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焱 《中国油脂》2021,46(7):23-26
研究了大豆油脱色工艺中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及活性白土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活性白土水分含量、比表面积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精炼小包装巴西一级大豆油为例,实验室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120 ℃、活性白土添加量0.9%、活性白土水分含量8%、活性白土比表面积180 m2/g;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脱色油吸光度为0.60,脱色油品质较好,进一步降低了脱臭能耗。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活性白土添加量、脱色时间和脱色温度对冷榨胡萝卜籽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冷榨胡萝卜籽油吸附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4%、脱色时间33 min、脱色温度62℃,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68.33%,与理论脱色率68.49%接近,脱色后油脂澄清透亮,脱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瓜蒌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成分,通过精炼可以提高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研究采用低温冷榨法制取瓜蒌籽油,在对瓜蒌籽油基本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瓜蒌籽油的精炼工艺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采用冷榨法榨取的瓜蒌籽油可以保留较多的营养物质,在压榨前进行炒籽处理才能保证提取出瓜蒌籽中的亚麻酸,瓜蒌籽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高达65.91%,其中还包括瓜蒌籽油特征性脂肪酸瓜蒌酸含量为27.24%。精炼后,瓜蒌籽油中的水分、酸值、过氧化值等均有明显降低,表明该脱色工艺不仅脱色效果理想,还提升瓜蒌籽油的品质,并更利于瓜蒌籽油的储藏。  相似文献   

4.
孟思 《中国油脂》2022,47(1):17-21
对高酸值米糠油的活性白土与硅胶联合脱色工艺进行研究。对酸值(KOH)为27 mg/g的米糠油进行先活性白土后硅胶脱色,以脱色率、谷维素含量和精炼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活性白土与硅胶联合脱色条件。结果表明:活性白土脱色最优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2.5%、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90℃;硅胶脱色最优工艺条件为硅胶添加量2.0%、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2℃。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活性白土脱色后,米糠油脱色率为79.15%,谷维素含量为2.14%,精炼率为90.05%;再经硅胶脱色后,米糠油脱色率为47%,谷维素含量为2.10%,精炼率为88.36%。经过活性白土与硅胶联合脱色后米糠油的色泽明显改善,色泽(25.4 mm罗维朋比色槽)由原油的Y35、R15降至Y5、R0.3。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杏仁油的脱色工艺,确定了杏仁油脱色的最佳条件:向油中加入10%活性白土,70℃下脱色50min。  相似文献   

6.
对山桐子原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精炼处理。考察了脱色剂种类对脱色率的影响,并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活性白土(优选的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桐子油的脱色工艺。对精炼前后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17%、脱色温度94?℃、脱色时间94 min,在此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色率为(91.07±0.43)%;精炼后,山桐子油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本不变,亚油酸含量高达73.46%。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次吸附平衡可有效降低油脂的色泽原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分段脱色工艺对大豆油脱色效果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获得最佳脱色工艺参数。在添加总量一定时,将活性白土分3 段进行添加,通过改变每段添加量比例,确定最佳吸附平衡的条件;在搅拌速率为150 r/min时,活性白土添加总量1.27%、脱色温度100 ℃、脱色总时间60 min,脱色油脂酸值为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3.26 mmol/kg,色泽为黄18、红1.45,相对于常规脱色工艺活性白土用量减少9.29%,提高了油脂的精炼率。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活性白土对芝麻油的脱色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了脱色的最佳条件:即活性白土的用量3g/100g、接触反应时间30min和脱色温度80℃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碱炼法脱酸、活性白土分批脱色对鱿鱼内脏粗提油进行精炼。分别以酸价和脱色率作为脱酸和脱色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精制工艺,同时分析测定了精制前后鱿鱼内脏油的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鱿鱼内脏粗提油的最佳脱酸工艺为:碱液浓度26 °Bé、碱炼温度54℃、碱炼时间26 min,在此脱酸条件下鱿鱼内脏油的酸价为(0.63±0.05)mg/g;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白土添加量3.7%、脱色温度88℃、脱色时间60 min,在此脱色条件下鱿鱼内脏油的脱色率为92.38%±1.25%。精制后鱿鱼内脏油的酸价和色泽达到一级精制鱼油的质量标准,其他各项理化指标达到或接近二级精制鱼油的质量标准。精制后鱿鱼内脏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38.91%,其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2.56%和16.32%。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优化的工艺能够对鱿鱼内脏粗提油进行有效的精炼,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活性白土对芝麻油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活性白土对芝麻油的脱色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了脱色的最佳条件:即活性白土的用量3g/100g、接触反应时间30min和脱色温度80℃等。  相似文献   

11.
用提纯、酸化、活化后的凹凸棒黏土吸附大麻籽油中的色素,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凹土用量6 g/100 mL油,吸附时间40 min,凹土活化温度300℃,吸附温度35℃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可达94.31%。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化脱胶、化学碱炼、吸附脱色及汽提脱臭等步骤制备无色油茶籽油.重点研究油茶籽油脱色过程,并探讨溶剂及吸附剂种类、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油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2.0,活性炭用量为油质量的30%,脱色时间为2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92.7%.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方法提取的葵花籽蛋白颜色呈深灰色,严重影响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此研究了葵花籽蛋白的脱色工艺,旨在制备浅色葵花籽蛋白。以低温脱脂葵花籽粕为原料,利用限制性酶解后再结合大孔树脂对葵花籽蛋白进行吸附处理,探讨其对葵花籽蛋白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吸附温度、pH、吸附时间、树脂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葵花籽蛋白的L*值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结合AB-8型大孔树脂吸附后葵花籽蛋白的脱色效果最佳,葵花籽蛋白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pH 7.0、吸附温度20 ℃、吸附时间120 min、树脂添加量12%;在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下,葵花籽蛋白的L*值为86.3、a*值为2.6、b*值为10.7,脱色葵花籽蛋白为浅白色,质地柔软细腻,脱色效果显著,其蛋白质含量和得率分别为97.50%和8.50%。  相似文献   

14.
改性膨润土无水精炼油茶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改性膨润土无水精炼油茶籽油工艺,该工艺先用活性白土脱色,然后用碱性钙基膨润土脱酸,在脱色及脱酸的同时进行了脱胶,并对脱色与脱酸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无水精炼油茶籽油工艺能满足油茶籽油的脱色、脱酸、脱胶要求,过氧化值与杂质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极大地简化了油品的精炼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以低温脱脂葵花籽粕为原料提取葵花籽蛋白,对其分别进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和限制性酶解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葵花籽蛋白白度值、绿原酸含量及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持油性、持水性和凝胶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限制性酶解10 min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的葵花籽蛋白白度值(L*)为86.3,绿原酸含量为0.16 mg/g,溶解性为77.60%,起泡性为20.87%,乳化性为3.44 m2/g,乳化稳定性为118.51 min,均显著优于葵花籽蛋白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P <0.05),持水性为1.94 mL/g,显著优于葵花籽蛋白,但与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相当,持油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4.40 mL/g和69.62%,显著低于葵花籽蛋白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限制性酶解10 min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展现出较好的凝胶性。研究表明,经限制性酶解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后,葵花籽蛋白色泽显著改善,其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凝胶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复合脱色剂配比为7. 5%膨润土+2. 5%凹凸棒土+0. 5%活性炭(占油质量)。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复合脱色剂用量的单因素实验及验证实验,得出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7%~8%、脱色时间30~40 min、脱色温度100~110℃,此条件下脱色油色泽小于R0. 1/Y2. 5,微量营养成分多酚、V_E、角鲨烯、谷甾醇含量分别为27、263、64、276 mg/kg左右,得率约92. 5%,酸价、过氧化值、磷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7.
含氯漂白的危害与全无氯高白度漂白新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喜翔 《中华纸业》1995,16(3):6-10
本文介绍了含氯漂白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并对无氯漂白(ECF,TCF)新技术的发展作了介绍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Kenaf seed oil has been suggested to be used as nutritious edible oil due to its uniqu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ptimize the bleaching parameters of the chemical refining process for kenaf seed oil, namely concentration of bleaching earth (0.5 to 2.5% w/w), temperature (30 to 110 °C) and time (5 to 65 min) based on the responses of total oxidation value (TOTOX) and color reduc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surface model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 < 0.0001) and sufficient to describe and predict TOTOX value and color reduction with R2 of 0.9713 and 0.9388,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parameters in the bleaching stage of kenaf seed oil were: 1.5% w/w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bleaching earth, temperature of 70 °C, and time of 40 min. These optimum parameters produced bleached kenaf seed oil with TOTOX value of 8.09 and color reduction of 32.9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predicted values, indicating the adequacy of the fitted models.  相似文献   

19.
无氯漂白的发展与在我国实现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正远  郑志彤 《国际造纸》1995,14(2):26-27,56
文中简述了国际上无元素氯与无氯漂白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提出CEH三段漂白技术改造的途径,研究与开发氧与过氧化氢两段漂以及臭氧漂白等无氯漂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以硫酸盐竹浆为原料,研究了以臭氧漂白为基础的TCF漂白,并研究了TCF漂白各工段物理性能的变化,其漂白后得到纸张抗张指数为61.43N·m/g,撕裂指数为10.47mN·m2/g,耐破指数为5.01kPa·m2/g,耐折度为53次。最后TCF漂白与传统的CEH漂白对比,结果表明TCF漂白后纸浆具有较好的白度稳定性和较高的强度性能,充分显示了TCF漂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