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超声辅助提取大鲵肝脏油脂进行了研究,并用气相色谱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超声辅助提取大鲵肝脏油脂的最佳条件为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1∶1)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500 W,液料比10∶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在该提取条件下,大鲵肝脏油脂的提取率为90.86%。大鲵肝脏油脂中主要含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占33.95%,不饱和脂肪酸(UFA)占66.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31.3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34.68%,UFA与SFA比值为1.95,ω-6型PUFA占27.29%,ω-3型PUFA占7.39%,ω-6型PUFA与ω-3型PUFA比值为3.69,表明大鲵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NMR结合GC/MS技术对鱿鱼肝脏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1NMR结果表明,鱿鱼肝脏总脂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约为7:5,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13C NMR结果表明,鱿鱼肝脏总脂以甘油三酯(71.87%)为主,其次是游离脂肪酸(20.98%)和磷脂(5.29%),胆固醇(1.13%)和胆固醇酯(0.73%)含量较低,鱿鱼肝油中的DHA和EPA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分别占DHA总量和EPA总量的61.24%和63.11%;GC/MS结果显示,鱿鱼肝脏总脂脂肪酸主要为C16:0、C18:1、C20:1、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38.80%,且EPA和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1.50%,表明鱿鱼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北太平洋鱿鱼肝脏油脂的工艺,考察了蛋白酶种类、料液比、反应温度、提取时间和加酶量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所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水酶法提取北太平洋鱿鱼肝脏油脂的最佳条件:中性蛋白酶为水解酶、料液比1∶0(g/m L)、反应温度55℃、提取时间6 h、加酶量1800 U/g;在该优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79.21%。北太平洋鱿鱼肝脏油脂脂肪酸主要为C16∶0(16.27%)、C18∶1n-9(11.68%)、C20∶1n-11(12.94%)、EPA(9.81%)和DHA(23.61%),其中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高达35.97%,且∑n-3 PUFA/∑n-6 PUFA为7.99,表明北太平洋鱿鱼肝脏油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可作为EPA和DHA等功能性脂肪酸的重要食药来源。   相似文献   

4.
对秘鲁鱿鱼肝脏的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质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淡碱水解法对其油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秘鲁鱿鱼肝脏富含油脂,其质量分数高达干重的46.61%,且以三酰甘油(61.26%)和磷脂(26.45%)为主;淡碱水解法提取油脂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初始pH 9.0、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80 min、加盐量4%,在此优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82.87%;秘鲁鱿鱼肝脏油脂富含C20:5n-3和C22:6n-3,两者总质量分数高达31%以上,表明秘鲁鱿鱼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可开发成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和药品以作为C20:5n-3和C22:6n-3功能性脂肪酸的重要食药来源。  相似文献   

5.
以淡碱水解法所提鱿鱼肝脏粗油脂为原料,采用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工艺对其进行精炼,并采用GC-MS对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鱿鱼肝脏粗油脂经精炼处理,油脂得率为55.7%,且油脂品质明显提升,精炼油脂呈浅黄色、澄清、淡鱼腥味,其酸值、碘值和过氧化值均达到水产行业一级粗鱼油标准。精炼过程对鱿鱼肝脏油脂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鱿鱼肝脏油脂富含EPA和DHA,两者总量高达30%以上,可作为EPA和DHA的重要膳食来源。  相似文献   

6.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虾黄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倩  王燕  邓放明  刘焱  廖泉 《食品科学》2014,35(12):102-107
以克氏原鳌虾虾黄为原料,研究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其油脂的工艺,并运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虾黄油脂提取的优化条件为水料比3∶1 ( mL/g)、添加质量分数0.6%的复合蛋白酶、在52 ℃条件下、用150 W的超声波处理125 min,虾黄油脂的提取率可以达到77.86%。提取的虾黄油脂经GC分析,检测出从C14~C24共26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0.67%、31.47%和27.92%,ω-3和ω-6系列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68%。  相似文献   

7.
以大鲵肝脏为原料,采用微碱条件生物酶法提取大鲵肝脏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p H、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大鲵肝脏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用气相色谱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鲵肝脏油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时间3 h、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 500 U/g、料液比1∶2、p H 7、酶解温度30℃,在该工艺条件下大鲵肝脏油脂的提取率为81.67%;大鲵肝脏油脂中主要含12种脂肪酸,分别为C18∶1 24.51%、C16∶0 21.74%、C16∶1 13.02%、C18∶3(ω-6)12.61%、C18∶2 6.18%、C18∶3(ω-3)4.04%、C22∶63.51%、C22∶0 3.45%、C14∶0 2.97%、C20∶4 2.83%、C24∶0 2.65%、C18∶0 2.48%,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占33.29%,不饱和脂肪酸(UFA)占66.7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37.5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9.17%,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ω-6型PUFA为21.62%,ω-3型PUFA为7.55%。研究表明大鲵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小油桐种子油脂的超声波提取与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对汉中小油桐种子油脂超声波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声波提取小油桐种子油脂的影响次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g/mL)。分析了小油桐种子油脂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法测定表明超声波提取的小油桐种子油脂中80.8%为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谢超  林琳  裘晓华 《肉类研究》2010,(11):65-68
通过对鱿鱼肝脏中鱼油的研究,为鱿鱼及其下脚料的高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高压蒸煮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技术对鱼油及其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实验得出:加入鱿鱼肝脏1.5倍体积的水,鱼油提取率最高。鱼油精制的条件为:添加体积分数80%磷酸脱胶;采用氢氧化钠脱酸,添加量为粗鱼油的实际酸价来确定;添加量为20%的活性炭脱色;旋转蒸发仪真空处理30min脱腥。经过上述条件处理后的鱼油,色泽为浅黄色、澄清,具有清淡的鱼香味,各项指标均达到了SC/T3502-2000鱼油的一级标准,其中主要物质EPA(16.9%)和DHA(21.2%)。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对油脂脂肪酸组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超声波作用原理及在油脂工业上应用,综述超声波对油脂脂肪酸影响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鱿鱼肝脏鱼油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鱿鱼肝脏为原料提取鱼油,确定了直接水提法提取鱿鱼肝脏鱼油的加水量。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鱿鱼肝脏鱼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并对鱼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分别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过氧化氢清除能力以及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测定。另外对鱿鱼肝脏鱼油进行了薄层分析及全波长扫描,确定了其中含有虾青素。为鱿鱼肝脏在食品、药品和饲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提取蚕蛹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从桑蚕蛹中提取得到蚕蛹油,研究不同方法下蚕蛹油的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蚕蛹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7.80%和24.01%,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两种方法提取蚕蛹油中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其中索氏提取法得到的蛹油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8.16%,软脂酸18.24%,油酸35.69%,亚油酸6.20%,亚麻酸26.9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0.18%;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蛹油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7.66%,软脂酸18.81%,油酸35.86%,亚油酸6.00%,亚麻酸28.0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1.15%。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的蛹油亚麻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感官品质高于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甘草油脂,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甘草油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20 mL/g、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甘草油脂提取率达4.49%。利用GC-MS鉴定出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19.15%)、油酸(4.92%)、亚油酸(59.5%)、亚麻酸(11.16%)。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3.31%,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6.6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71%,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9.83%,三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1.16%。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蚕蛹油提取新工艺,以蚕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中性蛋白酶水解法提取蚕蛹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蚕蛹油提取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功率、底物质量浓度和加酶量对蚕蛹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对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蚕蛹油提取率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超声功率。超声波辅助水解法提取蚕蛹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68.2 g/L、超声功率121.6 W、加酶量2 849.4 U/g。在此条件下,蚕蛹油提取率为(90.2±0.66)%。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与传统溶剂(正己烷)提取的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基本一致,均主要由棕榈油酸、软脂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组成。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野生苍耳籽为材料,采用溶剂法萃取其籽油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工艺参数对苍耳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用GC-MS 法测得其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结果表明:野生苍耳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75℃;野生苍耳籽油脂含量为22.14%,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85.73%、油酸相对含量7.67%、棕榈酸相对含量3.76%、硬脂酸相对含量1.35%。本方法可作为苍耳籽油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6.
槟榔籽油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槟榔籽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槟榔籽油的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槟榔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24:1、提取时间11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12.84%。利用GC-MS鉴定出10个组分,占槟榔籽油脂肪酸总量的99.99%,主要含肉豆蔻酸(30.78%)、棕榈酸(19.23%)、油酸(26.86%)和亚油酸(19.56%)。结论:槟榔籽油中饱和脂肪酸达到51.18%,不饱和脂肪酸达到48.8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0.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黑莓籽为原料,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莓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过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分离压力12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16.10%,其脂肪酸组成为软脂酸5.38%、硬脂酸3.53%、油酸13.70%、亚油酸60.48%、亚麻酸11.16%,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3 4%。  相似文献   

18.
人工栽培欧李仁油的提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友君  任清 《食品科学》2015,36(4):80-85
以欧李仁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欧李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欧李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18∶1(mL/g)、提取时间5 h、提取温度57.7 ℃。在此条件下欧李仁油的提取率为84.57%。用气相色谱法对得到的精炼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共检测出11 种脂肪酸,其中油酸63.0%、亚油酸30.7%。同时以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来测定精炼欧李仁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精炼欧李仁油质量浓度为0.7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28%;精炼欧李仁油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2.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