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花瓷的发展得益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传入,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外来文化有机结合的最好例证,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跨越了种族和地区的区分,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阿拉伯文化对青花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青花瓷色料、装饰、造型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董波 《中国陶瓷》2012,(12):101-104
鉴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明中期的釉彩技艺一度彰显出某种伊斯兰风尚,但与蒙元与明早期的情形相比,这种伊斯兰风尚更体现出本土化的特点。明中期,景泰蓝与"回青"青花瓷体现出伊斯兰文化较为明确的影响;成熟的官窑瓷器"二次烧"技术很可能包含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正德瓷釉彩纹饰则是本土化伊斯兰风尚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刘安娜 《佛山陶瓷》2023,(2):151-152
元朝是一个多民族与多文化融合的时代,青花瓷作为一种艺术商品,充分地反映了时代审美变迁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元青花是当时汉族传统文化、蒙古族文化、宗教艺术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流借鉴与发展的产物。本文将从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入手,试论元青花艺术造物之文化共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汉唐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陶瓷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陶瓷装饰纹样的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都一定程度的展现出与伊斯兰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伊斯兰风的瓷器装饰面貌。明代正德时期,这种瓷器上的"中国伊斯兰风"主要表现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开光装饰和植物纹样相组合的装饰特征。以具有中国伊斯兰风的正德官窑青花瓷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装饰母题的形式分析,探求其形式构成的方法、模式与规律,并对正德时期中国伊斯兰风格器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肯定和尊重。德化青花瓷艺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花瓷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发展的时代,青花瓷艺的传承却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方面是陶瓷产业的结构对其产生重大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尊重青花瓷艺的文化,同时创新的核心一定要稳抓,发展青花瓷艺文化创新产业就要打造出过硬的青花瓷品牌为出发点,同时青花瓷艺的文化特区要积极开发,并做好青花瓷文化旅游保护性发展,就此让德化青花瓷艺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花艺术     
邱含  陈敏 《陶瓷研究》2009,(4):107-110
青花瓷画的演变发展,都与中国文化思想,社会生活,时代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青花瓷画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融汇。在流传下来的大量青花瓷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青花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最具代表性的品种。青花瓷装饰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性,本文着重分析了青花瓷装饰的现代性因素,阐述了青花瓷装饰的现代性特征及其所体现的现代审美观、现代审美情感与心理以及现代审美语言与形式,并就现代青花的现代性发展及其审美取向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窑青花瓷的发展是在市井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其文化内涵和消费对象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社会意识形态和阶层的。本文剖析了市井文化的特征及民窑青花瓷的典型风格,阐述了民窑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9.
模因,文化进化中的基本信息单位,能成功实现自我复制和广泛传播的模因即为强势模因。文化传播研究中,强势模因的生成、发展与传播是解释共生模因兴衰的最有力的理论体系。青花瓷与釉里红创烧年代相同,制作工艺几乎一致,但青花瓷在产量上、传播广度上力压釉里红,成为强势陶瓷文化模因。以釉里红和青花瓷的发展为例,从工艺、纵向传递和横向传播等方面探讨两者在保真度、长寿性和多产性的差异,探求青花瓷成为强势模因进而成为陶瓷文化符号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陶瓷,是中国名片。青花瓷,是陶瓷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元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被誉为"国瓷"。当今,青花瓷作为陶瓷文化艺术品和产品,为广大消费者和艺术家所钟爱。青花瓷在艺术、生产和发展上是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清末是景德镇釉上彩山水瓷画的重要变革期,浅绛彩山水瓷画成为主流。程门是浅绛彩山水瓷画最重要的开创者,在工艺与艺术上大胆革新,使景德镇釉上彩山水瓷画走上了文人化发展道路。程门开创的釉上彩山水瓷画新风不仅影响到清末民国初期的浅绛彩山水瓷画,也影响至民国中后期的新粉彩山水瓷画,其影响直至当代。  相似文献   

12.
汝官瓷和钧官瓷的主成分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多种釉色汝官瓷和钧官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正确鉴别两窑瓷器,选取汝官瓷样品34个、钧官瓷样品50个,由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了样品的化学组分.将所有样品的7种主成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汝官瓷胎的Al2O3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钧官瓷胎的,而CaO,TiO2的平均含量比钧官瓷胎的略高;汝官瓷胎的SiO2,Fe2O3,K2O平均含量明显低于钧官瓷胎的,而MnO平均含量比钧官瓷胎的稍低.汝官瓷釉的Al2O3,CaO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钧官瓷釉的,而K2O,MnO的平均含量比钧官瓷釉的略高;汝官瓷釉的SiO2平均含量明显低于钧官瓷釉的,而TiO2,Fe2O3平均含量比钧官瓷釉的稍低,即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主成分平均值是不相同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多数汝官瓷胎、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和成分接近但有所不同,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原料产地和配方则明显不同.从主量化学组成上可以较好的区分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样品.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日用瓷历史悠久,但是相比艺术瓷和陈设瓷,日用瓷的发展是曲折和困难的。本文分析景德镇日用瓷与国内外其它产区日用瓷的差距,说明制约景德镇日用瓷的因素,并提出了振兴景德镇日用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解强  程幸 《中国陶瓷》2006,42(9):54-55,46
主要从传统陶瓷材质的单一性到现代陶瓷的丰富性为前导,从而来探索综合材质与现代陶艺结合表现的诸多可能性,为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对现代陶艺思想内涵的开拓起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革瓷是文革期间最具时代特征的瓷器,从民用简易粗瓷到官用的精制细瓷均有生产。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的小江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文革期间其也生产了一批精美的文革瓷器。本文对浦北县小江瓷在文革期间生产情况进行田野调查,梳理了小江瓷文革瓷器的技术渊源和产品特征,为浦北小江瓷的发展历史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烧造而成的一种具备特殊风格的瓷器,它以其典雅素净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别样的奇葩。元代后,青白瓷的身形便从我国瓷器制造中慢慢退出,终至绝响。可以说宋代的青白瓷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但是奇怪的是,包括佐藤雅彦在内的很多古瓷专家认为:纵观整个宋代,南宋景德镇青白瓷质量却不如北宋。笔者不竟为之费神,是南宋时烧窑技术不高?但在北宋景德镇早已出现了大量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的陶工。为什么该地区青白瓷在南宋中后期会走下坡路?其背后的推手究竟是什么?该问题令笔者逐新趣异,产生研究兴趣,本文试图从原料、工艺、窑址、历史、税收等主客观两方面着手,剖析其存在的外在和内在原因,以求能够尝试解答于包括笔者在内有心于此问题的青白瓷爱好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Mi-se porcelain provided a step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rcelain making and influenced kiln production of later generations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society. This work compares the microstructure of ordinary Yue celadon and Mi-se porcelain. The Mi-se porcelain glaze was found to be simpler and more uniform than ordinary Yue celadon, with only some bubbles existing in the glaze. Compared with ordinary Yue celadon, the residual quartz and pores in the Mi-se porcelain body were smaller. Mi-se porcelain production is more standardized than ordinary Yue celadon.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phosphate in the glaze indicates that grass wood ash was used in the Yue kiln. Our research confirms that Mi-se porcelain was not the best porcelain as selected from the Yue kiln products, but it is a type of celadon that was specially fired using fine raw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certain fir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8.
陶瓷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华瓷外销始于汉,发展于唐五代,兴于宋元,明中晚期至清中期达到顶峰。十八世纪晚期,由于欧洲制瓷业的发展、华瓷质量下降等原因,华瓷的外销发生转折。在瓷器贸易方面,欧洲市场不断萎缩,美国市场兴起。十九世纪前中期,随着欧美国家和日本制瓷业技术的提高,华瓷的国际市场渐被其侵夺,华瓷贸易的重要地位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19.
朱石生 《江苏陶瓷》1997,30(3):21-24
探讨了采用热压注法生产长石-石英-粘土基低压装置瓷的配方和工艺过程,分析了用该工艺生产瓷件的显微结构和与滑石瓷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并提出了改进瓷体显微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俊华  沈宏兰  蔡琴 《中国陶瓷》2007,43(7):21-23,20
介绍一种新的高温数码打印瓷像制作方法,利用计算机和改装后的喷墨打印机将图片成像于瓷板上,经高温烧制成瓷像;根据高温瓷像制作流程要求,给出实验所需物品以及实验步骤,进一步细化各部分操作的具体要求,并分别阐述相应的工作原理,介绍了通过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的过程及瓷像打印机的具体操作方法;该技术工艺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制作出来的瓷像色彩鲜艳、美观大方、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