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颖捷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6,37(18):82-85
目的 回溯设计的功能性本源,研究汽车功能性附加特征的造型设计。方法 采用汽车造型功能性附加特征的溯源、提取和比较方法,对功能性原型与附加特征进行语义获取与表征。构建基于功能性原型的附加特征设计流程,提出并归纳功能性原型转化造型附加特征的设计方法。结论 依功能性原型转化造型附加特征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C级行政用车实际案例,造型上凸显“运动感”,体现其动力的先进性,验证了理论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原型理论的汽车造型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朱毅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4,35(6):24-28
目的探究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原型认知。方法将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引入汽车造型分析,调研获取MPV车型的概念语义,再由原型认知实验分析概念语义与特征形态间的认知联系。结论汽车造型的原型认知存在于美学认知与概念语义两个层面,表现在比例、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离散特征形态因素。原型认知的结构便于美学概念与特征形象之间的双重表达,以及随时间迭代的认知演化。研究的结论在汽车造型设计评价与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设计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SUV 汽车造型原型获取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李然  赵江洪  谭浩 《包装工程》2013,34(14):26-29,56
将原型概念引入汽车造型设计领域,提出基于原型概念的汽车造型研究,并以汽车侧面轮廓造型为例,从造型角度解释了SUV 汽车车型分类的内在原因。研究通过相似性测试及聚类分析,获取样本中典型性较高的SUV 汽车族群,并统计分析高典型性成员的造型特征,实现了对SUV 汽车侧面轮廓造型原型的获取与表征,构建出了其原型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4.
汽车造型特征与特征线   总被引:3,自引:29,他引:3  
赵丹华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07,28(3):115-117
汽车造型是一个需求交叉、多目标综合、知识密集的复杂、多学科的设计过程.在构建100个汽车造型数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特征的概念对汽车造型进行描述,提取了20条汽车造型特征线,将其分类为主特征线、过渡特征线和附加特征线,建立了基于特征和特征线的汽车造型描述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形面特征的汽车造型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汽车造型风格的形面特征。方法通过汽车造型的案例分析和数字化建模方法,提取汽车造型的特征面关键属性,依据车型风格相似度,对汽车造型风格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形面特征表征汽车造型风格,提出汽车造型风格的发展趋势,并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案例中。结果以轿车车型为研究对象,提取了37组汽车外造型特征,获得了硬边风格、雕塑风格、凌厉风格及圆润风格4类汽车造型风格,归纳了汽车造型风格的形面特征集合。结论构建了基于形面特征的汽车造型风格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整体性认知的汽车造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王贞  谭征宇 《包装工程》2013,34(24):51-54
从视知觉整体性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成汽车整体性认知的造型特征,提出了由比例、空间和姿态共同构成的汽车整体造型特征框架。在对汽车比例、空间和姿态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要素与人们整体性认知最直接的车型、风格的关联,并以SUV 为案例,对汽车整体造型特征进行了参数化表达,从而有利于设计师从整体性认知的角度,理解和完成汽车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7.
Hyundai汽车造型的品牌属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柯善军  魏莹  成振波 《包装工程》2017,38(2):110-114
目的针对汽车造型开发过程中的品牌属性需求,以Hyundai品牌为例,进行汽车造型的品牌特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师创意需求和消费者感性认知调研,寻找识别特色造型元素。然后收集Hyundai品牌的车型样本,建立样本造型的品牌属性评价矩阵;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寻找影响Hyundai汽车造型品牌属性的特色造型元素和特征造型形式。结果分析显示,"褶皱肩线"和"飞翼形格栅"为影响Hyundai汽车造型品牌属性的显著因素。结论最后通过该品牌其他车型样本测试,进一步验证"15度左右褶皱肩线"和"飞翼形格栅"为Hyundai汽车的最显著的品牌造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特征比较模型的汽车造型运动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治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6,37(20):50-53
目的研究汽车造型运动感与形态特征之间的认知关系。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汽车造型运动感的起源与演变,结合汽车设计案例分析运动感的意象特性。结果分析表明,运动感造型特征与运动意象之间存在对比、激活和反馈关系。结论提出了基于特征比较模型的汽车造型运动感认知框架,可以为汽车造型运动感的生成和表达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并且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9.
工程驱动的汽车造型特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治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7,38(12):141-144
目的研究汽车造型特征语义表达中的工程驱动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用户大众对汽车造型特征的工程语义认知情况,用分析法对工程语义造型对象及其认知要素属性类型进行归类,结合案例研究验证工程驱动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作用。结果分析表明,体量类型属性的造型特征对工程语义表达的贡献最大,形面属性特征次之。结论工程语义是整体汽车造型特征语义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造型设计的一个驱动来源,将工程驱动作为一个设计策略纳入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体系中,是对汽车造型设计理论和应用的有用补充。  相似文献   

10.
景春晖  张晶 《包装工程》2017,38(4):122-126
目的新兴的汽车交互设计与传统的汽车造型设计关联较弱,这会对汽车设计的整体性造成影响。为了将汽车手势交互设计与汽车造型知识加以融合,进而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汽车手势交互的设计知识系统。方法研究通过构建汽车造型特征线与动态手势线条关系,从空间、压感和张力方面对动态手势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动态手势设计原则,并最终基于分析结果进行了设计实践。结论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造型特征线的汽车手势交互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信性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贞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4,35(8):30-34
目的研究汽车造型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可信性。方法将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可信性概念引入汽车造型辅助设计,剖析工程与造型的约束关系和整合思路,探讨基于参数化的辅助设计可信性。结论通过研究辅助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对汽车造型设计的影响,提出基于可信性的辅助汽车造型概念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用户对于汽车设计方案的感知偏好,帮助设计师从用户对汽车造型感知偏好的角度来衡量备选方案。方法以湖南大学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设计过程为研究案例,针对不同用户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研究其对汽车造型的感知偏好现象。结果缺乏造型设计知识的普通用户呈现出为单点式情感激活模式,而专家式用户表现为多点式情感激活模式。结论提出了用户的造型感知是一种有组织的关联表达过程,而感知偏好是由"感知中心"和"知觉联通"两个关键因素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李然  董石羽 《包装工程》2016,37(20):25-29
目的以汽车造型设计为对象,研究情感词与汽车造型原型的拟合关系及其如何应用在造型概念辅助设计中。方法通过口语分析法、原型匹配和回归统计等方法,获得SUV车型的情感词,汽车造型原型与拟合模型,拟合模型输出造型原型的三维空间辅助图。结果三维空间辅助图对汽车造型概念草图给予了较好的辅助设计支持。结论造型辅助设计方法实现了将用户的情感诉求以一种准确、直观、易领悟的方式向设计师传递的可能,提升用户对造型方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李天添  赵丹华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7,38(22):207-211
目的探讨汽车造型姿态的内在规律,研究汽车造型姿态的认知属性。方法将姿态特征划分为特征结构层与特征表现层。以原型模式识别理论为指导,提取姿态特征,建立特征组。对21位专家被试进行了意象配对与语义抽取的调研,分析了汽车造型姿态的功能属性和语义词。结果研究确认的功能属性为,前后脸行为倾向为同向的状态表现为攻势的态势,前后脸行为倾向为异向的状态表现为均衡或御势的态势。另外,针对汽车造型姿态的4种状态,抽取了4组语义词,语义词分布的差异反映了态势属性的认知差异。结论不同状态下的姿态特征组存在认知差异,研究结果将能够为设计方案的处理增强指向性,并辅助与支持设计方案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汽车造型形面的分类与光影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梁峭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5,36(4):43-45,50
目的探讨汽车造型的内在规律,研究汽车形面的属性。方法以汽车的形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形面分类的研究,观察汽车造型中愈发丰富的形面处理方式;然后对形面的光影进行观察,分析光影的形成原因以及光影的主要检测方式。结论形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造型手法,不同的汽车形面带来不同的审美意味,而形面的光影是形面走势的重要表达,同时也是汽车审美属性的一部分。对汽车造型形面的分类与光影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设计师领域的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