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白酒酿造过程中高温放线菌的特性,利用传统方法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筛选得到3株高温放线菌,经形态学、16S rDNA生物学鉴定、生理生化及特性分析,确定分离纯化出的F-40号菌株为白色链霉(Streptomyces albus)、F-41号菌株为橄榄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F-42号菌株为植物内生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ndophytica)。F-40号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8,最大耐乙醇浓度为9%;F-41号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0℃,最适生长pH7,最大耐乙醇浓度为6%;F-42号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适生长pH6,最大耐乙醇浓度为6%。3株放线菌代谢产生其各自的特征性风味物质,F-40号菌株可代谢产生反-萘烷醇,F-41号菌株可代谢产生小分子醇类及内酯,F-42号菌株可代谢产生不饱和醛类,且均可代谢产生较多的醇类及醛酮类物质,如2-庚酮、苯乙醇等,有助于酱酒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酱香型白酒(以下简称"酱酒")第5轮次生产过程中,选定6口试验窖池,加入酱香功能菌进行生产试验,以探究酱香功能菌对酱酒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酱酒生产过程中添加2‰酱香功能菌,能有效提升细菌属优势菌种类和数量,促进优势菌群生长繁殖;其糟醅的淀粉利用率、糖分利用率和风味物质含量均表现略有提升;其中层酒感官略优于常规中层酒。酱香功能菌的添加,对酱酒质量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高温大曲中分离和筛选出3株产酱香芽孢杆菌,经分子学鉴定,确定3株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用高粱模拟堆积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测定发酵成分,得出添加筛选出的产酱香菌株组比对照组酱香浓郁,香气物质的数量与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典型酱香物质吡嗪类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应用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分离获得的一株产土臭味放线菌(Actinomycetes sp.)A22与产酱香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6进行模拟固态发酵,研究其对发酵过程主要特征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结果表明,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A22可导致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6代谢富集吡嗪类化合物总量降低,对其代谢吡嗪具有调控作用;而B. amyloliquefaciens B6抑制Streptomyces sp. A22代谢富集土臭素,降低发酵糟醅中的异味;Streptomyces sp. A22与B. amyloliquefaciens B6之间存在相互的生物学调节关系,混菌发酵过程可相互抑制其生物量,这是导致其发酵过程风味调控的根本机制,影响酒体中酸类、醇类、酯类等风味物质的形成,改善酒体风味。  相似文献   

5.
酱香型白酒是以多种微生物及酶系的混合物作为发酵剂,通过固态发酵蒸馏后获得的粮食酒,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特点和酱香而闻名国内外。酱香型白酒酿造机理和香型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本文结合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及相互作用进行阐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酱香型白酒是在开放性环境中,由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各种微生物协同作用,经固态发酵制成的。放线菌作为一类特殊微生物类群,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对白酒品质、风味的形成具有一定贡献。该文从酱香型白酒酿造中放线菌多样性与功能两个方面,综述了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放线菌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放线菌与酱香型白酒品质之间的关系,并展望了白酒中放线菌未来研究前景,为今后开发高温放线菌资源及功能,提升酱香型白酒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8.
酱香大曲中白地霉产蛋白酶固态发酵条件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酱香型酒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白地霉MTBD,对其进行发酵实验,检测蛋白酶活力,测定其在不同原料比、不同培养时间、不同pH值、不同接种量、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料水比条件下产蛋白酶的情况,同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为45℃、pH值为3.5、料水比为1∶1、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9.
对酱香型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的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稀释涂布划线法和平皿生化反应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目的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经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9.0,发酵温度35 ℃,转速180 r/min,此时酶活力最高为28.62 U/mL。  相似文献   

10.
11.
放线菌作为酱香型白酒生产主要微生物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有一定的影响,研究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放线菌的种类和对窖池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认识放线菌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具体影响方式有一定作用。以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筛选获得的A2、A22为对象,对其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并考察其对窖池环境中p H值、乙醇、温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A2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A22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均能耐受p H值4.0及4%vol乙醇浓度。A2、A22两株链霉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云门酱香型白酒主要风味成分与南方酱香型白酒存在的差异,得出云门白酒高级醇(尤其是正丙醇)、己酸、己酸乙酯、正己醇等含量偏高,其中两款成品云门陈酿和乳白陈酿含己酸乙酯比飞天茅台分别高出245.22%和211.43%,己酸分别高出22.51%和54.98%。同时,醋酉翁、辛酸乙酯、四甲基吡嗪等风味含量偏低。分析认为,这些是云门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也是可能造成北方酱香型白酒不同于南方酱香型白酒风格特征的主要原因。通过香气强度计算分析了云门酱酒的主要呈香风味构成。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改进工艺,提高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窖池内发酵酒醅上、中、下3层的酵母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酱香型白酒整个生产周期(一年)中酵母变化趋势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位置、不同时段的酵母数量差异明显,同一工艺轮次中总体上的酵母菌数量变化趋势是:上层酒醅中层酒醅下层酒醅(CFU),上、中层酒醅酵母数量最多可达6个数量级,下层酒醅酵母数量最多达5个数量级,随着还原糖的消耗,以及酸类物质的反馈抑制,各层酵母数分别呈下降趋势。不同酱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在堆积过程和窖内发酵过程中酵母数量差异也不大,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窖内酵母归为五大属:酿酒酵母、毕赤氏酵母、假丝酵母、伊萨酵母及红酵母属。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GC)对酱香型白酒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研究,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建立了11个酱香型白酒的GC共有指纹图谱,同时对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操作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采用该软件可有效分析酱香型白酒中部分香味成分的量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氰化物是酒类的一项重要安全指标,为了确保白酒质量安全,氰化物含量的准确测定十分重要,主要介绍对GB/T 5009.48—2003中氰化物检测方法的改进,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一次性注射针筒及一次性针孔过滤器对显色后的浑浊液进行过滤,消除白色浑浊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经试验表明,此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以茅台镇某酒厂第5轮次酒为实验对象,将酒贮存于0~4℃、25℃、35℃、45℃、60℃、室温、0~4℃与60℃之间转换温度条件下,检测贮存过程中理化性质及香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贮存温度下,总酸、固形物含量、电导率都有升高的趋势,总酯、吸光度总体上略有下降,各指标的变化率都随贮存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在60℃贮存时,黏度下降明显,丁达尔现象较明显;香味物质的变化与贮存温度存在一定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云门酱香型白酒各轮次基酒风味构成进行定量分析,重点分析了酒体中重要风味化合物在各轮次的变化趋势。针对准确定量的56种风味化合物,应用SPSS软件对14个基酒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对改进云门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和勾调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曲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极其特殊,以"四高二长""二九八七"的酿制方法和精湛的勾兑调味技术,造就了酒体特殊的酱香风格。而在堆积糖化过程中,其糟醅最高温度可达50℃,导致大部分微生物死亡。通过采用破堆移位技术,有效降低了入池温度,且使得糟醅可再次网罗空气中的微生物,提高了酱香型白酒的出酒率,同时优质品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入窖发酵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质量的形成十分重要。酱香型白酒入窖发酵的窖池,是固态发酵生产酱香型白酒的重要设备,其主要用途是蓄积糟醅,进行密封发酵生香。在曲药和窖池微生物作用下,窖内母糟发酵生香的优劣,对产品产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生产中,对入窖发酵控制管理无从下手及片面认识和没有科学的可控措施以致出酒率低及不合格品多。因此,抓好入窖发酵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落实出窖糟醅的监测与研判,采取措施调整各轮次酒醅工艺参数达到入窖条件,严格执行酒醅入窖控制措施,认真做好窖池发酵管理等工作,决定着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及产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20.
采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仪等检测设备,对不同贮存时间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针对数据分析其在贮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感官品评结果及香味物质贮存前后添加实验感官品评结果进行协同性比较分析,探索酱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对其酒质的影响程度及贡献的主要香味成分。结果表明,在几种酱香型白酒原酒一年的贮存周期中对酒体影响较大的香味物质种类主要是酸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其他5种香味物质,这将为进一步认识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质随酒龄的变化规律和酱香型白酒年份酒鉴定打下一定基础,为白酒陈化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