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6,(12):5-7
对国内黑米发酵乳和发酵饮料的种类和工艺配方进行了综述。对黑米发酵乳和发酵饮料目前的状况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黑米发酵乳和发酵饮料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有机体,生物系统或生物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的学科。生物工程在应用微生物方面有很悠久的历史。例如酿酒,发酵乳制品奶酪、酸乳等。目前又在发酵罐设计,发酵工艺,酶技术及遗传工程方面具有令人振奋的进展。生物工程学着重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并直接付之实用。本综述主要介绍生物工程中几个同发酵有关的内容,即:微生物技术、酶技术及发酵枝术。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酸钠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D-葡萄糖发酵生成D-葡萄糖酸钙的原理制造D-葡萄糖酸目前最可靠的是采用黑曲菌或是用黑曲菌发酵生产的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化学反应利用无机催化剂,因它不是专一性的催化反应,所以除反应产生葡萄糖酸外,还生成了葡萄糖二酸、葡萄糖二醛、葡萄糖醛酸等,因此,作为食品级及医药级来说通常人们选择用黑曲菌发酵产生的葡萄糖酸钙及葡萄糖酸钠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4.
自然发酵和活性干酵母发酵金秋梨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活性干酵母和自然发酵两种发酵方式发酵生产金秋梨酒。结果表明,采用安琪活性干酵母发酵,相比自然发酵,发酵期短2d,发酵后残糖低24g/L,酒精度高2.9%vol,感官评价较优,自然发酵方式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5.
对大头菜分别进行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运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发酵大头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大头菜中挥发性成分有酯类、醇类、酸类、腈类、酮类、醛类、硫化物、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酯类比例最高。2种发酵的大头菜中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48种,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大头菜中分别检测出47、3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同的成分有34种。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更多。  相似文献   

6.
<正>克朗斯正在沿着动态发酵的发展方向研发项目,希望能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发酵和后储的产能。与此同时,该工艺还能确保循环流程中颗粒物质得到更有效的沉淀和去除。传统的发酵工艺可能导致酵母过早沉淀,尤其是生产高浓酿造啤酒时。虽然新的循环发酵工艺尝试着避免发酵效率损失,但其本身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酵米浆中高发酵性能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实现传统米发糕的规范化工业生产,从传统米发糕的发酵米浆中筛选发酵性能较好的菌株,并进行种属鉴定。首先从发酵米浆中分离出40 株酵母菌的疑似菌和30 株乳酸菌的疑似菌。经杜氏小管产气、发酵液特性和生长曲线分析三级筛选,最终得到1 株高发酵性能的酵母菌。经革兰氏染色等初筛、pH 值和生长曲线分析,最终得到1 株高发酵性能的乳酸菌。最后对两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种属鉴定,确定分别为卡斯特酒香酵母和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8.
低温发酵性和中温发酵性葡萄酒酵母杂交种的发酵特性岸本宗合J.FermentBioeng.1994(77):432~435低温(7~13℃)生长发酵良好、中温(22~30℃)发酵缓慢、乙醇生成量低的低温发酵性葡萄酒酵母YM-84或YM-126和中温发酵...  相似文献   

9.
10.
以传统四川泡菜工艺为基础,比较莲花白、胡萝卜、豇豆、青椒四种常见蔬菜混合发酵和单独发酵过程的p H、总酸度、硬度和咀嚼性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泡菜口感滋味佳,更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1.
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较高;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尤其是丁酸和己酸。通过感官品评发现,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产原酒感官品评略优于单纯高粱发酵,完全符合浓香型白酒香、绵、甜、净、长及香味谐调的特点。这为多粮代替单粮发酵生产高炉家酒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加工型黄瓜为主要原料进行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的还原糖消耗总体呈现递减趋势,但接种发酵过程中前30 d,还原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发酵至120 d时,还原糖含量分别降至2.5 g/100 g、3.0 g/100 g;总酸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发酵黄瓜样品中产酸速度明显高于自然发酵黄瓜样品,当发酵至90 d时,自然发酵样品中总酸含量为4.14 g/kg,接种发酵样品中总酸含量为5.75 g/kg。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采集并分析发酵黄瓜中挥发性成分,共检出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共有的挥发性成分30种,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黄瓜样品中新增挥发性成分共15种。  相似文献   

13.
正红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正红菇(Russulavinosa)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变化趋势,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发酵温度、pH值、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正红菇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膏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酵母膏9g/L,KH2PO42g/L,MgSO41g/L;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8℃ ̄30℃,初始pH值为5.5 ̄6.5,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 ̄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g/L,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g/L。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均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尤其是丁酸和己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通过感官品评,结果发现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产原酒感官品评略优于单纯高粱发酵,完全符合浓香型白酒香、绵、甜、净、长及香味谐调的特点。这为多粮代替单粮发酵生产高炉家酒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商业发酵剂(Y436A)研制低温发酵酸奶,以酸度、粘度、感官评价产品指标确定单因素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发酵介质和发酵过程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了德雪7号雪茄烟叶分别在加水发酵和介质发酵时其常规化学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致香成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的进行,雪茄烟叶总氮和生物碱的质量分数总体变化不显著,总糖和还原糖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2)添加介质影响了雪茄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总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减弱雪茄烟叶烟气的涩口感和刺激感,介质发酵14~21 d时非挥发性有机酸的组成对改善雪茄烟叶感官品质最为适宜。(3)雪茄烟叶致香成分总量随发酵的进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于14~21 d达到最高水平,且添加介质有利于致香成分的累积。(4)介质显著改变了雪茄烟叶的真菌群落结构,发酵21 d时,雪茄烟叶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显著提升,葡萄球菌属在发酵14~21 d时大量富集,促进了致香成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盐是发酵蔬菜制作过程中必需的原料,具有脱水、防腐、增香、增味与保脆作用。使用适当浓度、种类的盐在有效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发酵蔬菜的感官品质,保证发酵蔬菜的质量和风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低盐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趋势。在发酵蔬菜制作中,如何在降低盐浓度的情况下保证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国际上目前流行的3种主要发酵蔬菜为例,综述盐对发酵蔬菜微生物群体及发酵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低盐发酵蔬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酵缓慢或发酵不完全的葡萄酒是指葡萄酒在发酵未完成就停止了或发酵进行了十分,而此类葡萄酒十分容易染菌败坏及氧化,从而降低葡萄酒的品质,因此,这也是酿酒师在发酵过程中比较头痛的事情,本人参考国内外一些资料,结合生产实路,从各种叫结其原因及防治方法,望能够对同行在发酵实践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强化发酵和传统发酵对米发糕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接种单一酵母菌(ZSM-001)进行强化发酵和传统发酵制作米发糕,通过气质联用分析米发糕中挥发性成分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并结合质构、感官的测定,研究强化发酵和传统发酵对米发糕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发酵制得的米发糕含32种挥发性成分,以脂类化合物为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79.16%,其呈味氨基酸总含量(1 981.79 mg/100 g)显著高于强化发酵制得的米发糕(505.66 mg/100 g),产生的酸味、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对滋味贡献更大,尤其是新增的甜味氨基酸对滋味的贡献,赋予传统发酵制得的米发糕酸甜适宜的滋味.  相似文献   

20.
杨旭  陈亮  辛秀兰  杨富民 《食品科学》2014,35(12):115-1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果汁发酵和带渣发酵两种工艺条件下蓝靛果酒香气成分的不同,为蓝靛果酒加工利用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不同工艺蓝靛果发酵酒共鉴定出62种香气成分,果汁发酵和带渣发酵各检出39种和50种香气成分,27种是两者共有的。2种蓝靛果发酵酒的主要香气成分都为苯乙醇和辛酸乙酯,其中,果汁发酵酒相对含量分别为23.11%和12.97%,带渣发酵酒相对含量分别为30.27%和16.83%。此外,根据感官评价,带渣发酵的果酒优于果汁发酵,带渣发酵的果酒酒色清澈透明,色泽稳定,口感圆润柔和,香气持久迷人,更具蓝靛果典型性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