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油田在小断块油田建设中,为了压低油田基本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成本,对小断块油田的集输油系统、供注水系统、供热系统、仪表自控装置等进行了简化,同时简化了小断块油田油气集输工艺和单井计量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取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摘·题录     
冀中小断块油田建设简化设计[刊]/韩荣山//石油规划设计.1997(4).25~27本文介绍了华北油田在优化集输管网;简化井口、拉油站工艺;采用单井集管线串连、取消计量站、多普勒流量计活动计量单井产量等方面的一些新措施。为小断块油田简化工艺设计提出了一条新思路。海底输气管道强度设计[刊]/王宝昌//石油规划设计.1997(4).28~29文摘·题录与陆上管道强度设计不同,海底管道壁厚计算的基本载荷除了管道内压外还应考虑海水水深造成的静水压力。在很高的静水压力作用下,管道截面可能发生屈曲,当外部压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局…  相似文献   

3.
对小断块油田地面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华北油田新区产能建设多为小断块油田。这些小断块均为低渗透储层;单井产量低,油气比低,油品性质差。在地面建设中如何简化流程,充分利用已建系统的工程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省地面建设投资。总结了1993年小断决油田产能建设设计的实践给出了所采取的措施。1、主要措施充分利用已建系统设施,挖掘老区的潜力,减少新建区块的工程量。冀中地区20个断块油田中,只建了4个新站,其中除莫31断块建了1座转油站,原油管输外,高30断块联合站,榆29,西柳10断块分别建1座供热拉油站,原油均为汽车拉运。有7个断块,都没有建计量站,单井…  相似文献   

4.
针对边远小断块油田单井回压高、低产、低能、低含水油井在常规工艺技术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了油气混输泵降压集输新思路;通过在胡状油田现场试验过程中选泵、运行、节能、压力变化等研究,证明了油气混输泵集输技术在边远小断块油田应用是可行的,并且经济效益明显,适宜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很多油田进行了简化地面系统的尝试,主要包括撤销计量站、停运掺水系统,形成了以油井在线远传计量技术、油井单管集输技术等为关键技术的串接集输工艺模式。串接集输工艺模式即集输工艺由原来的计量站模式改为单井串接、单井环状、单井树状的简化模式。该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管理难度低、投资额减少等特点,在某油田试运行效果良好,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华北油田榆科油田经过30年的开发,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油井平均含水达81%以上,单井集油仍然采用传统的三管伴热方式,地面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着腐蚀穿孔严重、设备老化等制约油田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深入分析油田开发状况和现有地面集输工艺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站外单井集油管线腐蚀严重、能耗高等问题,采用端点掺水、环状集油的新工艺,对地面集输工艺进行简化优化,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产、低油气比、井数少的小断块油田,国内目前多采用拉油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一般采用:单井来油——单井计量问组——换热器——生产分离器(有些油田未设)——油罐——汽车拉油。对于井数少于6口,油气比小于6m’八,单井产量小于10t周的区块,由于分出气量不能满足加热炉燃烧负荷的需要,多数站未设分离器分气或分出气也没供加热炉燃烧,而采用燃烧原油方式,因此使这部分天然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各油田为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纷纷采取各种手段降低能耗,回收资源充分利用。华北油田1995年在简化小断决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原边际小断块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几种油气集输工艺配套技术的成功应用,并从节能降耗、工艺合理匹配、提高系统效率等方面阐述了其他适于边际小断块油田油气集输工艺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掺水集输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荣 《试采技术》2007,28(B07):165-167
本文对掺水集输工艺技术原理及作用进行阐述,以及该技术适用范围和特点,同时结合华东石油分公司苏北小油田油井分散,单井产量低,新井生产不含水采油期周期短,油井产液的含水率上升快并且周期长等特点,掺水集输工艺技术适合苏北小油田高含水期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使得工艺既满足油田开发集输的要求又能节能降耗,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苏北油田地面油气集输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以及对掺水集输工艺技术适用范围和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对于灰岩油田(如任丘油田),根据油井产量高和油温高以及含水率上升快的特点,初期采用疏井网、大管线和单管集输流程;随着井网加密和第三系砂岩油田的开发,单井产量降低,对油气集输系统逐步调整为单井→计量站→集中处理站的两级布站流程;当原油含水达到70%~90%时,为减轻集输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则又采取不加热输送、磁处理脱水、高效破乳剂、多功能合一设备、集输处理站集中供热等技术。对于严寒地区油田(如阿尔善油田),则采用以水力活塞泵采油的双管集输流程,它以净化油为动力液,升温至80~85℃,高压输至计配站和井口,经井下动力液泵采出原油并和动力液混输至计配站计量后输至大站处理。该流程运行8年,经受了-40℃严寒的考验。对于沙漠油田(如鄯善、温米和丘陵油田),则采用井口→选井站→联合站的一级半布站流程;较远区块采用井口→选井站→中心计量站→联合站的两级布站流程。处理工艺采用中压多级分离稳压工艺和合一设备。对于小断块低渗透油田,则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流程或双管回掺流程或三管伴热流程或双管环形伴热流程或单管电伴热保温流程。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油田稠油新区即新庄、杨楼油田属于油层薄、埋藏浅、原油稠、粘度高、地层软、单井产量低、注蒸汽吞吐周期短(3-4月)、品位差的小断块油藏,油藏油层厚度在3-10m.单井平均产量3.5t/d,而国内已开采的稠油油藏油层厚度一般在10-15m.单井平均产量5-10t/d左右.因此新庄、杨楼油田在开发、采油和地面集输与处理等方面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适用于华北油田小断块油田的单管注水工艺,其中重点介绍了泵对泵注水工艺和注水储罐密闭注水工艺的流程及特点。对近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隔氧新技术——水罐隔气膜密闭隔氧装置进行了分析,并对华北油田小断块油田选用的注水工艺、注水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瑞 《石油知识》2012,(4):16-17
一.稠油开发四种单井集油流程之比较 稠油集油流程目前国内外主要有注采合一、注采分开这两种集油流程。如我国某稠油小断块油田某区.油层薄,短周期注汽吞吐,单井产量低,单井集油工艺采用注采合一集输流程及技术.注汽管道可以兼顾集油管线功能,即单井注汽、采油共用一条管线,不仅流程简洁,经济、合理、适用.减少工程投资.同时运行费用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油田的集输工艺,分析华东分公司油田集输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着重介绍稀土复合电热膜输油管技术及现场试验情况,该技术经现场试验获得成功,解决了边远单井和小区块的拉油点的生产集输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冀中北部地区新发现的一批小断块油田,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单井产量低、投产后产量递减快。边远独立小断块油田简易集油、集气工艺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管理。在地面建设中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利旧,橇装为主,可有效降低建设投资。小断块污水就地处理回注是改善其开发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开发小断块油田已成为华北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在小断块油田的开发中,始终将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工程投资,方便操作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此原则指导下,通过压缩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来提高小断块油田的开发效益。下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华北油田老区块地面工程系统存在的能耗高、腐蚀结垢、负荷不均衡等问题,以地面工程区域系统性优化为目标,研发了一系列整装油田、小断块油田地面系统高效低耗集输与处理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高温产出液余热的综合利用技术,突破了高凝固点原油单管不加热集油技术难关,拓宽了常温集油工艺应用的范围;解决了硫酸钡结垢影响油田正常开发的难题;调整简化联合站,实现了拉油点整体优化。老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地面系统区域功能优化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老油田开发后期整体提质增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八面河油田北区属于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断块小、含油面积小、井网密度大等特点。含水上升快,单井产量递减快,自然递减率大,油田产量下降快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于此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动态分析,找出了北区潜力。所钻的滚动扩边井效果好。有效控制.了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油气集输系统、污水处理及供注水系统、供配电系统、道路系统等几个方面着手,介绍了小断块油田简化流程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部分陆上油田的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地面系统的处理量及站场负荷均按照建设初期设计投运,面临站场负荷率低、管道输油量低、集油工艺能耗高、小断块拉运费用高等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以某油田为例,通过输油方式区域调整、集油工艺整体优化、边零小断块密闭处理等三项工艺技术,提高了站场负荷率,消除了安全隐患,完成了地面集输系统的整体简化优化,达到节能降耗、安全运行的目的,其思路可供其他油田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