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星溢 《重庆建筑》2023,(11):28-29+33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依托于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优势,承载后者的产业和人口转移,因而获得较大发展机会,而与此同时,小城镇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受到大城市的巨大影响。该文以武汉蔡甸城镇发展历史为例,通过梳理该地1978—2020年的城市形态变化,讨论大城市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特征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认为郊区小城镇空间形态趋同于中心大都市,且空间发展支撑系统更加完善、均衡。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在发展机遇、发展速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当前面临着规划、管理的各项问题,阻碍了城镇的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城乡统筹下郊区小城镇不同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种发展模式:新城模式和特色城镇模式,并从规划、交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认为其核心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要素的集中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即通过“三化”并举统筹破解“三农”问题。而要想实现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则需要规划先行、产业集聚、土地流转以及制度创新作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镇密集地区重点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和产业在空间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中小城市、小城镇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步快速增长、平行发展的态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城镇密集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情况,研究组进行了调研工作。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以局部高度城镇化为特征的城镇密集地区已初步显现。这些区域的镇域经济非常活跃,小城镇、尤其是重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一、城镇密集地区中心镇的地位和作用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镇二三产业均比较发达,产业和人口相对密集;城镇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往频繁,形…  相似文献   

5.
差异化小城镇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成果,通过对湖北省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深入调研,提出湖北省小城镇的发展应差别化对待。对于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应通过人口、产业的不断积聚,强化与大城市各方面的联系,最终发展成为大城市功能区的一部分;对于县域产业发展较好的小城镇可以扶持引导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依托其产业发展最终发展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小城镇,成为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它更多的小城镇要发展成为农村服务型小城镇,定位为服务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配置的组织中心,应强化其服务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于《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成果,通过对湖北省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深入调研,提出湖北省小城镇的发展应差别化对待。对于大都市地区小城镇,应通过吸引人口、产业的不断积聚,强化与大城市各方面的联系,最终发展成为大城市功能区的一部分;对于县域产业发展较好的小城镇可以扶持引导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依托其产业发展最终发展综合性服务职能的小城镇,成为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它更多的小城镇要发展成为农村服务型小城镇,定位为服务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配置的组织中心,应强化其服务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出现土地的后备资源紧缺与粗放利用并存的现象,为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土地要素流转、缓解城市用地困境、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全国各地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的内涵随着大都市发展理念的演变而不断深化。目前,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大都市发展空间供给的主要途径,其对农村低效、散乱工业用地及村庄聚落的整理过程,亦是整治对象所在的小城镇的镇域空间重构的过程,会对小城镇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土地综合整治与小城镇发展的既有研究,得出结论——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此过程中小城镇的空间变化为媒介,影响小城镇在产业、人口、社会和环境等四个层面的发展,并建立了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小城镇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云衍 《城乡建设》2009,(12):1-1
小城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趋势,反映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突显了小城镇吸纳人口、聚积产业、提升效率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对于周边农村来说,小城镇处于中心地位,创造着发展活力,引领着发展方向。但是,小城镇自身的发展活力和方向,却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体系和外部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小城镇成为城镇化前沿阵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小城镇发展成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一部分发展比较快,还有一部分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实现大城市周边滞后小城镇崛起,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与支撑,是发挥小城镇集聚功能和集聚效应的前提。文章以陕西省西安市三个街道办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认为通过区域城镇联合、差异协作和产业分工,推动小城镇间产业协同发展,使资源配置达到综合效益最佳,提升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升级与大城市经济联系,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快速助推周边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构建新型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是城市型居民点,是区域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表征是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一般在五到十万人以上)和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其类型按不同的区位可以是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新城,也可以是农村的重点中心镇,包括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县城.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及其合理利用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卫东 《城市规划》1999,23(4):8-13
通过对我国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特点的归纳总结,明确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根据我国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其上地合理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镇化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转型以及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小城镇建设既受到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利好影响,也受到大城市规模效益规律作用以及大、中、小城市的挤压;同时,因小城镇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管理的劣势并存,要求管理者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其发展战略.本文在对小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多维视觉分析的基础上,坚持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以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潜在优势、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城镇为核心,从宏观角度定性地研究了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选择问题,提出了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城乡统筹三大战略,以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德国城镇体系发展均衡,小城镇数量众多、吸引力强,其经验值得研究。本文以德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联邦就业调查局数据为基础,借助就业产业空间关系、就业年龄空间关系和就业通勤空间关系分析方法,对慕尼黑大都市区小城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德国小城镇依托协作的产业集群、便捷的区域交通和宜居的空间品质,在促进区域就业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附型小城镇承担了大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一定程度缓解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网络型小城镇形成了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对中年人口有较为显著的吸引力;独立型小城镇依托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是乡村地区的就业中心。  相似文献   

14.
准确认识小城镇发展质量,对于更好地建设小城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小城镇调查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什川镇为例,从人口特征、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空间特征和设施水平五方面综合评价西北地区大城市周郊旅游型小城镇的发展质量,探究其运转机理。结果表明,什川镇近邻兰州市,拥有古梨园、黄河等特色旅游资源,受区位空间、自然人文环境、资源品位制约,城镇经济欠缺活力,人口流出多于流入,居民生活水平偏低,城镇规划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综合发展质量一般。区域经济环境不佳,优势资源与城镇产业不力,更多地扮演传统的中心地角色是西北地区该类小城镇的共性所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小城镇发展,未来应充分利用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改善对外交通区位条件,通过人口、企业或项目集聚,政策、投资、资本和信息技术设施等叠加效应和路径依赖强化西北地区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崔勇  成斌 《四川建筑》2014,(2):19-21
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在发展机遇、发展速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塑造小城镇差异性特色是规划设计中一个难题。文中对绵阳市游仙镇中心片区设计分析研究,依据其资源现状和文化背景,通过对中心片区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的引导塑造特色;并探讨了城市郊区小城镇特色塑造的思路、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城市郊区重点中心镇的社会经济与空间特征 ,结合对城镇发展空间结构要素与特征的分析 ,以无锡市华庄镇为实例分析了对大城市郊区重点中心镇的空间发展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还不高,粗放利用土地的情况很普遍.从河南省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出发,分析了土地利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加强城镇规划体系的管理和构建小城镇土地配置的新机制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目前河南省小城镇合理利用土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主要载体,如何降低土地开发成本,使城市建设用地与土地供给平衡,追求土地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课题。 笔者认为,通过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可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将来城镇建设的重复投入和浪费,优化使用土地,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脱离,导致二者难以协调对土地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一、人口、产业、市场和城镇 城镇的发展与人口、产业和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正确认识这四者的关系,对于增强城镇经济辐射功能推动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口是城镇建设的中心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城镇建设和发展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在商品经  相似文献   

20.
王英姿 《小城镇建设》2009,(12):30-31,37
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及城乡统筹策略使得我国小城镇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并面临大好机会。但是对小城镇人口吸纳能力认识的局限与滞后容易导致小城镇规划一味被动接受大城市的牵引、甘于落后的问题,既不利于小城镇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区域城镇集群优势的发挥。若不审视既往对小城镇只重视吸纳"农村"人口而忽视吸纳"城市"人口的偏向并且认清未来趋势,将会失去发展时机。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发展动力的新变化,提出小城镇应该注重借助文化心理的力量发挥吸纳大城市人口的优势从而实现"反"牵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