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金山金矿田内矿体多呈不规则脉状、多脉状、透镜状及楔状等,在走向和倾向上分枝、复合、尖灭再现、膨大、缩小,受构造特别是NNW和NNE向的较大次级断裂控制较为明显;而这些构造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线一阶段内又可产生三-四级构造,其发育的地区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
4.
哈图金矿齐Ⅰ矿区储矿构造及7号脉第二含矿段找矿靶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哈图金矿齐Ⅰ矿区,不同方向脉组的力学性质和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脉组与安全断裂的关系,以平面应力分析为基础,探索其对脉组的空间影响。特别是抓住矿区储量最大,金矿化最强,脉体规模最大的7号脉组,在脉体形态、主脉上下盘的支脉及其相互关系,脉组受安齐断裂影响所的各种地质特征的平剖面上的反映,勃勃7号永组构造控矿因素,为寻找7号脉的第二含矿段提供一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阿尔泰南缘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属陆源活动带陆内裂谷盆地,分布于受基底北西向断裂挟持的狭长地带,盆地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表现出具有继承性的不同成矿作用,形成具有各种成因联系火山喷流-沉积的铁、铜、铅锌、金成矿系列。盆地内因格状构造基底,形成中心式的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和变化较大的火山岩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严格受含矿层位的控制,不同的矿种的含矿层赋存于受构造控制的火山岩相位置;在其后变质作用和断裂构造活动中喷流沉积矿床被改造而富集,并形成发接触变质矽卡岩矿床和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莱州湾附近沿海金矿区的现今构造应力状态和构造作用,采用应力解除法、滞弹性应变恢复法和水压致裂法开展地应力测量工作,共测定49组地应力数据。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在现今应力场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典型的构造应力场。应力场的特征为σH>σh>σv (σH、σh和σv分别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和σH>σv>σh,这分别有利于逆冲和走滑断裂活动。应力水平相对较高,不利于地下结构的稳定性。σH的方向为WNW–ESE或近E-W向,这与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结果一致。现今应力场是不同地质时期动力作用和构造运动的结果,研究区的应力场总体上继承了第三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同时部分保留了第二期(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最终演化为以近E-W向挤压为特征的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属陆源活动带陆内裂谷盆地,分布于受基底北西向断裂扶持的狭长地带。盆地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表现出具有继承性的不同成矿作用,形成具有各种成因联系火山喷流-沉积的铁、铜、铅锌、金成矿系列。盆地内因格状构造基底。形成中心式的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和变化较大的火山岩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严格受含矿层位的控制,不同的矿种的含矿层赋存于受构造控制的火山岩相位置;在其后变质作用和断裂构造活动中喷流沉积矿床被改造而富集,并形成发接触变质矽卡岩矿床和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0.
11.
两片罐的拱底形状对于拱底耐压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拱底耐压能力是两片罐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通常要求拱底耐压性能达到90psi以上.随着DI材厚度的减薄,拱底耐压性能会下降,因此,需要分析罐底形状对拱底耐压性能的影响,以便于对罐底形状进行设计,提高两片罐的抗拱底翻转能力.本文在对两片罐的拱底失稳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计算出两片罐的拱底失稳压力值,分析了主要的拱底形状参数如拱底直径、拱顶圆弧半径、拱底内侧角等对两片罐拱底抗翻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拱底直径和拱底内侧角对于提高拱底抗翻转能力是有利的;适当增大拱顶圆弧,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拱底抗失稳能力,但如果拱顶圆弧过大,反而会导致拱底耐压性能的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QinlingorogenicbeltabutsNorthChina plat formwithShangzhou DanfenggeosutureinthenorthandneighborsYangtze platformwith 相似文献
13.
塔吉克斯坦乔列金矿田位于中亚成矿域的南天山成矿带西段,金矿化集中,目前发现了多个大型金矿床.通过分析矿田的成矿地质特征,从研究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出发,总结了矿田的金成矿规律,旨在为今后区内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矿物自动分析仪(ML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紫金山金铜矿入选矿石中有价元素铜、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及分选过程中的金属走向。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有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金银以游离矿物和硫化物包裹体为主。铜矿物常见沿明矾石溶蚀孔洞或碎裂缝隙充填,与黄铁矿密切连生,从原矿中分选铜矿物,理论品位为Cu 69.70%,理论回收率93.55%。中粒金嵌布于铜矿物和黄铁矿矿物粒间或裂隙,可随着铜和硫的回收进入铜、硫精矿,金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7.19%和27.27%;微细金粒包裹于明矾石和石英中,随脉石损失于尾矿中。银以显微银为主,多见呈微细粒包裹于硫化矿物中,铜精矿和硫精矿中银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6.96%和26.71%。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胶东金翅岭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开展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石英中主要发育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流体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分别为120~362℃,3.2%~9.0%,0.34~0.94 g/m3,为中低温、低盐度及低密度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K+、Na+、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SO42-、Cl-和F-为主;气相成分以H2O、CO2和CH4为主。结合矿区前人研究,认为该成矿流体是多源流体混合并经历水岩反应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16.
内蒙红花沟大型金矿床是华北地台北缘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矿床产于太古代建平群深变质岩中,矿体产出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化与中生代侵入岩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在充分了解矿床地质、矿化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H2号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深部原生晕分带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矿脉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该垂向分带在红花沟矿区具有普遍性,正确识别这种分带对于红花沟金矿床深部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确定了红花沟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As—Sb—Ni—Cu—Co—Zn—Pb-Ag-Hg—Au—Mo—Bi)为一典型的正向分带序列,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深部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18.
超低密度纳米多孔金块材是惯性约束聚变(ICF)的目标材料。由于结构的不均匀性和有机模板分解造成的碳元素残留等原因,现有的多孔金在ICF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合去合金化方法以二氧化硅为模板制备出了具有亚微米级大孔和纳米级小孔的双级孔结构的纳米多孔金块体。然而,模板尺寸的急剧减小使得金含量用量极低而引起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严重收缩。因此研究了干燥方式对多孔金体积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在普通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高达86.41%,而采用超临界干燥体积收缩被控制到4%以下,密度被控制到0.35 g/cm~3(孔隙率98.19%)以下。制备的超低密度多孔金明显地缩小了模板留下的大孔(500 nm)和去合金产生的小孔(2~70nm)之间的尺寸差距,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HClO4预氧化、FeCl3进一步氧化络合方法联合浸出品位低、成分杂的卡林型金矿中的金。机理分析认为,在浸出前期加入HClO4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以高价态硫酸根离子、硫酸氢根离子等形式进入溶液而脱除,减少单质硫形成钝化膜包裹从而阻碍金属硫化物的解离,同时保证体系中一定初始浓度的[Fe3+]、[Cl-],有利于后续FeCl3浸金。正交试验研究表明,选定的4个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顺序为HClO4体积分数>FeCl3浓度>浸出温度>HClO4预氧化时间,得到的较优浸出条件为HClO4体积分数6%、预氧化时间1 h、FeCl3浓度1.8 mol/L、40℃浸出5 h,在该条件下卡林型金矿金的浸出率为71.0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