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4,(2):58-61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广西2003—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分析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历年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生态压力指数较小,说明广西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表明广西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系统的研究中,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以及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引入了能够较为准确评价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指标—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浙江省为例,真实、客观地分析了2006-2010年浙江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评价江西省水资源生态安全的状况,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系统动力学法和情景分析法,通过构建江西省水资源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保持现状(JS1)、经济增长(JS2)、节约用水(JS3)、综合发展(JS4)4种发展情景,对现状(1999~2021年)和未来(2022~2050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现状年份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缓慢平稳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协调性较好,处于较安全的合理利用水平;未来年份4种发展情景下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水资源生态盈余呈下降趋势,除情景JS3外的其余情景均出现了水资源利用不安全的情况。经过比较,情景JS4具有较适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能够兼顾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保护,是满足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情景。江西省在未来应采取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保证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池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742 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7.428 6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6.686 7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平均值为0.107 7,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降幅为7.80%,表明河池市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后指出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相似文献   

5.
银川市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银川市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银川市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5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318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4.57倍,水资源生态赤字达到1.132hm^2/人。农业水资源生态足迹占比例最大,农业用水比重过高,地区用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同时,银川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主要来自黄河水,与地下水与当地地表水资源较贫乏一致。最后为银川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人均生态足迹,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采用Tapio脱钩评价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对浙江省2000-2019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来浙江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全省水资源利用整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的安全状态,且...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上海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华  邱卫国 《人民长江》2013,44(15):19-21
为分析上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基于生态足迹的理念与方法,构建了上海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各种用水途径下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考虑过境水的情况下,上海市水资源处于相对盈余状态,开发压力较小;上海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小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处于相对可持续状态。火电工业用水对于上海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具有较大的影响,应加大火电工业用水效率的改进力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对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淡水生态足迹和水污染生态足迹纳入核算,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综合评价建库以来三峡库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三峡库区整体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环境安全及水资源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受年际间降雨量不均影响,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历年均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呈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盈余状态。三峡库区水资源利用分布极不均衡,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库首,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生态盈余较大;位于重点开发区,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大的库尾,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小,生态盈余较低,在渝中、渝北区等11个区县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呈不健康状态。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应充分考虑三峡库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用水效率,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三峡库区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衡量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研究.通过提出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资源生态足迹,及采用指数平滑模型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进行预测,丰富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进而优化生态足迹模型.以杭州市河口地区为例,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4-2019年杭州市河口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采用指数平滑模型,对2020-...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利用评价与趋势预测是当前水资源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广西1997~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盈余,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并预测其2015~2019年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 1997~2014年,广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均呈下降态势,但前者的降幅明显小于后者;历年水资源均表现为生态盈余但总体呈下降走势,表明该地区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但面临逐渐转向不可持续的威胁。2 2015~2019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将维持在0.9~1.1 hm~2左右,其走向是先升后降;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将保持在1.8~2.3hm~2左右,波动明显;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介于0.7~1.3 hm~2之间,水资源利用仍将处于可持续状态,但可持续开发利用空间相较之前明显缩小。3与常用的灰色模型相比,灰色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具备明显优势并具有很强的内插拟合能力和较好的外推预测能力,可应用于同类问题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区域水资源利用的特点,采用水资源可利用量核算水资源承载力,改进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郑州市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200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表明郑州市水资源长期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资源足迹的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一个地区人们实际消耗的水资源量,借鉴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水资源足迹计算模型,以分析判断该地区的水资源盈余情况。根据武汉市的统计资料,确定了针对该区域模型中的水资源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2个关键参数,并计算了武汉市2003~2008年水资源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引入水资源足迹指数、万元GDP水资源足迹等指标,对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就本地产水而言,水资源状况由弱不可持续利用向不可持续利用发展,但由于武汉市过境水量大,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状况。  相似文献   

13.
节约水资源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00—2017年中山市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山市开展节水工作后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山市2011年节水工作开展后,中山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下降,水资源利用强度直线下降,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减小,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升,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整体增加。中山市水资源利用可持续状态占比接近89%,节水工作开展后,水资源由弱不可持续状态转变为弱可持续、中可持续状态,有效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生态足迹能够反映人类发展对自然界水资源的压力,明确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可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沁河流域为例,借助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利用SWAT模型输出结果计算各子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并评估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结果表明:2010—2016年沁河流域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6.17×108 m3,主要受到降水量影响;各子流域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说明沁河流域水资源处于不可承载状态,供需矛盾突出;2010—2016年水资源承载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沁河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其他流域尺度上的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以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压力指数、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指数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河南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足迹由大到小为生产用水足迹、生活用水足迹和生态用水足迹,其中豫北和豫中各市的水足迹深度较大;河南省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差,其中豫北和豫中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差;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足迹的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水足迹强度效率效应和水资源承载力效应具有负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分析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盈亏及其可持续利用状况,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法,计算岷沱江流域主要城市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并通过4个指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度)综合评估岷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1)除泸州市以外,流域内其余地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2)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表现为雅安市>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泸州市>德阳市>成都市>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3) 2010~2020年,岷沱江流域水资源量的供需经历了“盈余-亏损-盈余”的转变;(4)流域内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性变化平稳且均在可持续范围内,但2014~2017年水资源生态压力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庆  李博  李进  刘鹏飞 《人民长江》2019,50(5):107-112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六盘水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生活、生产、生态3个用水账户角度出发,构建了六盘水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用于对六盘水市2008~201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种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讨论了各指标与年平均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水资源属于生态盈余状况,水资源利用整体而言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但是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可持续性比较不稳定;同时,生态用水和万元GDP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处在较低的水平,说明目前的用水比例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天通  赵文晋  周杨  高淼 《人民长江》2019,50(4):135-14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脱钩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计算模型以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指数模型,用于对长春市2007~2016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春市在10 a间共有5个年份的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而在水资源利用体现为可持续的年份中,也仅仅是中可持续和弱可持续,无强可持续的年份;总体来看,长春市的水资源利用为不可持续。② 长春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总体上处于脱钩的状态,说明二者之间处于一种较协调的状态,但是二者又并未实现绝对脱钩。因此,还需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科学用水等方面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构建张掖盆地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5类不同情景来核算和预测现状(2000—2020年)和未来(2021—2050年)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现状,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均值分别为3.517、0.272和-3.245 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69和2.822 hm2/104元;农业用水在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中占绝对优势但占比在下降,农业领域是节水的重点且潜能较大;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明显下降(降幅90.21%),证明了张掖盆地用水效率的上升;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压力较大。平均而言,预测期内张掖盆地不同情景中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大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由此导致人均水资源生态亏损的出现;各情景下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32、13.483、10.055、12.698和9.846及0.281、0.206、0.201、0.281和0.196 hm2/104元,未来时间里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仍然处于不安全的状态。2021—2050年张掖盆地无法有效缓解水资源利用紧张的状况,需采用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兼顾的发展方案,推荐政府部门采用情景ZS5。因此,张掖盆地未来水资源利用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约用水措施和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刘文铮 《海河水利》2022,(3):98-101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辽宁省为例,划分水资源账户,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模型,计算2017-202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水资源生态盈亏及赤字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在5 a内,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2018年和2019年水资源出现生态盈余,其余各年水资源出现生态赤字,2020年达到最低值。万元GDP水资源足迹逐年降低,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进一步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