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放养是凤城市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柞蚕场15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5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产茧1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丹东市70%,正常年景农民养蚕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7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养蚕1.7万把,产茧一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凤城市100%的镇(乡、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
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70万亩,年放养春秋柞蚕1.7万把,产茧一万多吨,产值达亿元。我市柞蚕场面积在县区中居全国第二位。全市100%的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怍蚕.  相似文献   

4.
放养柞蚕的柞树及场地,大都靠天然林改造而成。其柞树分布不等,疏密程度不匀,加之人们长时期的养蚕活动和取枝条做能源,因而蚕场的缺墩少株现象较为普遍。市蚕业总站在全市蚕场资源普查中发现蚕场缺墩面积达26万亩之多,占全市柞蚕场总面积的12.2%,影响了柞蚕场资源的合理利用。近年来凤城市针对柞蚕场缺墩少株的现状,以优化生态为目标,大力发动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补植蚕场活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见表1)。  相似文献   

5.
大堡蒙古族乡位于凤城市的中东部,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全乡有柞林面积129318亩,其中柞蚕场面积68342亩;柞蚕场面积占全乡柞林面积的52.8%,全乡年放养柞蚕五百把左右;蚕业收入占农业总收的8%-12%。  相似文献   

6.
杨旭 《辽宁丝绸》2014,(4):12-12
我市是全国和全省主要的柞蚕生产基地,现有柞园面积200万亩,其中一类柞园面积1 00万亩,二类柞园90万亩,三类柞园1 0万亩。柞园是提供柞蚕饲料和放养柞蚕的场所。柞园利用应坚持柞蚕放养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对柞园进行补植抚育、保持水土、肥培地力、按期轮伐修剪、合理养蚕划分,达到柞树分布齐全、草灌植物茂盛、山肥柞旺、柞园生态功能与放蚕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柞树的树型与柞叶产量、叶质优劣、放养管理方便与否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因素与蚕民增产增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辽东山区蚕场土质、树种特性及放养要求,确定蚕场树型,培养出我们需要的树型,对柞蚕生产实现稳产高产有  相似文献   

8.
<正>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7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养蚕1.7万把,产茧一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凤城市100%的镇(乡、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柞蚕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Antheraeapernyi)起源于中国,是造福人类最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我国柞蚕种质资源和柞树资源丰富,分布辽阔。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东起山东半岛,西至河西走廊,均有柞树分布,多数省份都有柞蚕放养的历史。全国柞林面积约有1314万公顷,已开发建设为柞蚕场的有78.6万公顷,常年用于放蚕的为43.7万公顷,仅占柞蚕场总面积的55.6%。按地理分布划分,现代中国的柞蚕,大体分为4区。一、千山昆仑山柞蚕区这是以千山和昆仑山为脊梁的山地丘陵区,主要包括辽宁东部和山东半岛的山地丘陵。该区地处北纬35°5′~43°10′,属中、暖温带大陆性季风…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宽甸县柞蚕良种繁育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生产是宽甸县农村的一项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县现有柞蚕场60万亩,2007年放养柞蚕8438把,产茧4500吨,蚕茧产值7200万元。柞蚕种是柞蚕生产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县蚕种生产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蚕种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蚕种质量不断提高。原种以下种级的蚕种生产能力基本达到了自给自足,为全县柞蚕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辽宁柞蚕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建一 《辽宁丝绸》2001,(1):3-3,33
柞蚕是辽宁一大特产,产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世界的60%以上。辽宁发展柞蚕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气候和技术优势。辽宁省有样林3000多万亩,适于养蚕的1300多万亩,目前用于养蚕的近800万亩。东起鸭绿江边,西达绥中、凌源,北至西丰、昌图,南到大连地区,到处生长着茂密的柞树林。 作蚕生产是辽宁山区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茧丝制品是重要的出口换汇物资,柞蚕幼虫、蛹、蛾和卵作为营养保健品和生物药品得到不断的开发。 全省有 11个市, 3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乡镇,2600多个村屯放养柞蚕。…  相似文献   

12.
柞蚕是我国的特产。柞蚕丝绸以其丰满粗犷、滑爽、雍荣华贵的独特风格驰名中外 ,堪称中国的瑰宝 ,是真正的纤维皇后。辽宁是世界柞蚕的主要产区。全省约有柞林资源 30 0 0万亩 ,适于养蚕的就有 130 0多万亩 ,目前放养面积近 10 0 0万亩 ,年均放养柞蚕近十万把。目前全省有 11个市 ,30多个县 (市、区 ) ,30 0多个乡镇 ,2 6 0 0多个村 ,10万户农民放养柞蚕 ,户均收入5 0 0 0元 /年左右。平均年产柞蚕茧 3.5万吨。柞蚕茧的总产量占全国的 80 % ,占世界的三分之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促进了辽宁丝绸行业的飞速发展。目前辽宁从事柞蚕放养、鲜…  相似文献   

13.
柞蚕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柞蚕业在中国 ,历经几千年 ,竟能生生不息 ,发展至今 ,当然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的结果。究其实质 ,就是这项产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都与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古代如此 ,近代亦然。到了现代 ,这种一致性更加突出 ,而且预示着未来这项传统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一、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中国的柞蚕产业 ,首先体现了 4大生产要素 ,即柞蚕场、柞蚕种、蚕区劳力与柞蚕放养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大自然禀性慷慨 ,赋予中国大地 130 0万 hm2 的天然柞林资源 ,其中已开发建设成柞蚕场的有 78.6万 hm2 。长期以来 ,这些蚕场柞林以极…  相似文献   

14.
曹德志 《辽宁丝绸》2012,(1):30+19-30,19
东汤镇柞蚕林资源丰富,柞蚕场面积15万亩。年养春秋蚕1800把,正常年可产蚕茧1000吨,年收入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形成养蚕、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全镇各村组均有柞蚕生产项目,是全国重点养蚕镇之一。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广大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宽甸县是全省柞蚕生产重点县之一。现有柞园面积57.5万亩(实际可利用养蚕的柞园约80万亩)。年均放养柞蚕1万把以上(含在已封育柞园内养蚕2000把左右),产茧6000吨以上,产值2亿元左右。一、现状全县2000年以前实有柞园110万亩。1999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入全市重点养蚕乡镇调查研究,重点阐述了我市柞蚕生产优势条件,分析了蚕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今后蚕业生产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澄清人们"放养柞蚕必破坏生态"的错误思想,回答了只有科学养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集体林柞蚕场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蚕场生态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柞蚕生产,才能为找市特色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柞蚕场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有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形成一个互为利用、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代谢的综合体,时时维持着生态平衡。在放养柞蚕过程中,蚕场生态平衡经常被打破。为此,需要加强蚕场肥培管理,促使这个生态系统的长期平衡,从而达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柞树的树型修剪及其养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柞蚕场内,根据养蚕和柞树生理的需要,再结合蚕场的土质、坡度、树种、生长习性、病虫多少及柞树稀密程度的不同,把柞树培养成一定的树型。一、无干墩柞树型养成法柞树实生苗或大树从基部砍伐后重新萌发出的枝条,生长到2~5年时,因枝条较高,叶质较硬,已不适合养蚕时,可在休眠期从枝条基部伐去,使其再重新萌发新枝,以后每隔一定年限加  相似文献   

19.
柞蚕是重要的绢丝昆虫。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柞蚕业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柞蚕的正式人工放养,以鲁中南山区为早,估计在明朝中叶以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19个省曾放养过柞蚕。80年代后,仍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东、河南、贵州、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区放养柞蚕。不过,一些老蚕区如山东、河南、贵州,最近几十年,柞蚕业衰落到生产规模与产量仅为历史盛期的20%的水平。相反,吉林、黑龙江。内蒙等新蚕区却有极高的柞蚕业开发兴趣。辽宁是全国柞蚕生产大省,柞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底子病,是一种由原虫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当前影响柞蚕生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在2013年秋蚕上山后,到蚕区调查得知,抽样50把蚕场百分百都有微粒子病,轻者3%,重者43%,由于微粒子病的大量泛滥给蚕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防止柞蚕微粒子病的传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一、抓好种茧生产各个环节管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