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某工程的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从施工特点、水土流失、套管超前支护等方面,分析了咬合桩成桩技术的沉降扰动机制,并通过施工现场沉降监测,得出了具体的沉降情况,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某深基坑工程围护桩施工实例,介绍液压摇动式全套管钻机施工工艺和钻孔咬合桩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了由于咬合桩施工引起的临近地铁隧道上方地面出现裂缝的原因,结合监测结果分析了咬合桩施工对临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宋晓光 《土工基础》2023,(2):209-212
将锚杆静压桩加固既有建筑产生的沉降分为附加沉降(即拖带下沉)和工后沉降,附加沉降主要由侧向挤土及桩周土强度降低引起,有限元计算成果表明,侧向挤土引起地基隆起或沉降变化与上部荷载作用和地面下15 m内地基土性质有关,土性越差,拖带沉降越大,工程案例表明,若基础下存在硬层,可能由于桩周挤土发生抬升;地基土越软弱,拖带影响范围越大,土体强度降低,受力面积减小,进而增加拖带沉降。典型建筑实测沉降数据表明,施工阶段建筑沉降量占80%,结合锚杆静压桩后成桩特点,工后沉降同样不容忽视。基于附加沉降特点,建议采用“持荷控沉-调平-封桩”方案可有效减少锚杆静压桩加固施工产生的沉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州地铁南施街站深基坑工程中咬合桩的施工情况介绍及实测变形分析,证明咬合桩在苏州地铁中的应用是成功的,但因其工艺特殊,因此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南侧的地表沉降相对较小,沉降曲线呈抛物线形分布,基坑西侧的地表沉降相对较大,沉降曲线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围护墙体水平位移两端变形小、中间变形大,第一道砼支撑能有效控制围护桩墙内外位移,对保证基坑开挖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可为后续地铁线路及城市建筑的基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施工的结构形式复杂,围护结构在基坑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效果,论文研究了围护结构钢筋混凝土咬合桩施工方法。钢筋笼制作与安装的过程中,实施定位与加固措施。根据施工要求,浇筑混凝土成桩。经应用效果分析,本施工方法对咬合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小,各监测项目位移最大值均在预警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靳利安  王朋 《山西建筑》2007,33(23):78-79
结合南京地铁二号线工程概况,探讨了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原理,从导墙的施工、单桩的施工介绍了钻孔咬合桩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并对其技术控制进行了分析,以保证钻孔咬合桩底部有足够厚度的咬合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地铁三号线明发广场站深基坑工程中咬合桩的施工情况介绍及变形监测分析,证明咬合桩在南京地铁中的应用是成功的。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北侧的地表沉降较大,沉降曲线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围护墙体水平位移两端变形小、中间变形大。明发广场站咬合桩的施工及实测研究为后续地铁线路及城市建筑的建设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羊洋 《居业》2022,(2):7-9
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对基坑结构安全的影响极大,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质量把控如果不到位的话,有可能引起后期开挖漏水、坍塌事故.目前咬合桩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施工工艺特性决定了其一定的渗漏特点.本文分析了咬合桩渗漏的成因,提出了适用的堵漏方法和工艺,结合相关工程的渗漏修补案例,在实践中达到了良好的止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地铁隧道洞桩法施工过程中,暗挖车站洞内机械成桩技术因其降水周期短、施工安全性高、绿色节能性好等优势具有较强推广意义。结合西安地铁八号线丰禾路站中桩的施工工艺,考虑到施工桩径大,打设深度深,并且有嵌入中砂地层,塌孔风险大等施工特点,通过对中桩的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和监测参数等进行分析,使中桩施工达到最优参数。对中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解决处理措施,并对中桩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得出了本工程中桩施工对地表沉降并无太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嵇晓雷 《山西建筑》2007,33(5):128-129
对钻孔咬合桩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钻孔咬合桩在围护结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推广钻孔咬合桩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某高层建筑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邸海燕  马润勇 《土工基础》2009,23(2):32-34,72
通过石家庄某高层建筑地基采用素混凝土桩加固处理的工程实例,对素混凝土桩在复合地基中的设计和沉降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桩长、桩径、桩间距、桩体强度、褥垫层厚度等设计参数的确定,可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邓小涛  张俞  孙瑞民 《山西建筑》2007,33(14):80-81
从长螺旋CFG桩施工工艺出发,简要论述了在成桩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周围的建筑物拉裂、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该工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钻孔咬合桩施工技术措施及常见问题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浩 《山西建筑》2010,36(35):82-84
简要介绍了钻孔咬合桩的工艺原理和施工流程,从桩位控制,垂直度控制,钢筋笼加工吊装,分段施工节点连接等方面阐述了钻孔咬合桩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对常见施工问题及处理进行了说明,以指导钻孔咬合桩施工。  相似文献   

14.
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临近群桩承载性能的影响鲜有报道。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有限单元法(DCM),对软土地基中不同埋深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处于工作荷载下群桩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相关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论: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群桩桩顶附加沉降和群桩承载能力损失影响差别显著,当先开挖上覆隧道时,群桩桩顶的附加沉降量为先开挖下置隧道时的1.25倍,且群桩承载能力的损失率约为后者的1.2倍;两工况中第二个隧道的开挖使得群桩中前桩附加弯矩和后桩附加弯矩均有明显的增大,此与分居群桩两侧但埋深相同的双隧道开挖对群桩弯矩的影响规律迥异;两工况下均产生较大的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且最大附加弯矩和最大附加轴力均位于上覆隧道轴线附近。  相似文献   

15.
CRG桩施工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作者提出CRG桩可以按嵌岩桩设计,并提出其设计计算公式,文章就设计、施工和检测方法的若干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广州跑马地居住小区工程桩设计前,对CRG桩进行了低应变、高应变和静载试验,对试验结果做了对比分析。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在B1栋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做了沉降观测,结果表明CRG桩对控制高层建筑的沉降达到了人工挖孔桩的效果,应用在高层建筑桩基础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人工挖孔托换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单层工业厂房,所在场地为高填场地。由于设计时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建筑物在使用后墙体和地面出现裂缝,在室内、外地面上近南北走向,缝宽约2 cm;墙体裂缝为张性剪裂缝,主要分布于厂房西部墙体,倾向以东为主。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使厂房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经研究后决定采用人工挖孔托换桩加固方案。以此工程为例,提出托换桩设计公式;详细介绍托换方案的选定、人工挖孔托换桩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监测、控制以及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和对策。经过托换施工后,使该厂房被托换部分的沉降趋于稳定,厂房基本上恢复正常使用。经过半年来的变形观测表明,在黄土地区采用人工挖孔托换桩法加固类似工程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某软土地基上倾斜建筑物的纠倾与加固实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某住宅由于建在深厚软土层上 ,引起不均匀沉降 ,造成严重倾斜。针对该房屋具体情况 ,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沉井冲水掏土法进行纠倾 ,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一年半内进行倾斜和沉降监测。观测结果表明 :锚杆静压桩能稳定房屋的沉降 ,控制新的不均匀沉降 ,加固效果可靠。但压桩时房屋产生较明显的附加沉降 ,应引起重视 ;沉井冲水掏土法纠倾速度快 ,通过控制冲水时间和方向能有效地控制纠倾速率。冲水掏土引起的沉降存在滞后效应 ,停止冲水封桩后 ,沉降能迅速稳定。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上基础底板薄、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差的建筑物纠倾  相似文献   

18.
谢永健  陈洋 《工业建筑》2007,37(5):110-113
对位于上海软土地区某6层砖混住宅采用压桩掏土法纠偏。常规压桩纠偏,先在建筑物较大一侧压桩、封桩;再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掏土纠偏,并在掏土一侧设置少量保护桩,提高建筑物回倾后的稳定性。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沉降较大一侧的压桩和沉降较小一侧的掏土纠偏同时进行,并推迟沉降较大一侧的封桩,既缩短了工期,又减小了桩顶的附加应力,同时房屋的附加沉降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纠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双塔高层建筑核心区桩筏基础和核心区外独立承台桩基础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嵌岩桩筏基础的沉降特征。结果表明,双塔核心区嵌岩桩筏基础沉降变形的整体性较好,沉降随施工加载过程增长较为稳定,而核心区外嵌岩桩基础的沉降对主楼施工和环境条件(如地下水)较为敏感,施工中出现了桩体上浮现象。根据桩顶荷载计算的嵌岩桩桩身压缩量与实测沉降相比,实测值远大于计算值。考虑嵌岩桩施工和桩筏基础工作特点,提出了穿越软土层的嵌岩桩筏基础沉降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沉渣效应和桩侧负摩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沉渣和桩侧阻影响的桩筏基础沉降估算方法,并通过本工程及文献中的工程实测对提出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0.
某主楼桩基础在施工中遇到极为复杂的地质情况,导致按原有桩基础设计无法施工,因此修改部分桩基设计,后续施工又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导致工程长期停工。现对主楼上部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无法进行现场静荷载试验的情况下,根据修改后的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平面布局和已施工完成的桩基资料等条件,通过桩—土共同作用分析重新复核荷载中心与反力中心的位置关系,计算建筑物平均沉降值及差异沉降值,以及假定桩底沉渣6 cm厚条件下计算建筑物变形等,对主楼基础承载性能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修改上部结构后的荷载中心与反力中心基本重合,桩基础上述各项计算指标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