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非线性分析。通过两种抗弯强度的钢板加固RC梁抗弯试验得出钢板材质对加固性能有显著影响。分析了钢板厚度、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是否二次受力对RC梁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厚度、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均对加固梁的抗弯性能有较大影响;二次受力会使加固梁的承载力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粘钢加固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方法,近年来在建筑结构物补强、老旧结构改造、事故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现行加固规范要求,进行粘钢加固应对结构完全卸载后进行.但受到施工条件限制,实际工程中并不能保障粘钢与原结构同时受力,粘钢加固存在着二次受力问题,基于平截面假设,应用有限条法对采用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弯矩-曲率(M-Φ)关系曲线进行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规范给出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应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粘钢面积、钢板强度以及粘钢时机对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粘钢加固工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梁内钢筋的应力变化情况,通过12片后张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研究了与疲劳破坏密切相关的钢筋最大应力、应力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梁的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幅比值处于等比例变化,非预应力钢筋应力幅是影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重复荷载次数的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的退化和有效预应力的不断降低是两种不同类型钢筋破坏并不同步的两个重要原因.最后,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裂截面处消压后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粘钢加固混凝土梁底部粘结钢板的受力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六根不同补强钢板厚度、不同锚固措施的钢筋混凝土补强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在静力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钢加固梁的受力、变形性能、破坏形态及底部粘结钢板的受力机理,结合地底部粘钢板的锚固粘结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最后,针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粘钢板加固梁粘贴钢板的锚固措施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锚贴钢板加固方法,通过2根采用锚贴钢板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1根采用粘贴钢板加固的梁和1根对照梁)的受弯性能试验,分析了锚贴钢板加固梁的受力特点以及加固效果,并与粘贴钢板加固梁和对照梁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粘贴钢板加固相比,锚贴钢板加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加固效果好,加固质量容易保证等优点,是一种新的有广泛工程应用前景的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如实反映受弯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采用内贴片的全梁粘结试验对梁内剪弯区钢筋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及粘结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测量和分析,得到了梁内剪弯区钢筋的分布规律和粘结滑移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对六根不同补强钢板厚度、不同锚固措施的钢筋混凝土补强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在静力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钢加固梁的受力、变形性能、破坏形态及底部粘结钢板的受力机理,结合试验结果对底部粘钢板加固梁钢板的锚固粘结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最后,针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粘钢板加固梁粘贴钢板的锚固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砼梁二次受力受弯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碳纤雏加固混凝土梁的二次受力,计算了各种因素对于二次受力的影响。根据规程给出的二次受力公式,通过加固前后的比较得到了,对于碳纤维加固梁,钢筋的腐蚀及配筋率对于承载力的影响比较明显,会降低承载力,所以加固时必须考虑钢筋梁的腐蚀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温下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是保证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正常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高温状态下钢板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钢板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在高温状态下,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比较了高温与常温下其粘结强度的大小,并给出了不同温度下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受弯构件压区粘钢加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混凝土受弯构件压区粘钢加固后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二次受力情况下压区粘钢加固受弯构件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二次受力特性,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抗弯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对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受力分析,提出了其位移延性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后粘钢板用量及其卸载百分比是影响RC梁加固后延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了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二次受力,计算了各种因素对于二次受力的影响。根据规程给出的二次受力公式,通过加固前后的比较得到了,对于碳纤维加固梁,钢筋的腐蚀及配筋率对于承载力的影响比较明显,会降低承载力,所以加固时必须考虑钢筋梁的腐蚀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进行粘钢加固粘结界面抗剪强度检测方法及检测评定标准问题.方法通过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和C90的基材上粘贴等宽变长的钢板,进行粘钢加固粘结界面抗剪承载力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现场检测时的取样尺寸、检测评定标准进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现场检测粘结界面抗剪强度的方法,确定了检测时的取样尺寸(40 mm×40 mm)与检测评定标准.结论这种方法简单可行,对粘钢加固技术的发展及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井字梁系粘钢加固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建筑结构粘钢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工程的静载试验,分别测试井字梁系在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及位移情况,据此分析了粘钢加固井字梁系的受力特点特别是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最后对粘钢加固设计与施工提出几点建议并展望该技术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元法思想,考虑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的传递,以及粘结应力传递前后截面应变的相容性,建立了钢板和FRP抗弯加固锈蚀RC梁挠度计算模型.为了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了多组试验结果.结果 表明:在不同荷载等级下,与不考虑粘结应力的传递模型相比,考虑粘结应力的传递模型对钢板抗弯加固锈蚀RC梁的挠度计算结果更接...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灌孔混凝土与钢筋粘结锚固机理和锚固长度的可靠性,笔者进行了12组36个试件的拉拔试验,建立粘结应力与滑移(τ-S)关系曲线,确定了锚固钢筋受力破坏的各个阶段(微滑移、内裂滑移、劈裂、下降和残余5个阶段),综合分析了灌孔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钢筋直径和横向配筋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l/d的条件下,粘结强度随灌孔混凝土强度增加而提高,随相对锚固长度增大而降低,但钢筋直径对粘结强度影响较小.最后,考虑灌孔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和相对锚长,利用最小二乘法,通过统计回归提出了粘结特征强度的统计公式.  相似文献   

17.
粘贴钢板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关于加固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较少涉及,尤其是荷载与湿热环境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为探究粘钢加固RC梁在湿热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与损伤机理,开展了空载、静载和交变荷载与湿热环境耦合作用下7片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15、30 d高温高湿老化试验,最后进行了加固梁的三点弯曲试验,获取了不同荷载与环境工况耦合作用下加固梁的破坏形态、挠度、钢板与钢筋应变等力学参数,进一步分析了荷载与湿热环境耦合作用对加固RC梁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30 d的湿热老化后,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力学性能有所退化,耦合静载作用的加固梁力学性能退化更加明显,耦合交变荷载作用的加固梁力学性能退化最为显著;交变荷载与湿热环境作用下加固梁的极限强度、弯曲性能、钢板极限应变较对比梁分别下降17.26%、17.21%、41.92%;荷载与湿热环境耦合作用对梁体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对破坏模式影响较小,加固梁在荷载与湿热环境耦合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分为混凝土开裂、裂缝发展、钢板剥离破坏3个阶段;湿热腐蚀介质渗透入钢筋混凝土梁及粘结界面,对加固结构耐久性造成了损伤,荷载耦合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损伤演化。  相似文献   

18.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预应力损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体外预应力进行桥梁加固的预应力钢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与常规的体内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有较大差别,因此,其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大差别。本文利用结构设计原理中的一些理论,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保证加固体系的预应力储备,使之产生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带悬臂端的简支双T结构桥梁在缺乏设计及施工资料的情况下,对桥梁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检测,采用粘贴钢板法对其上部结构进行全面加固维修.通过全桥静载试验,测得该桥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和挠度值,表明该桥上构经过全面维修加固后主梁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加固设计荷载要求,各工况下相应部位砼和所粘贴钢板的实测应变数据分析表明,钢板和砼充分粘结,共同受力,粘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铁摩辛柯(Timoshenko)梁理论,提出了一种适合粘钢加固梁有限元分析的力学模型,导出了沿梁高分层组合梁的单元刚度公式,模拟了钢筋、钢板、混凝土和粘结剂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过程,并在实际算例中取得了与试验较为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