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喷射泵是一种使一高压液流同一低压液流在其间混合成中间的、具有共同出口压力液流的固定装置。高压液流将部分能量转移给低压液流,促进低压油井生产,延长油田开采寿命。1994年,在一项同Ancona大学合作的研究与发展项目中分析了使用地面喷射泵提高低压油井产量的可行性。根据在大学实验室(空气和水在低压力下)里精心进行实验的结果,初步确立了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在意大利北部的Trecate油田在高压力下对实际含气原油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测试结果后最终得以完善。目前应用的用户界面友好软件包中的模型能够设计误差不超过…  相似文献   

2.
设计制造了由4个喷嘴直径和四种混合喉管长度的组合式喷射泵,通过测试不同结构尺寸喷射泵工艺参数,讨论喷射泵结构尺寸与工艺多数之间的关系。表明最佳结构的实验喷射泵性能良好,其最高效率可达41%,说明在某种条件下,喷射泵对油气增压的方式是油气混输管道系统可行的增压途径之一,它适于边际小油田将油气混合物送往附近大站较长的油气混输管道增压,也可用于油田地面混输管道增压站。  相似文献   

3.
水力喷射泵及其应用优势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力和喷射泵的工作原理及三种地面与喷射泵的配套系统,其中电动潜油离心泵喷射泵系统在同等条件下开采高粘、高凝油藏、一次性投资比电热杆低15%以上,无故障工作时间一年以上;注水管网-射泵系统地面结构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对于解决注水管网地区油井的管柱偏磨、油稠、腐蚀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磁传动多级离心泵-喷射泵系统采用了静密封,实现了无摩擦、无泄漏的动力传递,可在无人管理的条件下正确运行。井下泵的  相似文献   

4.
5.
原油在泵腔内出现高压气顶时,液体被气化,而下冲程泵阀被打开瞬间,又出现高压状态,形成瞬时真空,同时发生气体电化学腐蚀,气化的液体又被液化,此过程称为气蚀。对传统认为的泵效是由原油中溶解气和抽油泵沉没度决定的说法进行分析,指出原油中的溶解气并非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同时从热力学角度和多相平衡理论推断出原油在泵腔内的气蚀作用是影响泵效提高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吉锡 《石油矿场机械》1991,20(3):39-40,12
指出了当前油田采用地面三缸柱塞泵作为水力喷射泵高压动力液源的配套系统所具有的缺点,也提出了采用整套式电动潜油泵作为其配套系统存在设备耗资高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文中介绍了采用地面立式电动机驱动改进式电动潜油泵的水力喷射泵机组系统,即用4节电动潜油泵反装(吸入口朝上,排出口朝下)的结构形式可获得设备费用大大减少的效果,它既满足了水力喷射泵的运行要求,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机组系统已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RP-NP曲线在溶解气可采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对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大于50%开发到中后期的油藏,累积产油量与累积生产气油比之间一般存在线形关系。当累积产油量等于原油可采储量时,对应的累积生产气油比与原油可采储量的乘积,即为溶解气可采储量。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时必须遵循每一时刻瞬时生产气油比都大于或等于零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给出了预测最终累积生产气油比时直线外推的范围,以及在不同范围溶解气可采储量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为解决油井腐蚀、偏磨、油稠、深抽等问题,水力喷射泵采油工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有水力喷射泵井67口。在水力喷射泵井的生产管理中,因没有水力喷射泵工况诊断技术,隐含的问题发现不了,暴露出来的问题处理时缺乏科学依据,使许多工作无法开  相似文献   

9.
JP-66型小直径射流泵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P-66型小直径径射流泵体最大外径仅为φ66mm,为检验其工作性能而进行了室内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该型流泵的特性,适用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向,并定性指出JP-66型小直径径射流泵最佳喷嘴-喉管距L约等于喉管直径D。  相似文献   

10.
抽油机井的泵效主要受到杆柱冲程损失、泵内自由气、漏失等因素的影响,要准确计算抽油机井的泵效,必须对油藏供液能力、油藏流体物性以及抽油机抽汲参数等进行全面的计算.在应用新泵的前提下,深井泵泵效可以主要考虑杆柱冲程损失和泵充满程度两方面的影响.为验证筛选软件的计算结果,并分析在不同油井条件下溶解气收集装置对泵效的影响,在所有筛选的油井上都安装了溶解气泵下收集装置,测定油井的泵效.统计59口井装置安装前、后效果,安装后套压降为0,平均液量、泵效略有提高,气量明显加大,采用回收气加温,计量站液量温度升高2℃.  相似文献   

11.
气体对射流泵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了气体对射流泵喉管-扩散管阻力系数和流量比的影响,指出了气体对射流泵效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在优化参数时,应尽量避开其不利区。  相似文献   

12.
将采油喷射泵与其他人工举升采油设备进行的分析对比表明,喷射泵更适用于复杂油井的开采。在介绍了国内外喷射泵的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后,针对泵的工作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如何选择喷嘴材料、泵内液固多相流动的机理研究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攻关任务。  相似文献   

13.
窦宏恩 《石油机械》1998,26(1):32-35
射流泵采油一直被人们认为效率低而在应用中受到限制,除影响射流泵效率的几何因素外,人们对气体和动力液介质的密度影响射流泵的抽油效率的认识不尽一致。针对这个问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进一步研究了气体对射流泵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液/液气两相射流泵设计效率和实际计算效率的计算模型。根据现场使用射流泵的实践,提出用射流泵抽油时,在有液/液气两相流态的情况下,气体在举升过程中作功有助于液体举升到地面,即有效地产生了“气举效应”,使射流泵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参数化虚拟设计在射流泵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DDS5软件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对射流泵结构模型参数实现参数化虚拟设计。先设计关键部件的结构 ,再确定射流泵应用尺寸。绘图时 ,先建立尺寸变量的约束关系。若要改变某些零件结构尺寸 ,可改变与此尺寸有约束关系的参数 ,而不改变整个设计方案。然后对零件分块造型 ,并修饰零件结构 ,再将各零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泵体 ,配合各方位的移动和旋转 ,得到更完整清晰的结构图。实践证明 ,参数化虚似设计提高了射流泵结构的设计精度。  相似文献   

15.
研制的滑套式喷射泵可与射孔或测试构成二联作测试管柱,也可与射孔、测试构成三联作测试管柱,使一趟管柱同时完成几项工作,从而达到缩短试油周期,降低试油成本,解决低压、低渗非自喷油层求取资料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RA—2/130型旋转喷射泵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2/130型旋转喷射泵是基于全新理论研制的一种新型泵,其结构特点是:只有1个旋转体转子和1个固定的接收管,接收管安装在旋转体的内中央,介质经旋转体转子吸入,接收管排出,用于输送含少量固体颗粒(如碳黑等)的介质时,可长期可靠地工作,寿命长,无须维修。与离心泵相比较,1个旋转体可相当于常速离心泵的数个叶轮;与高速离心泵相比较,不需要增速齿轮、高速轴承和高速密封,适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小流量、高扬程介质的管道输送。6台流量Q=2m3/h,扬程H=170m,转速n=2950r/min的RA—2/130型旋喷泵,自2003年3月投入使用,截至2005年7月,已累计运行20000h,运行平稳、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用于出砂井的水力喷射泵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德泉  张辉  李杰 《石油机械》2003,31(7):15-16,19
油井出砂对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地层砂在井筒内的流动和沉积状态,测定了不同粒径的砂粒沉降速度和一定液量下的极限携砂量。设计了应用在出砂井中的水力喷射泵采油装置,其特点是采用平行双管柱结构的水力喷射泵,合理设计泵内流道,尽可能保持液体匀速流动,适当提高液体流速,提高携砂能力。最后为防止液体停止流动导致砂堵排出管,设计了结构独特的沉砂管。  相似文献   

18.
射流泵在渤海埕北稠油油田的成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北油田油井产能中等,原油密度为0.93~0.95g/cm3,地层条件下油的黏度为50~70mPa·s。该油田采用过的人工举升采油方式有射流泵、电潜泵和螺杆泵采油3种,其中以用生产污水为动力液的射流泵采油效果最好。射流泵运行周期长、检泵作业量少、生产效率高、耗电量小,动力液用量少,可使采油成本降低。文中对射流泵在埕北油田成功应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完善埕北油田射流泵采油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场试验和运行情况,分析了电动潜油泵的启动特性和运行特性。电泵启动时间仅为0.08~0.1s,0.2s达到全速运行,启动时间短,动负荷很大,可能造成泵轴断裂。如果电网电压向上波动,电泵启动时间更短,动负荷更大,泵轴更容易断裂。电泵欠载运行时,机组产生热蠕变,长期运行导致电动机绕组和电缆击穿,电动机功率因数降低。潜油电泵过载运行时,电动机电流增大,铜耗增大,温升增加,长期运行也易导致机组烧毁。建议合理降低电动机端电压,延长电泵启动时间,消除动负荷,降低启动电流,从而保证电动机和泵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