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海英  孟围  刘志明 《功能材料》2013,44(5):677-681
以纳米纤维素(NCC)为分散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m(Ag)/m(NCC)=5%制备的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NCC和银纳米粒子相互混合并未改变各自的晶型,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银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为11.87nm,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所测银纳米粒子直径(10nm)相近;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较纳米纤维素稍有下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固含量分析、机理分析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m(Ag)/m(NCC)=3%时制备的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银纳米粒子在纳米纤维素/银纳米粒子中分散较均匀。  相似文献   

2.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由银纳米粒子构成的新型墨水,可应用于电子和光电等领域,创造出能经受反复的弯曲和伸展、跨度较大的微电极,实现信号从一个电路元件到另一个电路元件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利用软模板法制备了具有新颖皂荚形貌的Ag纳米粒子,其平均尺寸为60~70nm.钛酸丁酯和乙酰丙酮螯舍而成的网络结构可指导一维Ag纳米粒子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会影响皂英形貌Ag纳米粒子的生长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醇/水溶剂中,以AgNO3为银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采用溶剂热还原法合成纳米银.通过调变乙醇-水的相对比例、AgNO3浓度和反应时间等,获得了尺寸均匀的准球形、立方体、线状等不同形貌的银纳米颗粒,利用XRD、SEM、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球形纳米银(粒径分布30~70nm)和立方纳米银(粒径80~140nm)修饰介孔二氧化钛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纳米银粒子对TiO2的光催化均具有增效作用,且银粒径越小,对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运用电纺丝技术制备银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AgNO3为前驱剂、N,N-甲基甲酰胺(DMF)为还原剂,在水相体系制备银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反应时间银纳米粒子的吸收曲线,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温度以及DMF加入量等因素对银纳米粒子生成过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DMF时,该反应体系不能生成银纳米粒子,随着DMF加入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体系中银纳米粒子的吸收强度逐渐增大,在100℃、DMF加入量为3mL时,银纳米粒子的吸收强度大幅度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所得的银纳米粒子具有球形形貌,且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7.
8.
载银氧化锌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庹度 《包装学报》2010,2(2):14-17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并以它为前驱物,采用高温分解法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裁银改性处理,制备了栽银氧化锌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载银前后纳米粒子的粒径与结构。研究发现,采用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尺寸较为均匀,粒径约为170nm,分散性也较好;载银后的复合纳米粒子粒径略有增加,这来源于银在纳米氧化锌粒子外的成功包覆。  相似文献   

9.
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毒、绿色的葡萄糖为还原剂, 在没有稳定剂、温和的液相反应条件下, 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银氨溶液中的银氨离子, 原位制备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氧化石墨和银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同时被葡萄糖还原, 银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片层之间, 生成的银纳米粒子中大多数存在着孪晶界, 银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分布受硝酸银用量的影响, 在合适的银离子浓度下, 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集中在25 nm左右; 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拉曼信号由于银粒子的存在增强了7倍.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阪市立工业研究所和大研化学工业共同开发出一种以粒径约5nm的银-钯合金纳米粒子为主要成分的电子电路用合金纳米粒子浆料。由于使用了银-钯合金纳米粒子,与此前的银纳米粒子浆料相比,可抑制银的迁移,并可在聚酰亚胺那样柔性塑料基板上制成高可靠性电路。另外,由于可任意调整合金纳米粒子的金属组分,因此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不同组分的合金纳米粒子浆料。由于使用了纳米粒子,对幅宽为20μm的微细电路图案也可简单地进行丝网印刷,并仅通过低温热处理就可制出导电电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材料动态》2009,(5):18-1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由银纳米粒子构成的新型墨水,可应用于电子和光电等领域,创造出更易弯曲和伸展的、跨度较大的微电极,实现信号从一个电路元件到另一个电路元件的传递。这种微电极能经受住反复的弯曲和伸展,自身性能却基本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以细菌纤维素水凝胶膜、硝酸银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制备了细菌纤维素/银纳米粒子多孔复合支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热失重及力学性能测试对多孔复合支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菌纤维素网络结构内部发现了银纳米粒子,表明银纳米粒子进入到细菌纤维素内部,形成细菌纤维素/银纳米粒子复合物;并且,银纳米粒子的粒径随着硝酸银和硼氢化钠浓度的升高而变大;银粒子的引入使细菌纤维素的链规整度有所下降,结晶度变小、力学性能下降,但材料具有了良好的抗菌性能,使其更适用于医用敷料领域。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日本东丽开发出了采用银纳米粒子的透明导电薄膜。该薄膜融合了美国Cima NanoTech的银纳米粒子涂液技术和东丽的涂层技术,兼顾了透明性和导电性。  相似文献   

14.
直接以碱溶性毛竹半纤维素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在水介质中绿色合成银纳米粒子,讨论了合成条件对银纳米粒子的形成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表征了银纳米粒子-半纤维素复合物经热处理后获得的Ag-C复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并讨论了银纳米粒子的可能形成机理。在恒定其他反应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会有更多银纳米粒子生成,但过度延长反应时间会使银纳米粒子发生团聚而生成大颗粒的粒子;高的葡萄糖浓度、反应温度和初始半纤维素用量会加快银纳米粒子的生成。银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范围均随半纤维素用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银纳米粒子在4℃的储存稳定性随半纤维素用量的增大而增强。银纳米粒子-半纤维素复合物在空气气氛中300℃热处理1h后获得的Ag-C复合物中同时存在金属态的银和氧化态的银。半纤维素中呈电负性的大量自由羟基和少量羧基可能对银纳米粒子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AgNO3为前驱物,水、乙醇及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制备银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银纳米粒子形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特定PVP浓度、AgNO3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以水为溶剂,不能生成银纳米粒子,以乙醇及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410nm左右可观察到银纳米粒子所具有的表面等离子态特征吸收峰,动力学曲线表明,乙醇溶剂体系银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吸收强度。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具有球状形貌特征,且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16.
《纳米科技》2009,6(2):82-82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一香槟分校(UIUC)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由银纳米粒子构成的新型墨水,可应用于电子和光电等领域,创造出更易弯曲和伸展的、跨度较大的微电极,实现信号从一个电路元件到另一个电路元件的传递。这种微电极能经受住反复的弯曲和伸展,自身性能却基本不会发生改变。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12日的《科学快讯》。  相似文献   

17.
《新材料产业》2009,(4):86-87
据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由银纳米粒子构成的新型墨水,可应用于电子和光电等领域,创造出更易弯曲和伸展的、跨度较大的微电极,实现信号从一个电路元件到另一个电路元件的传递。这种微电极能经受住反复的弯曲和伸展,自身性能却基本不会发生改变。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12日的《科学快讯》。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苯胺为分散剂合成纳米银胶溶液,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苯胺的原位复合,制备出银/聚苯胺(Ag/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g/PANI纳米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聚苯胺在外、银纳米粒子在内的包覆结构,纳米复合粒子为类球形状形貌。引入纳米银粒子后,制备的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和比容量较PANI有了很大提高。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腐蚀电流密度为72.1μA/cm2,比PANI的腐蚀电流密度106μA/cm2降低了33.9μA/cm2,纳米复合材料防腐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庹度 《包装学报》2011,3(1):48-52
在不同的醇溶剂环境中,采用水解法制备了粒径大小不同的纳/微米二氧化硅(SiO2),研究了不同醇溶剂对SiO2粒子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醇溶剂分子量的增大,SiO2的粒径逐步增大。通过浸渍吸附和化学还原两步法成功制备了SiO2载银抗菌剂,并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抑菌实验检测显示,二氧化硅载银(SiO2/Ag)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5.3mm和10.4m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