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强健体魄、增强心理素质、提升竞争意识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使得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体育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体育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佳丽  王保佳 《食品安全导刊》2022,(28):129-131+1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未接受专业体育教育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膳食习惯及体育锻炼习惯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总结在饮食结构和体育运动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研究认为,合理膳食和适当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心发育、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影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对大学生体育运动和食品课程等不够重视的现象。高校应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和合理膳食的宣传,才能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渐下降,课余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社会大众的重视。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构成要素,与学校体育课共同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别从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组织形式、体育消费支出等方面对沈阳市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与体育健身的相对匮乏已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生活压力加大和体育锻炼的不连续性造成的。高校体育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校体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依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目标。本文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建立终生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注重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开始追求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而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必然少不了适当的体育锻炼,所以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增强了.那么,面对这种局面,身处高校的我们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体育锻炼的重...  相似文献   

6.
终身体育是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所以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新疆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体质测试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参与度不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主要对石河子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调查中发现的情况及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为提高新疆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供理论参考,为增强新疆高校非...  相似文献   

8.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休闲体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且两者又是具有密切关联性的.随着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现阶段的常态化防疫复课时期,高校更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建设工作,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理清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体育锻炼对于维持人体身体健康,保持健康的体魄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学校体育,需要重新认识和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有必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养成健康的体育观。本文首先分析了学校体育对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能的促进作用,对学校体育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传统体育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其代表的不仅是中华文化,更是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与日俱增,这给人们奠定了思考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生活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重视体育锻炼,希望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来收获快乐,缓解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保持身体健康。然而,随着各种新兴的体育锻炼方式的出现,我国的传统体育如武术、剑术等都受到了严重冲击,虽然体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该问题,加大了对于传统体育的资金投入,但是传统体育的发展依旧面临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地制约着传统体育的复兴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山东身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山东省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主观认识不充分,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质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深化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等措施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对武汉城市圈七所高校500名教师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体育生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健身意识较强;2、锻炼活动内容丰富多彩;5、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自发为主;4、锻炼活动场地多在校内或是家附近的广场、健身场馆;5、体育消费已经成为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消费内容;6、参加锻炼的中老年教师数量明显多于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社团不仅仅是要满足学生课余娱乐生活的需要,还要满足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需要。大学生们的健康观、体育观、自我健身等意识在不断增强。在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娱乐性更强,体现出一种主观的体育价值意识,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社团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产物,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作简要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少数体育教师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出现了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科研水平相对较差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不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参与意识不强致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逐年下降。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新的形象,用自己的形象魅力去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强终身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将是终身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全民健身运动逐渐开展起来。而高校体育教育是实施全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应该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背景下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将终身体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能够让高校体育教育更好地为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健康的身体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但如何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终身体育观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体育的综合素质、注重个体差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达到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健康意识强烈,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即终身体育观的健康型人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乡市高校体育社团女生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对体育社团开展状况进行研究,从社团开展活动形式、项目、场地设施、运动器材、教练员等方面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体育社团客观存在的问题,为各大高校体育社团改革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时期。高校体育应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十几年来我国对学生体质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成下降趋势,虽然在下降幅度在近几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大学生体质下降仍是国家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这种现象下,我们应该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为什么不能把坚持体育锻炼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找出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倾向性,针对大学生的兴趣,提出相应的改善体质的对策。希望能让大学生关注自己体质状况,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航海专业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及身体素质关乎他们将来事业的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他们保证工作的前提。文章首先对航海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航海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防御方式的关系,希望能对航海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