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省内煤中硫分普遍较高,中、高硫煤占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脱除煤中硫,洁净利用高硫煤,分析了煤中硫分高的原因。以煤样测试数据及煤田钻孔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黔西南糯东勘探区主可采煤层中硫的赋存特征,探讨了煤中高黄铁矿硫的形成条件及成煤环境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煤中硫分较高,是受煤层沉积期海水以及峨眉山玄武岩浆期后热液的双重作用造成的;这2种作用提供了大量的铁离子与硫离子是煤中高硫、高黄铁矿的物质基础,而且岩浆期后热液活动较为强烈,导致煤层中后生黄铁矿也较为发育;海水的进退导致各主采煤层中硫的分布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滨岸泻湖—潮坪的成煤环境与煤层间的砂体分布特征进一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王红冬 《煤》2005,14(4):17-19
详细叙述了古交矿区8#煤中黄铁矿硫的形态特征及分布,应用光电子能谱(XPS)对8#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测试,并采用带能谱和波谱的扫描电镜对8#煤中不同显微组分中的有机硫进行了测定,对煤中有机硫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该研究对进一步开发中—高硫煤中新的脱硫方案,以及煤炭产品的加工转化和洁净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西山高硫煤的硫含量及分布的初步分析,研究了多种脱硫方法的可行性.由于西山高硫煤的个体特性,单纯用常规洗选、加固硫剂难以使硫含量满足客户要求,使用各种方法综合脱硫可以大大降低硫含量.  相似文献   

4.
易旸  罗明  王超  王助良  杜敏 《煤炭技术》2019,(8):133-136
利用HSC chemistry软件,研究了铁矿石为载氧体时煤直接化学链燃烧中煤中硫的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中高硫煤以及高硫煤而言,当温度低于950℃时,煤中的硫会与CaO发生反应生成CaSO_4。当温度高于950℃时,CaSO_4进行高温分解生成SO_2;而当硫含量较高时(如北宿煤),煤中的硫还会与载氧体中的Fe_2O_3发生反应生成FeSO_4。通过对燃料过量系数的影响规律发现,燃料过量系数较小时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会对载氧体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燃料过量系数较大时生成的SO_2也会影响CO_2的捕集。因此,在中高硫或高硫煤为燃料的直接化学链燃烧过程中,考虑到煤中的硫会对载氧体性能及CO_2的捕集纯度造成的影响,需要添加脱硫剂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西山高硫煤的硫含量及分布的初步分析,研究了多种脱硫方法的可靠性,由于西山高硫煤的个体特性,单纯用常规洗选、加固硫剂难以使硫含量满足客户要求,使用各种方法综合脱硫可以大大降低硫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平朔矿区高灰高硫煤的配煤经济性,根据用户需求和矿区商品煤结构,以高经济性为追求目标,探索高灰高硫煤配煤的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以平朔矿区的高灰高硫煤与矿区选煤厂的中煤、煤泥掺配,可使每吨产品的附加值提高8~13元,对应的高灰高硫煤掺配比例在24%~36%之间;以秦皇岛中转地为例,以平朔矿区的高灰高硫煤与国内典型的动力煤掺配,可使每吨产品的附加值提高12~17元,对应的高灰高硫煤掺配比例在43%~50%之间,商品煤的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侏罗纪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以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煤炭资源为主。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一部分,榆横矿区南区原煤硫分普遍较高,中高硫煤和高硫煤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超过60%,属于该区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同时,煤中硫的富集也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为查明榆横矿区南区高硫区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沉积成因,以煤岩煤质和钻孔资料为基础,从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和沉积学入手,揭示高硫煤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建立了沉积微相与煤中硫分分布之间的成因联系,分析了相参数与硫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陆相含煤地层中硫的富集模式,进而为煤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清洁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原煤全硫含量0.31%~4.95%,平均1.83%(质量分数,下同),高于全国早、中侏罗纪煤中硫含量的平均值0.58%。平面上,原煤硫分由西北向东南、由物源向湖盆方向呈增高的趋势,垂向上自下而上逐渐增高。煤中硫的聚集主要受控于成煤同生阶段和早期成岩阶段沉积微相控制,分流河道以中硫煤为主,分流间湾以中高硫煤为主,高硫煤主要分布于局限浅湖发育区。硫化铁硫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惰比、灰成分指数之间呈正向变化,表明凝胶化作用和还原性水介质有利用煤中硫的富集,而水介质中Fe~(2+)丰度是影响硫化铁硫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贵州706个晚二叠世煤样中全硫及形态硫的分布特征、赋存特点及在洗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贵州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洁净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硫煤脱硫率与硫赋存状态密切相关,当St,d%<0.9%时,脱硫率为负值;0.915%时,脱硫率已变得较为稳定,不再随全硫含量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杨瑞琴 《煤质技术》2020,35(2):65-70
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其洗选脱硫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探寻其动力配煤的有效降硫措施。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芯煤样的分析结果,结合研究区位置和含煤地层的地质概况、可采煤层的硫分质量分级及形态硫分析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分的垂向和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泰矿区17号煤层为中硫煤,18和19号煤层均为中高硫煤,23和26号煤层均为高硫煤;其硫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矿区各主要可采煤层硫分所展现的规律性各不相同,说明矿区硫分分布特征与成煤环境有关。对煤炭进行洗选脱硫及对动力配煤采取降硫措施可提高高硫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文华  顾强 《煤质技术》1996,(A04):22-23,37
高硫煤中各形态硫的分布及其镶嵌特征是选择煤炭脱硫工艺的基础。采用浮沉密度分级和煤岩分析手段对长广高硫煤的各形态硫分布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表明长广煤中硫分的70%是黄铁矿硫,且主要以单体存在,通过洗选就可以大部分脱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灵石矿区高灰高硫煤的煤质特征分析,概述了高灰高硫煤的物理特性和宏观岩相特性、工艺性质及炼焦用煤途径,探讨了高灰高硫煤的炼焦配煤性质及开发使用效果,阐述了扩大炼焦煤资源及精确配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硫煤降硫的必要性,分析了兖州矿区16革中的硫分组成及分布情况,以及16层煤中无机硫的破碎解离情况和洗选脱硫可选性,探讨了几种高硫煤合理利用的途径,采用洗配结合,是实现16层高硫煤合理利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煤炭脱硫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高硫煤的危险性,阐述了我国高硫煤的组成及分布,提出当前适合我国煤炭脱硫的首选技术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强化煤场管理 稳定配煤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莱钢焦化厂在煤场管理中采取了将同一煤种的高硫煤和低硫煤分别堆放等措施,控制了配煤和焦炭的硫分,稳定了配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山西焦煤集团由于上组煤(低硫煤)产量减小,下组煤产量加大,煤炭销售硫分升高,部分矿井由于地质条件所限,只能生产高硫煤,致使多数钢铁厂、焦化厂对高硫煤难以消化,导致高硫煤出现滞销,制约了矿井的正常生产。通过发挥大集团内部资源优势,利用港口独特的储、装、运系统配销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荣地方煤矿高硫煤各形态硫分布的研究,找出入选原煤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7.
山西拥有高硫842.02.2亿t、高灰煤资源量分别为473.66亿t,分别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12.78%、7.19%、。高硫煤主要分布于河东煤田的中南部离柳矿区和乡宁矿区,霍西煤田南部的襄汾矿区以及西山煤田杜儿坪矿区的太原组煤中,以及沁水煤田南部的太原组煤层。高硫煤中硫以有机硫和硫化铁硫为主。高灰煤主要分布于大同煤田塔山、燕子山矿区和宁武煤田刘家梁矿区矿区的山西组煤层。山西高灰煤灰分均为高铝粉煤灰。应加强山西高硫高灰煤煤质研究,大力发展脱硫降灰技术以及高硫煤配煤炼焦技术与高灰高硫煤气化技术,实现全省高硫、高灰煤资源的洁净化、高值化、循环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我国高硫煤的产量及特点,提出了煤炭脱硫的主攻方向和分选工艺,并针对煤质特性和用户要求,利用现有的分选设备对煤炭脱硫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如何确定高灰低硫煤、低灰高硫煤等不同煤种的最佳配比而编制了配煤程序,该程序在选煤厂招标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微波和次氯酸钠条件下对高硫煤中有机硫的氧化脱除效果,考察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及次氯酸钠用量对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采用均匀化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研究,选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创建最优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模型优化后得出新峪高硫煤在微波和次氯酸钠组合为最优试验条件。利用XPS分析出煤中有机硫类型的分布,得出各种有机硫化合物在微波和次氯酸钠条件下脱除的难易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