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异丙醇浸出大豆油脂的研究,采用实验数据回归模型建立油脂浸出速率数学模型,通过使用Matlab数学建模和分析软件对浸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探讨浸出参数(如混合油的浓度、温度、流速等)随位置和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确定异丙醇浸出过程的油脂扩散系数和扩散特性和相应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以无水脱皂工艺和传统脱皂工艺生产的中和大豆油为原料,经过脱色和脱臭,制备了脱色大豆油和脱臭大豆油。比较了无水脱皂工艺和传统脱皂工艺制备的脱色大豆油和脱臭大豆油的部分指标,同时对精炼大豆油进行了返酸、返色实验和180℃高温劣化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脱皂工艺的脱色大豆油和脱臭大豆油的理化指标并无明显差异;无水脱皂工艺的精炼大豆油Δ酸价和ΔR均略高于传统脱皂工艺的,无水脱皂工艺的精炼大豆油高温劣化速度比传统脱皂工艺的快。  相似文献   

3.
天然维生素E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抗氧化性,大量富集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本研究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SODD)中的天然维生素E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VE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210℃,刮膜转速450 r/min,流量为3.7 g/min,压强为10 Pa,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质量分数达40%的天然维生素E产品。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豆油烟点的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烟点的大豆油样品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水分的测定和加热与口感等试验来对其品质进行评定.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精制大豆油的烟点与游离脂肪酸含量的线性函数关系,一般情况下,即游离脂肪酸含量高,则烟点底.并就油脂的碱炼、脱色、脱臭等工序中影响油脂烟点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脱色大豆油为原料,采用两段式的脱臭方式,首先将脱色大豆油加热至170℃,通入直接蒸汽脱除油脂中的酮类等低沸点的物质,通入压力为0.5 MPa蒸汽,蒸汽用量为油重的0.3%,脱臭时间为12 min,残压为266 Pa,初步脱臭后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0.016%,为了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烃类等高沸点的物质,将大豆油加热至240℃,蒸汽用量为油重的0.5%,脱臭时间为40 min,残压为266 Pa。由于大豆油在高温条件下脱臭时间短,不易形成反式脂肪酸,成品油中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仅为0.38%。  相似文献   

6.
脱臭过程控制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少海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2):1766-1768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油脂氧化稳定实验,并对脱臭过程控制中油脂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脱臭蒸汽用量、进油流量、脱臭温度的单因素实验,并经过三个因素的正交实验,得出了脱臭过程控制中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最佳工艺条件。正交实验表明,在生产过程中油脂氧化稳定时间最长的工艺条件是:蒸汽用量70 KPa,进油流量24 m3/h,进油温度252℃,可使AOM值在3.17 h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引进的油脂脱臭工艺的生产数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油脂脱臭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做出总结,对油脂脱臭加工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引进的油脂脱臭工艺的生产数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油脂脱臭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什么做出总结,对油脂脱臭加工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引进的油脂脱臭工艺的生产数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油脂脱臭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做出总结,对油脂脱臭加工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引进的油脂脱臭工艺的生产数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油脂脱臭工艺与设计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做出总结,对油脂脱臭加工技术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氮气蒸馏法进行米糠油的脱臭,研究了脱臭温度、脱臭时间以及氮气流速对脱臭米糠油中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得到高品质米糠油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脱臭油中植物甾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脱臭温度260℃,脱臭时间120 min,氮气流速0.12 m3/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植物甾醇保留率(相对于脱色油)为83.38%,米糠油酸值(KOH)为0.25 mg/g,精炼率为93.01%。同时发现,脱臭前后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主要组成成分没有变化,均为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2.
在油脂精炼过程中设备触油表面会产生油垢,导致传热传质效果下降,而提高脱臭温度会造成油脂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对脱臭系统进行清洗。从清洗机制、清洗剂种类、清洗程序等方面介绍了脱臭系统的清洗实践。油脂精炼厂清洗脱臭系统可先采用碱液和高压水冲洗,再请专业公司采用溶解性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效果要求被清洗的金属表面除垢率大于95%、无点蚀及过洗现象、腐蚀率小于或等于1.0 g/(m2·h)。在油脂精炼生产中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设置好预防清洗的工艺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实现菜籽油生产过程中加工参数的自动给定,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动决策方法。方法 利用菜籽油加工过程的检测数据,建立一种宽度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对加工参数与危害物的内在映射关系进行建模;在危害物含量要求下,利用此模型可实现加工过程参数的自动给定。结果 以脱臭工序为例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已知变量自动计算出加工参数,宽度回声状态网络的计算精度优于其他几种典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结论 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菜籽油加工过程危害物的自动控制水平,进而提升加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控制脱臭成品油中缩水甘油酯和塑化剂的含量,对现有的脱臭塔及脱臭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产实践.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脱臭生产线可实现三温脱臭,有效保证了脱臭工艺温度,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经脱臭得到的成品油缩水甘油酯和塑化剂含量均优于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且符合国标一级油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和待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不同氯离子含量的直接蒸汽对油脂进行蒸馏脱臭,检测脱臭前后油脂中3-氯丙醇酯(3-monochloro-1,2-propanediol ester,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s)含量及氯离子含量,研究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脱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中氯离子含量随其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增加而升高,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在对应饱和蒸汽中的保留率约为0.1%;当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水源中氯离子质量浓度达到50~200?mg/L时,脱臭油脂中3-MCPD酯含量大幅升高至低质量浓度氯离子水源(1~10?mg/L)脱臭油脂中含量的2.6?倍,但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并未升高;待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升高会导致脱臭后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的升高。在待脱臭油脂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氯化钠溶液0.5~5?mL时(相当于油脂中添加量1~10?mg/kg),脱臭后油脂中3-MCPD酯和GEs生成量分别为4.49~7.84?mg/kg和14.88~19.84?mg/kg,是待脱臭油脂含量的5.5~9.5?倍和5.8~7.7?倍。因此,控制和减少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降低脱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脱臭工艺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分析在不同脱臭温度、脱臭时间条件下,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生育酚、角鲨烯、甾醇和反式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脱臭温度升高,脱臭时间的延长,酸值、过氧化值逐渐降低,生育酚、甾醇、角鲨烯含量显著减少,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通过研究葵花籽油在不同脱臭工艺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情况,以期为葵花籽油实际脱臭工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在超级脱胶结合白土预脱色-复脱色以及双塔脱臭脱酸工艺生产线上取样的玉米毛油、脱胶油、脱蜡油、脱色油、脱臭油为研究对象,对其游离脂肪酸、磷、金属离子、色素、生育酚含量及过氧化值进行测定,考察精炼工艺对玉米油微量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塔脱臭脱酸工艺可以明显降低玉米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超级脱胶工艺可去除玉米油中约95%的磷脂;脱胶和脱色可明显降低金属离子含量;大部分色素在脱色工段被去除;经脱臭后,成品油中总生育酚损失19. 9%;脱胶使玉米油过氧化值升高,脱色和脱臭可使过氧化值明显降低。说明应根据玉米毛油品质选择合适的精炼工艺,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有益微量成分,去除有害成分,做到适度精炼。  相似文献   

18.
缩水甘油酯(GEs)和3-氯丙醇酯(3-MCPDE)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GEs和3-MCPDE伴随食用油摄入人体后,经脂肪酶水解产生的缩水甘油和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和遗传毒性。植物油中GEs和3-MCPDE主要产生于油脂精炼脱臭工段,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对GEs和3-MCPDE的生成影响巨大。从油脂精炼加工过程中GEs和3-MCPDE的形成及脱除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脱色和脱臭工段可促进GEs和3-MCPDE的生成,当前可通过抑制及脱除其前体物质、优化植物油脱臭条件、脱除精炼油中的GEs及3-MCPDE等方式降低植物油中GEs和3-MCPDE含量。酶制剂具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通过酶法酯交换降低待脱臭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进而减少脱臭过程中GEs及3-MCPDE的生成是降低GEs和3-MCPDE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油脂脱臭馏出物是植物油精炼脱臭时副产品,含有生育酚、甾醇、角鲨烯等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和纯化这些活性成分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植物油脱臭馏出物生物活性成分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油脂加工工艺要求,选取了基于Win CC V6.2的上位机和S7-300系列PLC控制器构成的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分析和功能模拟。针对该控制系统在过程控制、实时监测、数据记录和查询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油脂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油脂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和柔性化,对于保障油脂产品品质和工业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