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设计了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装置,对经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的炼油污水,再经臭氧.生物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使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Ⅲ~Ⅳ类水标准:COD≤13mg·L^-1;BOD5≤3.6mg·L^-1;石油类≤0.46mg·L^-1;挥发酚≤0.00017mg·L^-1;NH3-N≤0.9mg·L^-1,循回用于工业生产,实现炼油污水资源化,并对臭氧提高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和生物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某牛仔服漂洗厂采用混凝沉淀-接触氧化-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废水,但未能达标排放,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格栅井、集水井、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单元进行了改造。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BOD5、SS、硫化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42.5、145.1、403.2、36.8mg/L,色度为420倍时,出水COD、BOD5、SS、硫化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1.4、8.2、47.6、0.2mg/L,色度为20倍。改造后可实现牛仔服漂洗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COD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COD、BOD、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6%、92.5%、88%、90%。印染废水处理后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1级排放标准。此工艺具有工程投资少、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某洗水厂采用混凝沉淀+厌氧+二级接触氧化+沉淀+过滤工艺处理洗水废水,但未能稳定达标排放,根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格栅井、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等各单元进行了改造。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BOD5、SS的浓度分别为546 mg/L、129 mg/L、29 mg/L,色度为160倍时,出水COD、BOD5、SS的浓度分别为24 mg/L、7 mg/L、<4 mg/L,色度为2倍。改造后可实现洗水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解一生物接触氧化一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漂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BOD5,色度,SS和PH值都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78-92)中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使用培养驯化的活性污泥,经射流曝气工艺处理该絮凝后的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的pH为7,温度为30℃,混合液中总的悬浮固体浓度(MLSS)5000mg&#183;L^-1,气水体积比为2:1,曝气时间2h。在该最佳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pH为7.5,COD98mg&#183;L^-1(去除率97.2%),BOD,57mg&#183;L^-1(去除率93%),已经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国家一类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根据仲丁灵废水具有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特点,采用Fenton氧化-水解酸化-好氧组合工艺对该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经Fenton氧化后,废水的BOD5/COD值由0.012升高至0.248,经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序处理后的出水COD〈100mg&#183;L^-1,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染织厂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染织厂原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厌氧廉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改造工艺。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系统对COD、BOD5、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0.4%、91.4%、87.5%、87.9%,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GB4287.92)排放的一级标准。改造工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构筑物容积,实现一次提升,达到厌氧、兼氧、好氧生物处理以及物化处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尼龙织物染色废水处理工艺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尼龙织物染色废水的特点,将原有“混凝-延时曝气-气浮”工艺改造为“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在大幅减少系统污泥排放,水处理成本得到降低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出水水质:COD、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9%、10.7%、12.3%。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破乳—混凝气浮—UASB—接触氧化—沉淀工艺处理某飞机制造厂荧光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BOD5、SS、色度分别为7 000、2 000、200 mg/L、400度时,出水COD、BOD5、SS、色度分别为105、24、20mg/L、57度,出水可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