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混凝沉淀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厂的原水水质情况,研究了不同原水浊度的硫酸铝最佳投量,并指出投加少量PAM作助凝剂.可避免胶体再稳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对混凝剂最佳投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混凝剂用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最佳投量曲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府河低温低浊水混凝沉淀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显标 《湖北化工》1997,14(4):32-33
根据府河低温低浊水质特点及其对混凝沉淀的不良影响因素,从改进运行操作方法入手,提出了此类低温低浊原水的混凝沉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浊度水预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汛期水的浊度高,预处理难度大,采用回收部分生产废水,利用其浊度低的特点,稀释高浊度水,同时利用高浊度水中泥沙颗粒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使水质水量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同时提高了预处理设施的产水效率。  相似文献   

4.
浊度和色度的混凝去除机理与混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浊度与色度混凝去除的机制,然后就混凝过程中混凝剂的选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高浑浊度水混凝及混凝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浑浊度水是指浊度较高、有清晰的界面分选沉降的含沙水体。作者在分析高浑浊度水快速混凝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浊度水的混凝动力学机理及其综合控制指标,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管式混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高浊度水絮凝特点的技术。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扩散式和Komax静态式2种管道混合器,其混合效果各有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针对Komax静态式管道混合器内板片安装角度的改造方案,该方案综合了2种混合器的优点,在保证有足够混合时间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GT值,从而在高浊度水的混合过程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给出了针对不同管径,板片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混凝处理中采用5%的清水回流与PAC+HPAM联合投加相结合的方法,形成高浊度微污染黄河水的处理工艺。应用该技术对高浊度水进行生产性试验,除浊效果与传统工艺相比约提高40%~50%,对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率也有所提高,同时可使出水的致突变活性呈阴性。  相似文献   

8.
最佳混凝投加量和pH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对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的有机物进行了试验研究。尽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提高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但降低pH去除有机物更有效。不同的pH,达到最佳有机物去除效果所需的混凝投加量是不同的,pH越低,所需的投加量就越少。就黄浦江水来说,达到最佳有机物去除效果的硫酸铝投加量为8mg/L(以Al计),pH在5.5,DOC和UV254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46%和57%,较常规处理方法,去除率可提高1倍。强化混凝也能有效地去除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9.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厂运行过程中原水水质、水量变化容易引起混凝效果下降的情况,为了及时准确调节混凝剂的投加量.使出水水质达到最优,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际水厂运行的混凝实验,考察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原水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以净水厂常规水质实验中混凝实验数据结果、混凝曲线图为参考,提出净水厂生产运行中三种关于混凝剂投加量的选择方法,就如何...  相似文献   

10.
夏季西北地区暴雨过后附近高浊度山洪水流入黄河,导致黄河水受到轻微污染呈现微污染水质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中有机物、氨氮、浊度、UV_(254)的去除率,采用响应面软件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搅拌时间、pH等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混凝沉淀法去除水中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UV_(254)污染物的影响。研究建立了相关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以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及UV_(254)去除率作为响应值,确定出最佳的混凝沉降反应参数。  相似文献   

11.
碱式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剑  谢春娟  王拯 《净水技术》2006,25(2):35-37,48
研究微生物絮凝剂LLY05与NaOH合用的絮凝效果,并提出了碱式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碱式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及实际黄河水的絮凝具有絮体大、沉降快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对黄河水的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6%和50.7%。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混凝处理兰州夏季超高浊度黄河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比表面负荷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以响应面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浊度去除率、CODMn去除率的影响次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比表面负荷>沉淀时间;最佳混凝条件:混凝剂投加量640 mg/L,沉淀比表面负荷0.08 m^3/m^2,沉淀时间32 min。在最佳条件下,浊度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62%、98.14%,与模型预测值相对偏差分别为0.5%、0.86%。  相似文献   

13.
高锰酸钠预氧化在混凝过程中的助凝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高锰酸钠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助凝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钠在投加量1mg/L时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2mg/L时,沉淀后水的浊度下降了76%左右,比单独使用硫酸铝的浊度降低了20%~25%,同时高锰酸钠预氧化对高浊度水也有较好的助凝作用。原水的温度、pH值对其助凝效果影响较小,水中锰离子的存在有一定的助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复剂对给水处理中混凝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混凝处理前采用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考察了其对混凝水处理的强化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对混凝处理具有很好的强化效应,能显著提高混凝过程对浊度、有机物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率,改善出水水质,当高锰酸钾的用量为0.25mg/L时,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的投加量分别减少30%和40%。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盐基度测定以及混凝实验结果,对以赤泥为原料制备水处理混凝剂进行了研究.以碳酸镁为盐基度调整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混凝剂的最佳聚合条件如下:80℃下,pH=4,聚合时间为24 h,盐基度调整剂的投加量为60 g·L-1.对4种盐基度调整剂(碳酸镁、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制备的混凝剂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以碳酸钠为调整...  相似文献   

16.
高藻条件下溶气气浮工艺的强化混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试试验确定了高藻条件下溶气气浮的最优强化混凝条件:pH6.60,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2.0mg/L(以Al计),在此条件下,气浮工艺出水浑浊度为0.30NTU,UV254的去除率为33.3%,耗氧量的去除率为45.0%,藻的去除率为94.2%。试验显示,投加H2SO4改变原水pH对浑浊度去除的影响不显著,对UV254、耗氧量和藻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付英  黄鑫  苏漫漫  狄勇 《精细化工》2019,36(3):513-519
以钛白粉生产中的废酸压滤饼(WAFC)为主要原料,制得聚合钛铁(M-PTF)混凝剂。利用SEM、XRD和FTIR考察了其微观特征,并采用荧光显微镜(FM)、烧杯实验对比了M-PTF与聚合铝(PAC)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及污泥特性。结果表明,M-PTF表面是由不规则样与晶状样组成的多形态结构的立体网状聚合物组成,表面积较大,且呈现粗糙状。当投药量均为2mmol/L时,M-PTF对有机物(耗氧量,CODCr)去除率比PAC高29%,污泥初期沉降速率(44 mL/min)远大于PAC(2 mL/min)。M-PTF污泥呈蓬松且紧密连接的棉花团状态,边界清晰,含水量较小,而PAC形成了边界不清晰且近乎透明的松散状絮团。M-PTF污泥体积远小于PAC,其含水率比PAC低1.11%~2.41%,对应的污泥体积下降了71.28%~84.38%,降低了浓缩和脱水的成本及难度。  相似文献   

18.
矿井水混凝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前矿井水综合处理利用率低、处理成本高,主要是由于所用混凝剂以及投加量不合理。针对这一现实以及阜新矿区严重缺水状况,进行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混凝试验研究,认为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投加时混凝效果最佳,最佳投药量分别为5mg/L、0.2mg/L。最佳混凝pH值为7。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哈尔滨绍和水厂的现场模型试验及该厂运行监测数据的研究,证明在出水CODMn的质量浓度不超过3mg/L的条件下,常规给水工艺能去除原水中约60%~70%的CODMn,认为强化常规工艺是不容忽视的除污染途径之一。通过烧杯试验就除污染的最佳混凝剂和混凝条件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应兼顾除浊与除污染的需要,合理选择混凝剂和混凝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常规工艺的除污染效能,从而以最经济、简捷的方式解决饮用水除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