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藏高原野外采集的新鲜的冬虫夏草子座中分离得到无性型虫草菌株qsun-1,并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确定无性型虫草菌株qsun-1最佳培养条件为:生长温度15~18℃;培养基的构成为蔗糖2%,蛋白胨2%,MgSO40.1%,KH2PO40.2%。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省镇江市五女峰茶园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咖啡因高效降解菌,能以咖啡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经表型特征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Burkholderia属,命名为Burkholderiasp.CF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CF1咖啡因降解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 5.0,接种量5%及转速180r/min。在此条件下,利用菌株CF1降解茶渣中的咖啡因,反应时间7d、含水量75%时,降解率最高可达到98.1%。  相似文献   

3.
从杭州某农药厂污水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解对氟肉桂酸的细菌.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红球菌属,命名为HZW-3.该菌株能以对氟肉桂酸为惟一碳源生长.当接种量为5%,接药量为500mg/L对氟肉桂酸浓度时,24h后降解率达到94.5%.在以对氟肉桂酸为惟一碳源条件下,最大降解浓度达到2 000mg/L,其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0.  相似文献   

4.
一株苯胺黑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沥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通过实验室构建的序列间歇式反应器(SBR),从活性污泥多种微生物种群中,驯化、分离、筛选出一株能以苯胺黑药为惟一碳源的菌株AAF039,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通过控制菌株生长和降解的底物含量、温度及pH,并以菌株生长和降解苯胺黑药的效果为依据,得出菌株AAF039的最适生长、降解条件;测定培养过程中营养液的CODCr与苯胺黑药剩余量,对苯胺黑药的生物降解过程进行初步推测.结果表明:菌株为死亡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其生长能以苯胺黑药为惟一碳源;生长和降解苯胺黑药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00mg/L、温度35℃,pH7.0,21h后,对苯胺黑药的降解率可达89.11%;苯胺黑药并不能彻底被生化降解,降解过程中产生了难以被菌株利用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5.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藏高原野外采集的新鲜的冬虫夏草子座中分离得到无性型虫草菌株qsun-1,并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确定无性型虫草菌株qsun-1最佳培养条件为:生长温度15~18℃;培养基的构成为蔗糖2%,蛋白胨2%,MgSO4 0.1%,KH2 PO4 0.2%.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适应高盐环境的苯酚降解菌及其相关降解基因,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耐盐苯酚降解菌W1.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并考察了其降解特性;同时,采用Tail-PCR方法对菌株苯酚羟化酶基因进行侧翼调取.结果表明:菌株W1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能在质量分数为1%~10%的NaCl溶液中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及能源生长,并能降解对甲基酚、水杨酸、对苯二酚等多种芳香化合物.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菌株W1对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的苯酚降解率高达90%以上.侧翼获取的基因全长约为6 kb,其中,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的全长序列与Alcaligenes sp.相应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约为93%.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经定向驯化、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P1,通过革兰氏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其为微球菌属.研究菌株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 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菌株P1的苯酚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初始pH 值7.0、温度35 ℃、转速150r/min、接种量3%,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P1可将500mg/L的苯酚于12h内完全降解;当苯酚的初始浓度为100~500mg/L时,菌株P1对苯酚的降解满足Monod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降低抚顺石油一厂排放废水中苯酚的质量浓度和提高循环水的质量,从长期受污染的土壤中通过筛选、诱变、分离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ZXY-75,能同时利用萘和二氯化苯,可在苯酚质量浓度高达1300mg/L的培养基中生长,在苯酚质量浓度低于825mg/L时,几乎能将苯酚完全降解。结果表明,在25~35℃之间,ZXY—75生长和降解苯酚比较稳定,30℃时最佳;在pH为6.0~7.5时,苯酚降解率达98 75%以上,pH为7 0是ZXY—75最佳生长条件。在活性污泥小试装置应用中能明显改善污泥性状和出水水质。同时考查了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将该菌株保存3a,其降解苯酚的能力未变,表明该菌株具有非常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9.
从杭州上塘河的底泥中富集筛选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对乙酰氨基酚的细菌,经过对该菌株的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AR-9.该菌株能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惟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当接种量为5%时,能降解质量浓度为1 500mg/L的对乙酰氨基酚,12 h后降解率达到96%.优化其最适生长条件,发现该菌株降解对乙酰氨基酚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5~7.0.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很强的对乙酰氨基酚降解能力,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废水的处理.该菌株的发现增加了为数不多的已发现的对乙酰氨基酚降解菌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毒死蜱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W-1,TW-1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研究了外界因素初始pH、外加碳源质量分数、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培养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5,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历时72 h,毒死蜱的降解率可达73.97%.  相似文献   

11.
两种昆布氨酸合成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比研究了国内两种昆布氨酸合成方法的原理、纯度和产率,阐述了一种昆布氨酸清洁化合成方法。分别采用“沉淀法”和“络合法”制备了昆布氨酸LM1、LM2,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合成原理相近,LM1和LM2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结构相符,但前者污染较大,LM1颜色深,有异味,产率为21.4%,纯度也仅有60.7%;后者无污染,LM2为白色晶体,无异味,产率为37.6%,纯度可达97.2%。对比发现,“络合法”的产率和纯度远高于“沉淀法”,且采用环境友好型原料和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价值和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复合脱氮菌群的构建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筛选得到的5株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采用两两组合方式,构建出了优于单一菌株脱氮活性的复合菌群F1.研究了该复合菌群的生长曲线,探讨了盐度对复合菌群F1的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菌群F1在盐度2.0%,3.5%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在盐度0,2.0%,3.5%的条件下,NH4+-N和TN去除率在48,84,96 h时均达到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复合菌群F1在盐度2.0%时,NH4+-N和TN去除率仍很高,均在94%以上.复合菌群F1在处理实际味精废水方面具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湿法共混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淀粉食品包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和甘油为增塑剂,将玉米淀粉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直接湿法共混得到母粒,进而流延制备了PBS/淀粉薄膜.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用甘油/水混合增塑的淀粉可以在PBS基体中均匀的分散,与淀粉干法填充改性相比,原位塑化后的淀粉与PBS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薄膜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甘油∶水为1∶2,增塑剂用量为淀粉的15%时,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在淀粉含量为11.5%时最高,此时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分别较纯PBS薄膜提高了147.2%和51.3%,横纵向直角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160.8%和57.3%.随淀粉填充量的不断增加,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和直角撕裂强度都有所下降,但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却在淀粉填充量为30%时最高.在淀粉填充量高达25%和30%时,薄膜横纵向拉伸强度仍分别可以满足GB/T 4456—199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中规定的A类优等品和合格品的要求.该薄膜材料在满足食品等包装使用需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并且可以完全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4.
Removal of phosphorus from iron ores by chemical leach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rise of the price of iron ores in the global market, the iron and steel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iron ores in iron-making production. However, iron ores produced in China commonly contain many impurities, such as phosphorus, sulphur, silica, etc[1]. Phosphorus is one of the main harmful elements to ferrous metallurgy, and it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iron and steel products[2]. At present, China has explored some large mines,…  相似文献   

15.
用隔离壁精馏塔萃取精馏制无水乙醇。在溶剂比为1.8,回流比为3:1,乙醇原料进料速度为1.6mL/min时,塔顶乙醇的质量分数达到99.5%;塔釜乙二醇的质量分数达到96.4%,可直接作萃取剂循环利用。用Aspen Plus对该工艺和二塔萃取精馏工艺对比,结果与实验相一致,塔顶组成相对误差为0.5%,塔釜组成相对误差2.4%。结果显示该工艺比现有工艺少一个塔、一个再沸器和一个冷凝器,节能12%,降低了能耗和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6.
四种拟除虫菊酯的超临界色谱手性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低毒高效的单一对映体对于发挥农药活性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超临界CO2色谱,对4种拟除虫菊酯在Chiralcel OD-H柱上进行对映体分离研究,并考察了改性剂种类及体积分数对其分离的影响.高效氯氟氰菊酯在1%甲醇改性时得到完全分离(R1-2=2.74,R2-3=1.56,R3-4=4.74);氯菊酯在3%异丙醇改性时分离得到3个色谱峰(R1-2=1.62,R2-3=1.01);联苯菊酯不能实现手性分离;氯氰菊酯在1%乙醇改性时得到5个色谱峰(R1-2=3.30,R2-3=1.84,R3-4=2.57,R4-5=0.93).拟除虫菊酯的分离效果与化合物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利用样品中维生素C在弱酸条件下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生成的亚铁离子与邻二氮菲形成橙红色络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生成物吸光值与样品中维生素C质量浓度成比例,结果显示维生素C质量浓度在1~ 30 μ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3%~ 1.0%,加标回收率为97.18%~ 102.67%.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可以用于样品中维生素C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NP-HPLC)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了土壤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量。NP-HPLC法的检出限为3×10-9g,定量限为0.03 mg.kg-1。土壤中氯氰菊酯的定量确证试验结果表明,对2个土壤田间试验样品,使用NP-HPLC方法测得的数据平均值分别为0.295和0.498 mg.kg-1,RSD分别为2.8%和1.0%;使用GC-ECD方法测得的数据平均值分别为0.308和0.501 mg.kg-1,RSD分别为7.7%和3.6%。2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且可互相证明测定的数据准确可靠。NP-HPLC测定数据与GC-ECD测定数据相比,RSD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