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僧官始创于北魏王朝,是世俗政权所允准的出家人自我管理的职位,这一措施被后来政权所沿用。横跨晚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地方政权因当地环境特殊,也普遍设立了各级僧官,这段史实在敦煌文书中有较充足的体现。以悟真和尚为例,复原了一位僧人从普通缁流到最高僧官的仕宦历程,有助于对中古时期僧官升迁程序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茶叶经济的发展时期。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茶叶生产初步发展,茶叶消费日益增多,茶叶市场最终形成。战国至南北朝时期茶叶经济的发展历时数百年,为唐宋茶叶经济的兴盛、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齐民要术》是迄今南北朝时期保存较完整的重要农学文献典籍,其书记载了大量的农业数据、丰富食料以及食品加工技术,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间的饮食文化交流情况,表现了饮食文化交流的通融性。《齐民要术》是记录南北朝时期历史状况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价值,该书拓展了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交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寺院里出现了最早的借贷机构——“质库”。它的发展既有助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又间接地帮助了社会上的经济需求者,但其显现了高利贷性质。  相似文献   

5.
素食是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如今又因其合于健康、绿色的时代潮流。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和推崇。而中国素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此做了科学、真实而详细的记载。通过贾思勰《齐民要术》“素食”篇及其他相关记载,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窥探出南北朝时期素食发展的主要状况,阐明它不仅是后世研究中国素食发展历史的十分珍贵的史料,更是中国素食风味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印度佛教初传中国至隋唐之前这段历史时期,佛教是如何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进而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7日至9日,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文学系教授、龙谷博物馆馆长宫治昭先生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作了三场印度佛教美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讲师王云担任翻译.本文根据第一讲的讲稿及录音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7日至9日,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文学系教授、龙谷博物馆馆长宫治昭先生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做了三场印度佛教美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讲师王云担任翻译。本文根据第二讲的讲稿及录音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与本土文化经过长期的磨合、撞击、调适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的平等思想吸引了中国普通妇女,但佛教与妇女的关系也受着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有歧视女性的现象,总的说来,佛教发展离不开女性,女性是佛教世界中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7日至9日,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文学系教授、龙谷博物馆馆长宫治昭先生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作了三场印度佛教美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副教授王云担任翻译。本文根据第三讲的讲稿及录音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汉、唐的转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物艺术体现了造物目的和美学内涵从单一到多元、艺术风格吸纳方式从保守到开放的转变,使造物者——人的主动性崭露头角,因而也丰富了中国造物传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宗教仪规、造像艺术和思想哲学层面这几方面入手来论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之间互相依附,相互斗争直至相融相摄的关系,力图拓展南北朝时期佛教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虽然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但评论的侧重点却有较大的差异。两汉侧重于屈原及其作品的思想——人文合一的模式;魏晋南北朝侧重作品本身——文学本位的视野。这种差异主要是文学本身的发展和特殊的社会思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主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主食之花大放异彩。这一时期的主食主要有饭、饼、粥等。样式繁多的主食,极大地富了当时人们的饮食生活,奠定了现代饮食生活的基础。长期战乱使人口频繁流动,南北主食必然与之相伴而生,当时的主食交易市场业已形成并具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5.
我国魏晋时期是一个重性任性的朝代,是一个思想言论比较自由的朝代,是一个追求人本性的朝代。这跟魏晋玄学追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哲学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一个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是希望使用最能反映本阶段意志和利益的人才,充当自己的代表,去管理国家机器和行使国家职能。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进入阶级社会起,便实行专制的政治体制,在中国近几千年历史上表现尤为突出和经久不衰,官吏制度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这种制度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而演变,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内容不同的官吏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与《西游记》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明清时期,大家主要是从文学角度来解读《西游记》,较少受到社会政治思潮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对文本的哲理性思考角度来探讨有关《西游记》各方面的问题。文章分别从佛教与《西游记》本事探源、佛教与《西游记》作者、版本的关系、佛教与《西游记》的主题、《西游记》对佛教传播的影响等几个角度总结了明清时期佛教与《西游记》关系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隐逸诗和古典园林是士人隐逸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隐逸诗和古典园林作为士人隐逸思潮的载体而兴盛。这期间,隐逸诗由游仙、招隐等题材逐步转向山水、园林题材,而士人园林的勃兴也反过来影响到隐逸诗创作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魏晋名士是魏晋社会欣赏和追求人物关的领头人物,其人物美标准,包括外在的形貌美、神态美和内在的才智美,形成了完整的人物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