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天然色素红花黄掺伪葡萄酒的鉴别检测方法,样品经葡聚糖凝胶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确定了红花黄中掺两种主要呈色物质:红花黄A和红花黄B,在10~5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5%~93%,相对标准偏差(RSD)<4%.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葡萄酒中外源红花黄色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种天然色素-越橘红、红米红、黑加仑红、萝卜红、葡萄皮红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样品处理后,甲醇-乙腈-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检测波长为515nm条件下对5种目标物同时进行检测。试验表明,5种色素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7.4%,回收率为74.1%~94.7%,检出限为5.6~7.5mg/L。由此可知,本研究建立的天然色素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乐  胡健华 《中国油脂》2007,32(9):75-77
综述了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的鉴别检测方法。通过对油脂的常规理化指标、金属离子含量、电导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黄曲霉毒素、挥发性物质、脂肪酸组成、胆固醇、红外及紫外特征吸收等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鉴别食用油是否掺伪。  相似文献   

4.
山茶油掺伪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山茶油掺伪的鉴别指标,研究了山茶油的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同时对可能掺混的几种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将这几种植物油以不同比例掺混入山茶油中,总结其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纯山茶油色泽呈浅黄色稍带点绿,无异味微茶香,清亮不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山茶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在87.67%~89.02%,同时含有少量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及微量的11-二十碳烯酸。山茶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其他油类,其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可实际应用于市售山茶油掺伪情况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情况,并综述了其相关检测技术,为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对掺伪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掺伪油脂的种类、有关成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判断,找出其差异性,并依据油脂的差异性,采用建立的四级掺伪鉴别模式进行油脂理化、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结构以及个别油脂的特性分析,即以较系统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可解决目前油脂掺伪分析中的定性及定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确定了葡萄酒中可能添加的天然色素种类是花青素类物质,并建立了葡萄酒中花色苷的检测方法,样品经SPE提取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葡萄酒中6种主要呈色物质:锦葵素-3-葡萄糖苷;锦葵素-3-乙酰葡萄糖苷;锦葵素-3-p-香豆酰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色素-3-葡萄糖苷,比例分别为5∶1.5∶1∶0.5∶0.4∶0.4,当酒中原有花色苷种类和比例出现剧烈变化时,即可判定添加了外源花色苷,方法可以有效判定酒中是否添加外源花色苷。  相似文献   

8.
研究确定了葡萄酒中可能添加的天然色素种类是花青素类物质,并建立了葡萄酒中花色苷的检测方法,样品经SPE提取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葡萄酒中6种主要呈色物质:锦葵素-3-葡萄糖苷;锦葵素-3-乙酰葡萄糖苷;锦葵素-3-p-香豆酰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色素-3-葡萄糖苷,比例分别为5∶1.5∶1∶0.5∶0.4∶0.4,当酒中原有花色苷种类和比例出现剧烈变化时,即可判定添加了外源花色苷,方法可以有效判定酒中是否添加外源花色苷。   相似文献   

9.
以红米红色素为原料,研究辅色剂种类、浓度对辅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丙二酸、酒石酸、苹果酸对红米红色素具有辅色作用,显著增加色素吸光度值(p<0.05);丁二酸对红米红色素辅色效果不显著,而抗坏血酸、茶多酚对红米红色素具有减色作用。综合考虑色泽值L*、a*、b*、△E以及透过率值、吸光度值多种因素,选择草酸、丙二酸、酒石酸最佳浓度为0.08mol/L,苹果酸为0.06mol/L。经草酸、丙二酸、酒石酸、苹果酸辅色,红米红色素的热稳定性显著增强,且主要花色苷组成未发生变化,无花色苷衍生物生成。  相似文献   

10.
当前食用植物油掺伪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理化特性与感官特性等检测手段很难达到现在要求。受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等影响,且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步骤过于复杂,检测面临很多限制。现在可以采用电子舌对食用植物油掺伪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得出结果,也为植物油品质鉴别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本文以电子舌检测技术为例,分析了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甜酒曲在红曲黄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甜酒曲代替糖化酶在红曲黄酒中的应用情况,比较了甜酒曲和糖化酶的糖化力.液化力,测定了甜酒曲替代糖化酶在红曲黄酒发酵过程中pH值、糖度和酸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4%的甜酒曲可以明显提高红曲黄酒的质量,改善红曲黄酒的口感.  相似文献   

12.
红曲糯米酒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科学利用红曲,为消费者提供更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的产品,以红曲为发酵剂,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发酵工艺酿造出了红曲糯米酒,然后再辅以枸杞子、红枣、山楂、当归、龙眼肉等多味中药浸泡源汁,使红曲糯米酒具有“养胃健脾、活血降血压、降血脂”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曾三 《酿酒科技》2002,(2):104-105
台湾现有酿酒厂14家,主要酒类产品有啤酒、酿造酒、蒸馏酒、果酒等,最具地方特色的是米酒、绍兴酒和红露酒。米酒以粳米为原料,白曲为发酵剂,现改用菌,发酵5-6天(现为7-12天),酒精含量22%;绍兴酒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浙江引入,原料为粳米、圆糯米和小玫 ,分3次加料,前酵温度8℃,后酵温度16℃,28L酒坛叠成7层贮藏,普通绍兴酒贮存2年,陈年绍兴酒贮存4年;红露酒于19世纪初由福建伟入,以红曲酿造,糯米为原料,产品酒度23.4%,现在为16%,贮存2年,无需杀菌处理。(庞晓)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法快速鉴别红葡萄酒真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10个常见葡萄酒产地中85份真红葡萄酒样品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图分析和数据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识别分析,建立了红葡萄酒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葡萄酒真假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过程仪器的精密度和方法的重现性很好,真红葡萄酒标准指纹图谱包括12个特征色谱峰,其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峰面积夹角余弦法、全图谱相关系数法和全图谱夹角余弦法的相似度阈值为≥0.9700。3种方式勾兑的假葡萄酒的试验表明,掺水稀释葡萄酒峰面积的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相似度值都在0.1700以下;葡萄汁勾兑葡萄酒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相似度值在0.6128以下;人工色素勾兑假葡萄酒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的相似度值在0.1001以下。通过市售2种可疑葡萄酒的验证试验表明,该2种可疑葡萄酒的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的相似度值在0.1500以下,低于真红葡萄酒的相似度阈值;且缺少红葡萄酒具有的特征色谱峰,可确定为假葡萄酒。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客观、准确,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葡萄酒真假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黑米黄酒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米为原料生产黑米黄酒,黑米色素提取以浓度为20%-30%(v/v)的乙醇或米酒为最佳萃取溶剂,分两次萃取;黑米色素溶液及加工的黑米酒系列产品在酸性条件下色泽较稳定,适量使用蔗糖、柠檬酸或抗坏血酸等护色剂可明显提高产品色泽的稳定性;加工黑米黄酒,黑米原料仅需15%-20%,其余可用白糯米代替。(孙悟)  相似文献   

16.
以糯米为原料,采用自制纯种红曲、甜酒曲以及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酿造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曲糯米酒,确定最佳酿造方案为先添加甜酒曲糖化糯米淀粉,再加入红曲、酵母、水进行发酵产酒;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甜酒曲、红曲、活性干酵母加入量分别为投料量的0.8%、10%、1‰,料水比1∶2,发酵温度28℃,糖化发酵时间5 d,采用此工艺酿造的红曲米酒感官评定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辅助提取红米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郑琳  张钟  陈湘  齐明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3):296-298
研究了红米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以1.5 mol/L HCL与95%乙醇溶液的混合液(体积比为3:17)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米色素的适宜功率、时间、温度和料液比,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红米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米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该色素类型为花色苷类;...  相似文献   

18.
黑米黄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芳 《酿酒科技》2007,(6):98-100
研究以贵州优质黑米为原料,低温高压膨化、加工黑米黄酒工艺.结果表明,最适工艺条件为:温度100℃,时间10 min,膨化压力差为0.3 Mpa.该工艺能充分保持原料中的色素及其他营养成分,解决传统黄酒生产中因浸米工序使得黑米色素等有效成分大量损失的技术难题;新工艺能使黑米淀粉彻底糊化,明显缩短糖化发酵周期,出酒率提高8%以上,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红葡萄酒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力  李想 《酿酒科技》2010,(1):101-103
应用日立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色谱条件:标准分析柱4.6mm&#215;60.0mm,反应柱温度57.0℃,反应器温度135.0℃。测定了国内外16个品牌的红葡萄酒。结果表明,红葡萄酒中含脯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以脯氨酸含量最高,约占17种氨基酸总量的54.8%~90.6%。测定的7种国外品牌红葡萄酒和9种国产品牌红葡萄酒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0.
红葡萄酒多酚的保健功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曾三 《酿酒科技》2001,(2):77-78,81
国外研究表明,葡萄酒多酚有防止LDL氧化的作用,可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病危险。红葡萄可抑制螺旋菌的增殖,有抗肿瘤作用,其中含有白藜芦醇,有抑制癌的效果,可防止老年性痴呆、泊金森氏综合症等神经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