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绵铁/锰砂混合填料预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过滤柱实验,研究了不同滤速情况下处理印染废水时海绵铁/锰砂混合填料对过滤周期产水量、脱色率、出水含铁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印染废水处理前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海绵铁/锰砂混合填料对模拟印染废水具有较高的脱色率,最高可达99%,并可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微电解技术在碱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Al/C微电解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进水pH、铝屑投加量、铝炭质量比和反应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8 986 mg/L,pH为12.06,铝屑投加量为100 g/L,铝炭质量比为1∶1.5,反应时间为2 h时,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CODCr去除率达42.22%;废水B/C由原来的0.15提高至0.46,可生化性大幅提高,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SEM分析,证实了该反应过程与微电解反应原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波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是近年兴起的新工艺.研究了超声波对印染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使印染废水生化性有所提高,特别是在稀释后超声生化性提高显著,而曝气加超声后提高较小.  相似文献   

4.
苗金廷  王拯  王军  胡方梅 《广东化工》2007,34(2):8-9,79
香料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成分复杂、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海绵铁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材料。本实验利用海绵铁的吸附作用及电化学氧化还原作用,对香料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海绵铁粒径选用0.9~1.6mm,投加量为15g,反应时间为60min,中性环境下,TOC去除率可达52%。  相似文献   

5.
利用废铁屑对对氟硝基苯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使废水中的对氟硝基苯转化为氨基氟七,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效的去除对氟硝基苯对微生物的毒性,达到预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冯晓静  谢益民  洪卫  王勇 《农药》2007,46(7):459-461
研究了电化学预处理高质量浓度农药废水的各种影响因素。实验证明,当电解25min时,铝阳极和钢阳极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分别为78%、72%,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分别达到3200、3620mg/L,此时BOD5与CODCr之比分别达No.58、0.52,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当电流密度为30mA/cm^2时,CODCr的去除率高达72%;pH为7.5时,废水CODCr的去除率高达70%;当搅拌时间为15min时,超声波震荡搅拌、磁力搅拌器机械搅拌和鼓风曝气搅拌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78%、70%、68%;在相同通电量时,不同阳极材料的损失量各不相同,其中铸铁阳极的损失量为0.85g,碳钢阳极为0.82g,铝阳极为0.4g。  相似文献   

7.
Fe-Cu法预处理印染废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Fe-Cu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际效果,并深入探讨Fe-Cu双金属法的反应机理,以印染厂调节池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印染废水为碱性时,铜片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反应的速率,厌氧运行方式对色度去除率和可生化性提高更具优势;Fe-Cu法预处理再经后继生化处理后,出水COD和色度分别为296 mg/L、150倍,出水pH呈中性.  相似文献   

8.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生物降解物质,增设预处理工艺可降低废水有机物含量,并提高废水的生化性。对几种新的印染工艺产生的废水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应的预处理方法。试验或运行经验表明,对退浆、染整、碱减量以及蜡印废水先经预处理后,再与其它废水混合,经后续生物处理,最终出水基本上都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铁屑—炭粒法处理纺织印染废水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采用铁屑和碳粒材料所构成的内电解装置处理和纺织印染废水,结果表明铁炭粒法对编织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为75%-90%,同时提高纺织印废水的可生化性,为进一步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臭氧氧化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对焦化废水进行了臭氧氧化预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pH值为9,气水反应时间为3 min,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废水m(BOD5)/m(CODCr)值由原水的0.068提高到0.281.臭氧用于焦化废水的预处理是可行的,有利于焦化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郑钦炜  李明汉  董宏宇  高湘 《广州化工》2010,38(5):212-214,218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RMBR)-反渗透(RO)-浓水氧化(Oxidation)工艺组合处理印染废水,既可以实现处理出水回用,又满足了RO浓水达标排放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组合RO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平均值为CODMn=0.82mg/L、色度5度、总硬度=3.75mg/L、总铁=0mg/L,各项指标均达到回用要求。Fenton氧化RO浓水的适宜条件为:(质量比)CODcr/H2O2=1:1.5、CODcr/Fe2+=1:1.5、反应时间=5h、初始pH=5。氧化后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53.6%和49.3%,处理出水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可见,ASBR-RMBR-RO-Oxidation工艺组合处理回用印染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超声空化/海绵铁协同降解水中金莲橙D的降解效果,考察了超声波功率、金莲橙D初始浓度、海绵铁用量等对金莲橙D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绵铁能显著提高金莲橙D的超声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3.
张丽  郭俊旺  赖经妹  张斐然  姚颖 《广东化工》2010,37(4):163-163,134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强化生物工艺预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此工艺能有效降低后续工段的污染负荷,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23.8%。该工艺应用于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碱性印染废水比较难以处理,脱色、降低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是处理印染废水的关键,采用单一化学和絮凝方法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条件试验中采用壳聚糖、活性炭、硅藻土、H2O2、O3等材料,发现硅藻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具有较好吸附絮凝性能,臭氧的脱色和氧化有机物效果较好,采用臭氧-硅藻土组合工艺处理碱性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脱色率达93.9%,COD下降85.3%,SS下降83.1%。  相似文献   

15.
印染废水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特点,较全面地总结了目前流行的处理印染废水和减少印染废水污染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的混凝脱色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多种脱色絮凝剂对广州市某染整厂的印染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投药量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及脱色絮凝剂与Ca(OH)2之间的协同脱色作用。结果发现,各种传统的絮凝剂对该废水基本不起作用;用Ca(OH)2调节pH值至10.5时,净水王7号的脱色性能较好,其最佳pH值为10-11,絮凝剂投加量700mg/L;净水王8号和工业脱色灵则在pH值为6-8时脱色效果较好,用Ca(OH)2调节pH值反而会使其丧失部分混凝脱色效果。在达到同等脱色效果的前提下,净水王7号的综合处理费用最低,净水王次之,工业脱色灵最高。  相似文献   

17.
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力红 《广东化工》2000,27(4):48-50
通过活性炭、炭黑、粉煤灰作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作比较实验,确定了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表明用碳黑或粉煤面知性炭处理印染废水,在以废治废,提高去污能力,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方面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各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与优缺点,讨论了特定的混凝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特性及不同混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论述了染料分子结构与其存在状态及混凝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复配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昊  王坦  王恩革 《山东化工》2010,39(12):46-49,52
介绍了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回用难点,详细介绍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吸附法、絮凝法、高级氧化技术和曝气生物滤池,并列举了各类技术的研究进展或工程实例。指出选择适当的组合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印染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含量,使之达到某些印染工艺用水的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亚  林逢凯  胥峥 《净水技术》2006,25(5):52-55
对实际综合印染废水采用厌氧酸化一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对比投加复合酶和未投加系统的处理效果。小试结果表明:投加复合酶的系统出水BOD5(平均为6.8mg/L)远低于未投加系统的出水(平均为28.8mg/L)。就CODCr指标而言,投加复合酶的系统出水平均为201mg/L,较之对照系统出水平均为336mg/L,有显著差异。说明在投加复合酶的系统中,在改善生物可降解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于某些较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投加复合酶使系统出水的色度(平均为64倍)远低于对照系统的出水色度(平均为142倍),也说明了这种强化作用。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发现,投加复合酶系统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都超过对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