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膜出水水质及跨膜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投量为6 mg/L、混凝反应时间为7.5min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CODMn的去除率为48.7%,膜出水的CODMn〈2.0 mg/L,浊度〈0.1 NTU;此时的跨膜压差相对较小且随运行时间增长缓慢。在高温、高藻期,预氯化有助于提高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并可减缓膜污染;EFM清洗方式可使膜系统长时间在较低的跨膜压差下运行,是延缓膜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二次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膜污染是阻碍超滤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考察了二次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沉淀池出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浸没式超滤膜直接过滤沉淀池出水相比,二次在线混凝虽对膜出水的水质影响不大,但明显减缓了膜污染;二次在线混凝工艺的混凝剂投量对减缓膜污染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试验的原水水质条件下,最优混凝剂投量为0.6 mg/L(以Al2O3计);二次在线混凝不影响膜的化学清洗,污染后的膜经次氯酸钠清洗后跨膜压差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3.
超滤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进行了直接超滤和微絮凝-超滤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均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要求;微絮凝-超滤工艺在改善出水水质和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超滤工艺;微絮凝-超滤工艺的最佳混凝时间为120 s左右,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量为2 mg/L左右(以Al2O3计),在相同的投量(即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以金属离子计)下铁盐比铝盐的混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没式膜混凝反应器(MCR)和浸没式膜混凝吸附反应器(MCAR)处理北江流域地表水,考察了两种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MCR与MCAR的出水浊度均低于0.100 NTU;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MCR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跨膜压差(TMP)的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在相同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MCAR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MCR,且膜污染程度会进一步减缓。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净水厂出水残余铝超标风险,以南水北调水源为研究对象,从控制天然有机物络合位的角度提出了降低残余铝的技术措施。研究发现,采用单一的聚合氯化铝药剂作为混凝剂,为控制沉淀出水残余铝浓度其投加量在春季不宜为40mg/L;较预氯化和预臭氧,采用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双药投加技术效果最好,可降低有机物络合铝的反应位,并能同时降低沉后水浊度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采用聚合氯化铝和氯化铁双药投加,氯化铁投加量宜为8~12mg/L。研究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厂铝超标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氯水作为氧化剂,考察了气浮工艺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气浮预处理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和TOC的去除效果,三氯化铁的最佳投加量为15~20 mg/L,聚合氯化铝最佳授加量为6~10mg/L,最佳气浮回流比为15%;在最佳运行条件下,预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A/O-M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投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铁对该工艺去除营养物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铁浓度对该工艺去除NH+4-N的影响不大,对COD及TN的去除效能则有所改善;在投加量为100 mg/L时,对TP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1.7%,出水浓度维持在0.42 mg/L左右。此外,投加一定量的氯化铁可以有效降低污泥絮体的Zeta电位,增大污泥絮体的粒径,降低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的含量,进而有效地延缓了膜污染速率。对膜表面污染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氯化铁投加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其组分。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试考察了混凝预处理对浸入式连续微滤工艺处理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表明,选用三氯化铁做混凝剂时的膜过滤性能优于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投加量为4 mg/L,反应时间为6 min时膜的过滤性能较好;采用直接微滤膜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膜出水CODMn去除率仅为30%,投加4 mg/L三氯化铁后CODMn去除率提高了10.5%,采用混凝预处理对提高浸入式连续微滤工艺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混凝剂对各种超滤膜跨膜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应用于浸入式PVDF膜、外压柱式PVDF膜和内压柱式PVC合金膜的混凝预处理.结果表明:对于PVDF膜,采用铝盐能够较好地减缓跨膜压力的升高趋势,对于PVC合金膜,采用铁盐作为混凝剂效果较好.混凝剂的选择主要考虑膜的材质,对膜的运行方式可以较少考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井水混凝处理过程中投加的聚合氯化铝(PAC)残留物对超滤膜的污堵问题,采用在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前投加不同量的PAC对矿井水进行混凝和超滤试验,考察PAC不同投加量下浊度、污染指数(SDI)、残留铝含量、跨膜压差(TMP)和归一化膜比通量(NSF)间的相互关系及对超滤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为35~40 mg/L时,混凝上清液中SDI最小为5. 3,残留铝含量约为0. 16~0. 23 mg/L,浊度约为6. 0~8. 0 NTU。跨膜压差随着PAC投加量、残留铝含量和pH值的增加而上升。当PAC投加量为40 mg/L、残留铝含量为0. 18 mg/L、pH值为4. 2~5. 2时,跨膜压差(TMP)最小值约为64. 8~68. 4 kPa。水中残留铝存在形态在不同pH值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聚合态和絮凝体粒径又影响着超滤膜污染,酸性条件(pH值为4. 2~5. 2)下更有助于减少残留铝对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