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琪 《山西建筑》2014,(25):8-9
针对太原市公交专用道设置现状,分析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三种专用道设置形式进行了比较,提出太原专用道的设置条件、规划原则和建议,以期让公交专用道设置更加完善,真正实现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珠海市区公交专用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相关经验,运用路阻函数模型,得出珠海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对公交专用道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许玮珑 《山西建筑》2007,33(36):279-280
以杭州快速公交一号线开通一年多来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从道路资源占用、公交服务水平、公交出行分担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一号线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公交政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分析了影响出行者选择公交出行的因素,并结合兰州市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公交交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促进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利勇 《华中建筑》2011,29(4):31-34
通过调研昆明公交专用道和内侧式公交站台的现状,对比深圳等大城市公交站台,分析昆明的内侧式公交站台设置问题,并探讨公交专用道与之相适应的公交站台,以在公交优先的背景下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以常熟市黄河路和虞山北路等主干路的公交优先实践展开论述,针对存在的公交问题,给出解决策略;进而给出路段和交叉口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法、公交港湾式站台的设计标准、公交在交叉口的优先控制策略等,并辅以智能化信息站牌和必要的交通管理措施。真正体现公交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常熟及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阳国仁 《中外建筑》2012,(11):93-95
运用快速公交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常德市实际情况,阐述了常德市建设快速公交的背景和必要性、论证了常德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应用模式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常德市建设快速公交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对常德市近期建设的快速公交走廊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从市场组成、监督管理、公交补贴、站场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常规公交管理机制,并分析了佛山市南海区公交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华 《福建建筑》2012,(6):70-72
本文基于对福州公交场站发展中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对公交场站的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建设三个层面应注重的事项进行深入阐述,并提出福州市公交场站建设政策保障措施和建议,为同类城市公交场站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2014年上海公交都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跟踪评价,分析了创建评价指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对公交都市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公交都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公交数据采集整理是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的子项目。基于简化公交数据采集的难度、提高公交线路采集整理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充分利用地名地址与路网数据,通过公交数据库设计、公交数据采集、生成公交线路与站点关系表、公交数据优化等步骤,形成了一套公交数据采集整理流程,并开发了公交查询数据生产整理辅助程序。从工作流程与数据处理工具两方面着手处理公交数据,得到较高精度和拓扑关系的公交数据。  相似文献   

12.
达娃  于明明  李小建 《山西建筑》2011,37(20):17-19
从公交停靠站的位置、设置尺寸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布置三方面出发,对城市公交停靠站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原则,确定了路段上和交叉路口附近公交停靠站的设置位置,建立了停靠站台的长度公式,重点研究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布置,为城市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城市主干道公交停靠站布置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交叉口进口道一种新的公交停靠站布置模式——双港式公交停靠站。此种布置模式不仅可提高停靠站及交叉口通行能力,还可缩短乘客换乘距离;适用于公交车流量大、公交线路多的主干道。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公交专用道公交独立相位,从交叉口控制策略的各种协同关系出发,系统分析了动态公交相位的优先级关系,提出了公交相位剩余时间的二次分配问题,建立了公交相位实时在线控制逻辑框架,实现了公交相位与社会相位之间的优化组合,最后运用VISSIM进行了系统仿真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优化策略实现了交叉口公交优先和交通畅通有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交车中途停靠站停靠能力及设计站长计算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公交车中途停靠站的停靠能力的诸多因素,从中选出相互独立的四个影响因素,即在站消耗时间、公交车到达率、站长和路段交通状况,由这四个影响因素引出四个量化的变量,即平均停靠车辆数、在站平均消耗时间、公交车流量、路段机动车流量,来研究设计站长的计算模型。拟定调查方案,对南京市市中心区典型的14个公交车中途停靠站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关于以上四个变量的14个样本。分别进行非线性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两组计算公式,且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拟合很好,可以用来计算设计站长。  相似文献   

16.
公交专用道是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沿路外侧机动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沿路内侧机动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和沿路中间机动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3种城市道路路段公交专用道设置形式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对直行、左转、右转3类交叉口公交进口道的设置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快速公交系统专用道及其站点设置形式、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公交进出站运行机制,结合公交站点泊位折减,建立符合实际的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模型,给出标准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模式。按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不同的道路等级,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于交叉口、路段的模式及尺寸进行一体化设计。设计模式已在苏州工业园区得到应用,它为城市道路设计,特别是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阴汀 《建筑与环境》2011,(4):149-151
公交专用车道是一种新生事物,是城市“治堵”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城市交通的成败。剖析城市道路交通的渠化和公交站位置的合理设置,探讨有利于适应公交优先的道路渠化及合理的公交站设置方案,将有利于公交优先功能的高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Catching the Bus     
《Planning》2015,(17)
<正>I go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I usually leave home at 6:50 in the morning since the earliest bus leaves at 7:00.One morning when I woke up I found it was nearly 7:00!I took my school bag and rushed out without having breakfast.I ran all the way to the bus stop.When I arrived,the bus was about to leave.I jumped onto the bus right away.I got on the right b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