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与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反应器的除污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通过测定混合液的颗粒粒径分布及其比阻,说明了导致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严重的原因是混合液中能堵塞膜孔的微小颗粒含量较高及混合液过滤性能较差。采取增大曝气强度和投加絮凝剂等措施可改善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培养磁种好氧颗粒污泥,并考察了其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絮状活性污泥培养磁种好氧颗粒污泥,开始污泥中大量繁殖丝状菌,然后丝状菌缠绕成细小的颗粒,最后慢慢形成颗粒污泥,其外表光滑,近似呈圆球形或椭球状。培养成熟的磁种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为0.47~4.1 mm,平均为1.7 mm;SVI70mL/g,远低于普通活性污泥的(100~150 mL/g);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范围为30~91m/h,而普通活性污泥的只有8~10 m/h。同时,比较了絮状污泥MBR和磁种好氧颗粒污泥MBR在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磁种好氧颗粒污泥MBR的膜通量下降速度低于普通絮状活性污泥MBR的,这是磁种好氧颗粒污泥和反应器的流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用在线空气反冲洗和在线清水反冲洗来解决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问题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在线空气反冲洗,当时间达80min后,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通量基本恢复至19L/m2·h以上,且反冲洗周期为6日;采用在线清水反冲洗,当时间达50min后,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通量基本恢复至19L/m2·h以上,反冲洗周期在11日以上。这种清洗程序和方法可指导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清洗,从而有效地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4.
MBR处理印染废水的膜污染及清洗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时除污效果很显著,但长时间的运行会造成膜的严重污染,为此对A/OMBR(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时的膜污染情况和清洗效果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膜污染主要是由膜表面凝胶层造成的;化学清洗的效果优于物理清洗(化学清洗能恢复膜通量约90%以上,而物理清洗仅能恢复膜通量约70%);NaOH的清洗效果优于NaOCl。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高效、出水水质好的特点,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但膜污染是MBR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添加剂,人为改善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性质,从而减缓膜污染进程成为一种新兴的膜污染控制技术。总结近年来对添加剂减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效果和机制的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廉价的减缓膜污染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SMSBR中PAC对膜污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而形成生物活性炭(BAC)来实现对膜污染的防治,并通过对BAC污泥的终端过滤来反映其对膜污染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BAC污泥在终端过滤过程中,其相对通量的变化规律与普通活性污泥相同,但投加PAC后的膜通量明显提高。另外,在相同压力下普通活性污泥的通量衰减指数要远高于BAC污泥,而在相同PAC浓度下BAC污泥的通量衰减指数随压力的变化与普通活性污泥一样,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BAC污泥的阻力分布表明,沉积层阻力仍占有绝对优势(大于80%),并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但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该比例有明显下降,膜的固有阻力所占比例明显提高,体现了PAC对膜污染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贾印宏 《山西建筑》2011,37(29):118-120
讨论了膜污染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对膜污染现象、膜污染过程及其种类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冲击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认为:膜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膜的性质、活性污泥混合液和膜组件的运行条件等,其中后两者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膜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小试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在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中具有改善泥水泥合液的性质和膜表面泥饼层结构的作用,从而减小了膜的过滤阻力,减缓了膜通量的下降。向膜生物反应器内投加粉末活性炭是提高和维持膜通量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降低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试规模(10m^3/d)的膜——生物膜工艺处理毛纺印染废水,系统对COD、BOD5、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7%、92.3%、64.3%,和98.9%,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与膜——活性污泥系统相比,膜——生物膜系统的膜通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膜通量是影响运行能耗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的操作压力下,膜通量越低则运行能耗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MBR、MCR处理微污染水的膜污染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膜污染是影响膜反应器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膜混凝反应器(MC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时的运行状况,并对膜比通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发现MBR的膜污染情况比MCR的严重。MCR和MBR的膜组件经物理、化学清洗后膜比通量分别恢复至新膜比通量的99.7%和76.9%,物理清洗对此的贡献较大。经分析发现,MCR中无机污染占优势,主要污染元素是Fe;MBR中微生物和有机物是膜污染的主要组成,而无机污染物则主要是铁盐和磷酸盐。  相似文献   

11.
投加颗粒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过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污染是制约膜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向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投加颗粒活性炭(GAC),通过分析MBR系统中膜通量、过滤阻力等的变化,考察投加GAC对MBR系统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30d后,未投加和投加GAC的MBR系统的膜通量分别降至初始的31.3%和91.7%;未投加GAC系统的总过滤阻力和极化阻力分别为投加GAC系统的5.8和19.4倍,其污泥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为投加GAC系统的近2倍,而其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浓度分别为投加GAC系统的3.2和2.2倍。由此表明,投加GAC可大大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的过滤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的膜污染问题,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膜在污泥混合液及上清液中所形成泥饼层的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泥饼层的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与膜污染速度相关,膜面泥饼层微结构的表征技术可以作为膜污染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污泥混合液中形成的膜面泥饼层厚度大但表面粗糙度高,存在一定的孔隙性;而在上清液中形成的膜面泥饼层虽然更薄但相对致密,其渗透性差,导致膜污染速度加快.活性污泥混合液及上清液中,膜截留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分子质量分布趋势相近,膜面泥饼层微结构的差异主要与被过滤液中微生物絮体的体积和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搭建MBR膜性能评价平台,开展膜组件性能评估,以新型陶瓷平板膜为主体,与国内主导型膜材料产品进行性能对比研究,监测长期运行过程中膜通量变化、在线清洗频率、膜曝气强度、离线清洗周期等参数,并对膜的抗污染性能及陶瓷平板膜的清洗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维持定期在线反冲洗、在线化学清洗的情况下,陶瓷平板膜的离线清洗周期大于6个月,形成的膜污染主要以对NaClO溶液更为敏感的有机物污染为主,而酸性清洗剂较易洗脱的无机物污染少;较高的清洗液温度、较长的浸渍时间,均有利于膜通量的恢复。将陶瓷平板膜用于实际工程中发现,出水COD和石油类物质均能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延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膜污染限制了该工艺的广泛应用。介绍了膜污染的定义,系统论述了膜污染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改良膜的性质、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特性和优化膜分离操作条件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效延缓膜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化学絮凝预处理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对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CMBR)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化学絮凝预处理对膜污染和除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MBR系统,HMBR系统的膜污染速率很低,在近50d的运行中,HMBR的跨膜压差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平,而在同等条件下运行的CMBR则从4.59kPa上升到26.18kPa。EPS分析结果表明,HMBR系统中SMP和LB各组分的浓度相对于CMBR系统大大减小,膜污染的速率得到了大幅降低。化学絮凝预处理可有效减缓后续MBR的膜污染,可以作为膜生物反应器的有效预处理方法。此外,HM-BR的出水水质也优于CMBR系统的。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2007年5月在英国Harrogate召开的“第4届IWA国际膜会议:膜法水与废水处理”的情况。对会议发表的宣读论文。从膜生物反应器、微污染水的低压膜过滤和NF/RO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最近两年来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此次膜会议来看,膜生物反应器尤其是好氧膜生物反应器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针对膜污染的机理、应对措施以及MBR节能降耗的研究最多,并取得了很多新的认识和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