆断层地区布置了较密的近海地震测网,同时沿数条剖面进行了重力测量. 生产地震资料处理包括DMO和陡倾角偏移。此后选择若干测线用全叠前时间偏移进行重新处理,改善了复杂构造带的成象。地震和重力资料的综合解释,得出了该区塔拉纳基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从北到南,构造形态沿断层走向的变化表现为中生代基底的逆冲由低角度到高角度的变化,同时沿断层遇基底产生(年代较新)沉积截断。  相似文献   

9.
目前正在使用一种提高地震解释精度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就是数字偏移技术。它能对地震讯号进行偏移校正,结果以时间或深度来表示。这种新的处理方法有可能直接从地震资料对时间剖面作偏移校正,而不必首先对比选择同相轴。并且所有时间剖面上的重要特性都能保留在作过偏移校正的剖面上。这些特性包括子波特征,频带宽度,清晰度以及讯噪比。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多采用弯线观测系统。因弯曲的观测剖面加之复杂的地质目的层,将对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出一些新的挑战。许多CMP地震处理方法都以测线是直的为前提条件,这些方法对于均匀的覆盖次数和CMP道集内均匀的偏移距分布是  相似文献   

11.
对二维偏移资料进行图偏移是一种新方法。其做法是先沿二维测线进行地震偏移,再按垂直于测线的方向进行图偏移,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完整的三维平面图。除了二维时间和位置校正外,这种处理方法还可以用于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校正,这种二维偏移资料因垂直于测线方向反射层曲率导致的聚焦、散焦而复杂化。墨西哥湾的实例说明图偏移方法如何  相似文献   

12.
用叠偏剖面直接编制构造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直接利用二维叠偏剖面编制构造图,一直是解释员最感兴趣的问题。理论证明,反射点在三维空间的偏移量可以分解为沿测线 x 方向上和垂直于 x 方向上的两个分量,它们恰好是沿这两个方向上的二维偏移量。应用叠偏剖面直接成图,表示已实现测线 x 方向的偏移,成图后,再做一次垂直于测线的校正,这样就完成了三维偏移的构造图。此做法十分类似于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两步法偏移。直接利用叠偏剖面作图还涉及到交点闭合问题,通常不能直接闭合,需要根据叠偏剖面的 t0时间和倾角计算出相交测线上的 T0时间才能求得闭合。  相似文献   

13.
塔中地区地震条件分析及采集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塔中地区复杂的地表条件制约了地震单炮记录品质的提高,巨厚的低速带和高速屏蔽层会使地震波能量减弱。通过对塔中地区地震资料和地震参数的分析研究,建议在采集上采用大偏移距地震,适当减小沿测线方向的组合基距,加大垂直测线方向的组合基距,开展面积组合,可压制干扰波;在处理方法上,用高阶方程可消除大偏移距处的各向异性特性,并加强静校正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三维地震只是运用传统二维解释方法,其解释思路从局部到整体,往往只重视主测线,这样在连络测线方向的地层特征就可能会被遗漏掉,造成解释结果不完整。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即对三维地震数据体同时在主测线、连络测线以及时间方向进行三维交互解释,有利于提高地震构造的解释精度和识别岩性体的空间,通过三个实例说明了三维可视化技术从“体”出发,为三维精细解释提供了全新解释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来自英国北海的海洋地震资料首次表明振幅随着偏移距和方位角的变化。通过对一套特别选择的数据组中覆盖层的定量影响的处理完成了这项研究。沿着二维沿线白垩底部反射振幅变化被解释为由于裂缝产生的地震各向异性造成。对与裂缝走向垂直的测线上在较大的偏移距位置存在明显的变暗特性。这仅仅在裂缝含油的区域出现这种特征,并与理论和全波模拟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前采集面积地震反射数据已是一种熟悉的常规方法。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解决三维(3-D)构造问题,只有在勘探对象有足够的采样数据以及正确偏移这些数据而得到地下的精确图像时才有可能。然而,我们的许多勘探涉及的问题是与岩性变化或地层特性有关,而不是与构造特征有关。文中我们要说明,在地层大体上水平的地区内,确定声波不连续范围时,面积地震法是如何增加维数的。地震反射数据是在水槽内的一块平板上采集的,这块平板具有形状不规则和范围不大的声波不连续区。资料偏移后即可形成穿过声波不连续区的地震剖面,这样所得到足够数量的剖面就可确定异常的面积范围。至于地震剖面上声波特性变化的分辨力可由增大偏移孔径来改善。在野外,这种实验是在基本水平的下伏地层上以及塔状礁体上进行的。共深点(CDP)叠加剖面说明,该礁体的地震显示是地震剖面中有礁体的深度上反射波典型变环。剖面上还可看到反射系数有特征的损耗,因为剖面是根据与异常相交的面积资料绘成的。综合解释是以能够确定礁体面积范围的已偏移的面积资料为依据的。当图上有两口已知的生产井时,则可发现它们是处于反射波不连续区的范围内。此外,有一种以穿过异常的测线的共深点剖面为依据的解释,说明测线垂直平面内的异常与面积资料为依据的解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鄂西渝东区构造样式的解析,运用模型正演,建立了该区地震解释模式,通过对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使用的论述和实例的分析,提出一套本区地震解释工作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8.
二维偏移剖面闭合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光辉  张国钦  朱玉波  吴川  鲍强 《石油物探》2001,40(2):121-125,115
二维地震偏移剖面只是沿测线进行了一次二维偏移,在三维空间作图时测线交点无法闭合。我们依据几何地震学的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偏移剖面的闭合,达到三维空间上的归位,解决了直接用二维偏移剖面作图时测线的交点闭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线地震法     
简单CDP测线面临两个主要问题:无法分辩倾角横向的分量和通常的干涉波,即使在纵测线方向偏移也不能被分离出来,使解释很难于确定。这两个问题均可采集多线地震资料及适当地处理来加以解决。设计采集这些资料的野外工作方法时,应考虑到处理目的和野外工作条件的限制。最适用的横测线方向阵列是这样的阵列,即横向中的最终资料是平均的加权和具有相等间隔。本文给出了采集资料的野外方法及处理多线资料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下旬至一九七五年七月下旬,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展开了数字地震勘探会战,为我国的地震勘探数字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这个期间,用数字计算机处理、分析了六个数字地震队的9867炮以及十个模拟地震队的8473炮的资料。取得了全部测线的水平迭加时间剖面、部分迭加偏移时间剖面以及部分深度剖面等成果资料,同时还作了部分的速度谱和一条亮点剖面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