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北凹陷隐蔽圈闭的主要类型为岩性型和地层型。在对这两种圈闭的形成因素、条件及其特点进行论述的同时,着重根据台北凹陷内各区带的砂泥组合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匹配关系对符合隐蔽圈闭条件的区带作一评判。由于隐蔽圈闭的形成对地质因素要求极其严格,几乎是缺一不可,所以大部分区带都难以形成这种圈闭。在分析了台北凹陷的沉积、构造发育史的基础上指出,在葡萄沟段有可能形成岩石侧变圈闭;在胜北、温吉桑及十三间房等构造带有些形成地层型圈闭;在近物源区有可能形成古河道砂岩岩性圈闭及透镜状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并探讨了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概念类型与分布。提出了在台北凹隐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技术,加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选区带、定层系、定目标;充分运用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地震属性、道积分、相干体等),初步确定砂体分布范围、形态;优选目标,果敢实施钻探,预探成功后,应用油藏描述技术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劲松  李斌 《吐哈油气》2004,9(3):201-20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上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及以上)油气资源丰富,在勘探构造油气藏的同时,发现了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一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及浅层低幅度构造油气藏等4类隐蔽油气藏。在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高、构造圈闭严重匮乏的现状下,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台北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台北凹陷侏罗系发育七套层序,其中SQ4(J2q)、SQ5(J2s^2+3)基准面上升旋回是近期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层序。小草湖次凹东、南缘的红台、疙瘩台构造带翼部,胜北次凹西、南缘的两坡三隆(葡北东坡、葡萄沟北坡,连木沁、苏巴什和火北鼻隆带),是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近期获得突破的有利地区。2003年在这些地区已发现一定规模的岩性油气藏储量。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深层气勘探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濮凹陷以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而著称,但多年来的数十口深井钻探效果不理想。人们将其原因归结为“储集层物性差”,即便局部存在良好储集层也“难以捉摸”,这是以“深盆气”为模式,以岩性和小构造圈闭为对象进行钻探得出的结论。通过综合研究认为,东濮凹陷的洼陷带中存在规模较大的古构造,圈闭条件好,它们的形成时期与油气生成,运聚时期相匹配,因而较早捕获油气,并使圈闭范围内的储集层保留了较好的原始孔隙,减缓或抑制了  相似文献   

5.
台北凹陷七克台断裂带是吐哈盆地5个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之一.通过对10条测线三维地震剖面资料的综合解释,结合钻井资料,总结出七克台断裂带有如下特征①是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带;②是以走滑为主的逆冲断裂带;③侏罗系煤层是其最好的润滑层;④在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上有其不同的断面产状;⑤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⑥伴生构造为东湖短轴背斜,形成时代一致或略晚;⑦由于强烈挤压冲断而成,断裂极为发育,对目的层的切割强烈,破坏了构造的完整性与封闭性,对油气保存不利.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迈陈凹陷东部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新生代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断陷、断坳过渡、坳陷等演化过程,受到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分层差异变形,发育了上、下两套断裂体系,分别为早期张性断裂和晚期张扭性断裂,这些断裂既具有新生性,也具有对早期断裂的继承性、改造性。因此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样式。不同断裂类型及组合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存在差异,边界断层控制了该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及烃源岩的形成分布;断裂组合的多样性使得圈闭类型多样;早期消亡的断裂可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继承性活动断裂或向下断至源岩层的晚期断裂可起到油气向浅层圈闭运移的通道作用。  相似文献   

7.
葡萄沟胜金口地区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2002年以前该区油气勘探整体成效差,认为研究区燕山、喜山期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发育而导致油气藏保存条件欠佳,整体勘探潜力不大。2003年以来通过在研究区开展高精度构造与储层预测等精细目标研究工作,新发现落实了一批有利圈闭目标。分析认为,油气藏主要发育于斜坡背景上砂体与断层有良好配置关系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之中,富集程度受控于构造鼻隆轴线。经过优选预探,勘探成效显著,先后发现了5个高产油气藏,并获得了一些突破以往旧勘探观点束缚的新认识,对该区及相邻区带的持续、深入勘探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单俊峰  韩霞  毛俊莉 《特种油气藏》2011,18(2):7-10,135
对辽河东部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判识标志、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成气态烃的地球化学特征、气源岩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目前发现的天然气以低成熟的煤型气为主,局部为成熟煤型气;经气源对比,煤型气源岩以s3为主;除煤型气外,局部存在油型气、原生生物气和原油茵解气等类型.利用δ13C-R.关系,结合东部凹陷成熟度-深度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复杂多样,针对该区构造演化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构造解析、层序地层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和相干体切片技术,明确了陆西凹陷早白垩世断裂体系与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以来,陆西凹陷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半地堑构造样式、滚动背斜构造样式、断块构造样式。依据构造样式形成时间可划分出4个构造演化时期:初始裂陷期(九佛堂下段沉积期)、沉降拗陷期(九佛堂上段沉积期)、稳定沉降期(沙海组沉积期)、回返萎缩期(阜新组沉积期)。研究结果认为,早期形成的断块型圈闭和晚期压扭性构造运动为构造圈闭成藏的主控因素,沉降坳陷期发育的多期扇体为油气成藏提供储集空间,多期次构造运动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形成。研究结果为确定陆西凹陷东陡坡的有利勘探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带油气勘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二连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具有相似结构类型凹陷的陡坡带勘探经验,及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油藏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深入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带的3种构造样式的形成,并对陡坡带存在的8种类型圈闭以及已钻11口井的钻探效果进行了分析,预测出白音查干凹陷陡坡带5个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砂岩是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资料分析.对八道湾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砂岩现处于晚成岩A2期,经历的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绿泥石形成、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析出、胶结作用及长石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则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特别是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油气资源潜力大,剩余资源量多,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台北凹陷胜北洼陷和丘东洼陷周边的正向构造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洼陷腹部油气勘探研究程度低。基于对已知油气藏的解剖,对台北凹陷三大富烃洼陷的沉积体系、烃源岩、储集层和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广泛发育,与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大面积接触,利于形成近源致密砂岩气藏。下侏罗统发育圈闭型和连续型2类致密砂岩气藏,其中洼陷腹部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勘探应由源边正向构造转向富烃洼陷,由源上常规油藏向近源(源内)致密砂岩气藏转变,胜北洼陷和丘东洼陷腹部具备形成大气藏的条件,是下侏罗统近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已经进入了以非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及时开展非构造圈闭类型研究对于选择勘探目标、明确勘探主攻方向意义十分重大。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坡折带理论,对台北凹陷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三级层序是最基本的储盖单元,凹陷南部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地区。以层序地层研究成果为依据,认为台北凹陷中浅层主要发育岩性和地层两类四种非构造圈闭,火焰山北坡的葡萄沟构造带,胜北洼陷南缘的苏巴什、连木沁鼻状隆起,丘东洼陷中央及南斜坡,小草湖洼陷南缘疙瘩台和红台鼻状隆起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西山窑组及其以下储集层的孔隙度通常小于10%,渗透率小于4x10-3μum2。三套区域性盖层与局部盖层相匹配,在空间上构成了严密的顶封和底封条件。台北凹陷深盆气的最有利勘探区位于小草湖洼陷,源-藏伴生、气层负压异常、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无统--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倒置等现象均表明该区发育深盆气藏。预测小草湖洼陷深盆气地质储量为5658×108m3,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低电阻率油气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吐哈盆地不仅油气藏类型丰富,而且油气层电阻率显示特征也纷繁复杂,既有高电阻率水层,也有低电阻率油气层,同时也有正常的高电阻率油气层。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电性特征与水层及其围岩差别甚小,最难识别,往往容易忽视而被漏失掉。通过近几年对台北凹陷西部老井复查解释,不仅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气层,而且对此类油气层的识别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系统总结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测井评价方法,对今后这种类型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台北与台南凹陷三叠系成藏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隆起构造带(如鄯善弧形带)紧邻烃源岩,但由于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化两方面的影响,存在储集物性较差、圈闭形成相对滞后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风险;而台南凹陷在侏罗纪早期埋藏较浅,成岩压实作用较弱,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同时从晚印支运动期开始,台南凹陷东南方向构造开始稳定持续抬升,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因此,台南凹陷相对于台北凹陷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吐哈盆地三叠系的勘探应该关注构造相对稳定,并有油气供给的盆地南带。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普遍发育低饱和度油藏,平面上多集中在台北凹陷正向构造,纵向上主要赋存于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研究区低饱和度油藏基本特征为含油饱和度低、储集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储集层改造后高产、长期油水同出。为了解该类油藏成因,基于储集层、构造、成藏演化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和构造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一是压实减孔、细孔微喉造成油气充注不彻底,导致低含油饱和度;二是夹层或遮挡层的存在,油气藏被分割,阻碍了油气纵向调整;三是低幅度构造成藏动力不足,影响含油饱和度;四是后期构造活动对古油藏的调整破坏导致含油饱和度低。综合分析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低饱和度油藏剩余资源量大,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储集层甜点与继承性正向构造叠合区,是寻找相对高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精细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核一上亚段至核三下亚段生成的大量低成熟油气缓慢向古城鼻状构造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早喜马拉雅期(古近纪廖庄期末构造抬升期)构造运动造成区域性地层抬升剥蚀和大量断层活动,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核三上亚段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核三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奠定了现今古城油田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晚喜马拉雅期(新近纪凤凰镇末期)构造运动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油气藏的调整和少量高成熟油气的再次充注,形成了现今的古城油田(第三期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