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嵘嵘 《园林》2003,(11):26-27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上海西南郊的松江古城近几年来城市道路绿化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为了丰富城市景观,松江的城市道路绿化在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城市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和配置特点对优化街景艺术效果,体现地方文化气息以及保护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杭州市道路绿化应用现状分析,结合21世纪城市道路绿化对树种选择的新要求,提出完善和改进杭州市道路绿化的措施和构想。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于一体的应用型技术。本文探讨城市道路绿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植物配置、树种选择等。  相似文献   

4.
黄波 《山西建筑》2010,36(27):351-352
通过概念化的理论定位、指导思想、道路绿化乔灌木配置方式、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进行了龙泉驿区艺都大道绿化景观设计的探索,以达到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琴 《四川建材》2009,35(4):245-246,248
为全面实施建设"东莞绿色生态城"的总体规划,发挥好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做好城市行道树栽植和道路绿地、绿化隔离带规划、设计、施工,对东莞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其应用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杭州城市道路绿化,并思考绿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由于道路断面设计、市政设施排布不合理等而影响道路绿化种植和良好道路绿化景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提出重视道路绿化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树种选择及配置、提升园林人的专业素养等问题,尽量减少道路工程中影响道路绿化的不利因素,为道路绿化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道路功能,以期为今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道路行道树是城市的绿带,以“线”的形式联系着城市的“点”和“面”,构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道路绿化又是城市建设的脸面,是一个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行道树树种的选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成效、绿化的质量以及绿化效应的发挥。因此必须重视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做好城市绿化树种生态学。  相似文献   

8.
道路绿化指的是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种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等。具有美化城市、消除司机视觉疲劳、净化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指出了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道路绿地率降低、植物种类选择不当、乡土树种应用少、绿化形式和植物种类单一等等,本着"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行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隔离墙",城市绿地"连接带",其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从净化城市空气的角度看,树木吸收CO_2和释放O_2便成为其最基础的生态功能。不同的树种吸收CO_2和释放O_2能力是有差异的。通过对南京行道树种调查,并根据《南京市行道树树种规划》选取10种行道绿化树进行固碳释氧能力研究,探究南京行道绿化树种选择和绿化理念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康淳 《山西建筑》2010,36(28):340-342
针对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地总体设计,根据道路种植设计原则,系统归纳了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与设计要点以及植物的选择,通过绿化设计,以期达到美化街景、净化空气、保护路面、维护交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贺坤  宋婷  王本耀  严巍 《中国园林》2022,38(2):66-70
以上海市70条代表性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开展行道树健康评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大多数行道树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存在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土壤物理性质与行道树健康密切相关,其中行道树健康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黏粒、粉粒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多数化学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压缩了行道树生长的环境空间,阻碍了土壤水分的移动与循环,增加了行道树生长的难度。探究街道种植环境对行道树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完善行道树种植设计与栽培管理技术,改善城市街道形象,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弹性的有效途径。利用模拟道路立地环境试验站,通过对移植后的银杏生长势的评估、叶性状参数的测定、生理指标的定期观测得出,行道树生长受硬质铺装等人工覆盖面的显著影响,生长量普遍降低了50%;渗透性铺装能有效改善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为行道树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和有效的降水补充通道,是道路建设和行道树栽植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移栽初期,采取提高土壤保水力和养分水平、增大树池体积的方式对银杏行道树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行道树种植通常被作为改善城市街谷 近地微气候的重要策略,如何发挥行道树对街 谷热舒适度的提升潜力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关 注。近年来“行道树种植与街谷热舒适度”相关 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总结梳理可将其归 纳为行道树树木个体形态对热舒适度的调控、 行道树绿带空间配置与街谷热舒适度整体提升 的关联性、适应不同街谷空间形态的行道树种 植设计策略等三个研究主题。在深入分析既有 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善热舒适度的 街谷行道树种植设计方案技术框架。最后,分 别从建立响应地域气候特征的街谷行道树种植 设计模式、构建街谷环境热舒适度模拟评估导 则、制定街谷环境热舒适度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以期为后续城市街谷绿化提升热环境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Experience with nature contributes to human wellbeing and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Both may be affected when people experience local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I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relatively gradual ecological disturbance in urban areas increases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of urban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ald Ash Borer killed 10,000 street trees in Ann Arbor, Michigan. Information on resident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regarding urban nature and street trees was collected from a mailed survey returned by 594 homeowners. Residential properties in the sample were distributed across the city as 24 pairs of nearest neighbor streets, including a “treatment street” (>70% street trees lost) and a “control street” (<30% street trees lost).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ose experiencing tree los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engaged with nature and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stewardship. The degree of increased engagement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s proximity to the disturbance. Proximity to the loss was also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respondents’ appreciation of urban nature and the feeling that street trees enhance sense of wellbeing. However, regardless of proximity to tree loss, responses to items concerning appreciation of urban nature and the feeling that street trees enhance sense of wellbeing were extremely hig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recovery from ecological disturbance may be best supported by stewardship activities that engage citizens in what the care about, in ways that foster wellbeing of both the self and the urban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市行道树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河北省城市行道树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当前现状,丰富河北省城市行道树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行道树的树种组成、稳定性和生长特征显著影响着 其生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居环境质量。以太原市 绕城高速范围内的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样点选取了269 条样带,调查了树种应用情况、生长参数及其环境特征,并探 索了行道树参数与社会经济因素(建筑核密度、房价、人口密度 和GDP)的关系。本次调研统计测定了2 185棵行道树,发现 太原市行道树共有19种,隶属于11科12属,树种应用较为单 一,其中国槐(Sophora japonica)应用占比高达67.41%。 太原市行道树树高结构和年龄结构分布极不均匀,以中幼年树 为主。行道树各生长参数沿支路、次干道和主干道依次递减。 此外,研究发现行道树生长参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显著,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街道绿化效果与经济水平的 一致性,从社会层面揭示了行道树生长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小尺度公共空间的气候研究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选取杭州市文一西路和古墩路作为实测对象,于2017年8月对各测点空间的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进行测定,分析小气候因子日变化趋势,并运用Rayman 1.2模型评价人体舒适度,针对性提出街道空间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表明,尽可能设定与城市主导风平行或接近的街道朝向,通过人为增建遮阴空间、调控街道界面小气候一致、采用植物或绿色建筑材料、增设道路中央景观界面,且当人行道及机非分隔绿带分别种植落叶、常绿乔木,设五条绿带,选用乔—灌—草复层结构,同时增设垂直绿化时,能够有效缓解夏季极端热感受,从而营建舒适健康的城市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抽样及实地踏查法对重庆主城区屋面绿化所用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了物种组成、丰富度、频度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屋面绿化植物共有66种,其中乔木27种,灌木34种,多年生草本5种;木本植物中常绿树种49种,落叶树种17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重庆主城区屋面绿化应慎用高大乔木、增加绿地面积、增用简易式屋面绿化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绿色空间正义是城市空间正义的典型代表,意为在人群中公平分配维护绿色空间的责任和享有绿色空间的权益。根据其定义,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从责任和权益2个角度着眼,一方面基于百度街景地图数据提炼街道空间绿视率的空间分布特点,表征街道绿色空间的客观可感知水平;另一方面将街道绿视率和实时人口热力叠加,探讨街道绿色空间的实际被感知程度,从而完成对北京市东城区街道绿色空间维护和享有情况的评估。发现邻近使用者维护街道绿色空间的责任对绿化客观可感知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道路断面设计对同时提升街道空间活力和绿视率即绿化实际被感知程度的有效性。由此总结出2点街道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建议,即明晰权责边界并保证公共权益优先级,以及加强落地性设计导则中对绿色空间正义问题的关注,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董禹  李珍  董慰 《中国园林》2021,37(11):45
生活性街道是承载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其感 知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心理健 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以哈尔滨市57条街道为例,采用带有协 变量的多元回归结合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生活性街道感知特征 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和心理 困扰受街道环境特征影响的路径相互独立;影响心理健康的街 道物质环境由建筑外部特征、街道环境质量、街道界面特色、 街道设施、街道绿化和街道空间尺度5类构成,其对积极心理 和心理困扰的影响存在差异;街道社会环境在物质环境对心理 健康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揭示了生活性街道环境 特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能够为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和精 细化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