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类新型系列贝氏体钢,研究了其组织和耐磨性,试验表明,在低碳范围几乎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随含碳量增加,贝氏体量减少,形态也发生变化,同时马氏体量增多。“C”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钢具有高的贝氏体淬透性,可在较大截面上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成分和空冷时可得到近半贝氏体和半马氏体的组织,比目前使用的几种典型耐磨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硼对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硼对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加入0.005%硼元素对提高低碳贝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非常有效.其中轧制后直接油淬至室温的钢板,含硼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687 MPa、891 MPa及21.3%,比不含硼钢分别高71 MPa、137 MPa和1.3%.硼元素对试验钢的回火工艺及回火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也有显著影响,不同温度回火的含硼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均优于不含硼钢,且对于含超微量合金元素硼的钢,在600 ℃回火较为适宜;而对于不含硼的钢,在650℃回火更合适.微观组织观察表明,轧制及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后,试验钢均由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板条状贝氏体及极少量的针状铁素体组成,含硼钢与不含硼钢中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很大不同;钢中加入0.005%硼对获得细小的微观组织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奥氏体化加热不同冷却工艺贝氏体钢棒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φ53 mm棒料920℃保温,水冷200℃回火,R/2处取样的抗拉强度为1654 MPa,AKV为55.1 J,具有高强度和较低的韧性,组织为板条回火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空冷及水冷30s-空冷250℃回火,R/2处取样的强度分别为1314 ...  相似文献   

4.
5.
6.
硅对准贝氏体渗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硅对准贝氏体渗碳钢渗碳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降低渗层碳浓度、使渗碳层碳含量的分布平缓,阻碍渗层碳化物析出,渗碳后空冷渗层最外层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硅能显著提高渗碳钢的回火抗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所研制的铸态贝氏体钢CCT曲线的测定,采用液态挤压铸造法成形耙片,使耙片的不同部位获得与其工作条件相适应的不同形态的贝氏体组织和性能,试验表明,铸态贝氏体钢具有较高的硬度,韧性和较好的耐磨性。为耙片生产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种空冷贝氏体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微合金变质处理可细化奥氏体晶粒和显微组织;调整微合金含量和种类,可增加钢中碳化物数量、种类和弥散度,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经多元微合金变质处理,组织更为细小均匀,变为超细组织。所研制的贝氏体钢具有制作产品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制作的板锤在现场使用证明,比原来使用的高锰钢板锤耐磨性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9.
准贝氏体钢闪光对焊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巨强  康沫狂 《焊接》2001,(6):28-31
研究了新型准贝氏体钢制造的矿用圆环链闪光对焊焊缝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闪光对焊后中频感应淬火、回火热处理后,准贝氏体钢焊缝组织为低碳马氏体和准贝氏体组织,焊缝强度损失小、韧性高,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闪光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任耀剑  江利  孙智 《热处理》2009,24(6):34-37
根据我国煤矿锚杆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锚杆用空冷低碳Mn.B贝氏体钢,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试验用钢经930℃正火、200~600℃回火后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Rm、RP0.2和45分别达到了800~1064MPa、600~724MPa和15%~20%,其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因此完全可用于煤矿中的高强度锚杆。  相似文献   

11.
12.
9SiCr钢的短时等温上贝氏体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SiCr钢在不同时间等温后的上贝氏体形态。探讨了上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对性能的影响。短时等温的上贝氏体具有特殊的形态,系由不含碳化物的单相小条状贝氏体铁素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上贝氏体呈羽毛状。特殊形态的上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3.
贝氏体组织与贝氏体钢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文叙述了Mn-B系贝氏体钢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与Mo-B系对比,表明Mn-B系贝氏体钢的技术和效益的优越性,阐述了贝氏体显微组织、形貌、精细结构以及超精细结构的新发展及其对贝氏体钢断裂过程的影响,在理论上部分地解释了贝氏体钢的优越性能,并提出了新的成分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含稀土元素和Al贝氏体钢的相变和组织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量稀土(RE)和Al对贝氏本钢在700~560℃和380~320℃区域相变动力学及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研制的贝氏体钢锻后正火回火获得以贝氏体/马氏体为主、含碳化物和少量列岛奥氏体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区分贝氏体(包括马淬透性。加入RE使贝氏体钢组织细化,冲击韧度提高;加入RE元素并不加速珠光体墨迹,而是少许推迟珠光体转变,有利于提高钢的淬透性。加入RE使贝氏体钢组织细化,冲击韧度提高;加  相似文献   

15.
H13钢的马氏体/贝氏体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ET2G型红外测温仪测定了试样的冷却曲线,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力学性能试验设备对不同形态的H13钢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温条件下,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含量增加,低温等温时的增加量远大于高温等温时的增加量;马氏体与马氏体有一最佳比例,此时复相组织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中碳贝氏体钢进行900℃保温1h奥氏体化处理,分别在200、250、300℃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测定维氏硬度,观察金相组织,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试验钢的热处理工艺、硬度和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钢等温处理后的室温组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含量逐渐减少,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相应地,试样硬度逐渐降低,趋于平缓;贝氏体亚结构由纳米级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及板条间残留奥氏体构成,没有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17.
对比两组冲击吸收能量差别较大的贝氏体高强钢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显微结构对钢的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基体中存在尺寸在3~6μm的(Ti,Nb)(N,C)析出物导致脆断断裂。冲击吸收能量偏低试样在厚度的1/4和1/2处平均有效晶粒尺寸都明显大于冲击吸收能量较高试样,会导致材料的冲击性能降低。同时冲击吸收能量偏低试样的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而在断裂过程中不能有效阻止裂纹扩展,因此也会导致钢的冲击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程巨强 《铸造技术》2005,26(5):369-371
研究了高强度新型贝氏体装甲钢板热轧、低温回火和热轧、正火、低温回火及不同温度回火的组织和性能,测试了不同低温的冲击韧度和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轧态、低温回火和正火低温回火钢板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淬火低温回火钢板的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不同状态的装甲钢板具有高的回火抗力、良好的强韧性及低温冲击韧度和焊接性能,及可作为车辆防护装甲.  相似文献   

19.
多元微合金化空冷贝氏体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碳和中高碳Mn-Si-8系多元微合金化贝氏体钢,锻后空冷可获得以贝氏体或贝氏体/马氏体为主,含碳化物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的组织。加入微量元素,使奥氏体晶粒和显微组织细化,形成的高硬度碳化物弥散分布,提高硬度,韧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
周凡  顾介仁  王克鸿  柴权赢 《焊接学报》2023,(5):117-121+135-136
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工艺制备了成形良好的贝氏体钢构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增材构件的微观组织主要由板条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奥氏体组成.增材构件组织和力学性能存在局部差异:顶部组织晶粒比较粗大,主要由板条状贝氏体和奥氏体组成,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365 HV;底部区域组织晶粒比较细小,多为粒状贝氏体,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384 HV;构件整体平均冲击韧性为145 J/cm2,平均拉伸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可以达到955 MPa和11.7%,其中x方向的拉伸强度为945 MPa,略小于y方向的抗拉强度(963 MPa)和z方向的抗拉强度(958 MPa),说明构件抗拉强度不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断口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