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2006年12月在香港举办的IrrU世界电信展上,信息产业部及中国电信等运营商高层的发言使得外界对中国在2007年发布3G牌照充满希望和信心,中国的3G时代正在到来。面对即将到来的3G,对于一直居于产业链龙头地位的运营商来说,3G不仅是一个历史机遇而且也是一个现实挑战。在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增长乏力,ARUP值不断降低的时候,如何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维持和加快自身的发展,是运营商在3G时代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毫无疑问,除了争取更多的用户外,大力推广和开拓3G业务,增加用户ARUP值将是3G运营商的首要任务,否则3G运营商将逐渐沦为网络提供商,在3G时代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3G业务及其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讯世界》2009,(1):88-89
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事业跨入3G时代。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3G网络怎样才能取得商业成功?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中国发展3G拥有后发优势,世界各地的3G运营商已经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可以帮助中国3G运营商尽可能避开弯路和险地,以更小的成本、更少的时间打造成功的3G网络。  相似文献   

3.
面对高达数千亿元的庞大中国3G市场,不论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还是政府等相关部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正是考虑到启动3G对中国通信格局甚至国民经济都会有相当的影响,因此3G系统的成熟性愈发显得重要。对运营商而言,网络设备的成熟性将会直接影响网络的成功运营,而选择具有成熟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是3G建设运营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2007,31(6):100-100
5月18日~19日,2007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定制、伙伴、价值”为主题,分享了他们与运营商共同构建3G时代竞争优势的成功经验。华为指出,3G时代,业务的丰富多样性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推出差异化、性价比高的产品和业务应用成为运营商发展3G用户的关键。华为以定制的商业模式与运营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推出满足客户定制需求的新产品和新业务,  相似文献   

5.
《湖南通信技术》2001,(3):16-16
我国正处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前夕,面对移动通信的庞大市场,有关3G标准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标准的发展前景变幻莫测。如何对日新月异的移动新技术做出明智的抉择,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中国联通CDMA项目的启动,标志着3种3G技术标准在中国的3足鼎力之势有望确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因此,中国的3G技术格局将对全球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将选择何种3G技术?3G牌照将怎么发?这些都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不久,中国的3G试验将开始启动,非常需要一个能沟通政府、运营商、制造商和其它关心中国3G发展人士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孙永杰 《通信世界》2013,(23):14-15
随着4G牌照发放的临近,4G已成为当下业内的热点。不可否认4G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但对于中国运营商而言,3G才是现金牛,所以充分发挥3G的潜力,不仅关系着运营商的当下,也决定着4G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3G时代运营商的竞争优势探讨 3G在中国已经蓄势待发,无论最后是三种标准在中国形成并存的局面还是TD-SCDMA一统天下,对于运营商来说,如何将对3G的热情切实地化为有别于2G和 2.5G的竞争力,是眼前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行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3G时代运营商制胜的利剑和移动运营商有两大天然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还在为3G牌照的发放而苦恼时,新技术的研发却没有停下脚步。日前,美国的Nextel和英国的沃达丰正准备尝试推出新的无线技术Flash-OFDM,它能以3G十倍的速度传送数据,价格还更便宜。而在此前德国汉诺威举行的CeBit展览会上,半导体巨头英特尔、IBM也力推一种被称为WiMax的技术,以帮助固定电话运营商免遭无线运营商的打压……在新技术冲击下的中国互联网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阴志华 《通信世界》2005,(17):11-11
4月27日,诺基亚在香港举办“3G生活充满精彩”3G专题研讨会及应用展示。有记者问活动为何选择在香港举办,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说,因为香港的运营商已经开始运行3G网络,诺基亚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把内地的运营商邀请来,亲身感受一下香港3G的实际情况。这将对内地未来3G的发展有一定好处。另外,诺基亚在当天还在香港、阿姆斯特丹、吉隆坡、坎昆港等地同时发布3款3G手机。在香港,何庆源向媒体阐述了诺基亚对中国3G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3G业务运营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内的3G牌照已经发放,因此对于3G业务运营策略的研究就变得尤为紧迫.通过对国外3G运营商在3G终端的制定、产业链的发展、业务策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以及通过对国外3G运营失败教训的详尽总结,指出中国发展3G势必要经过两个阶段,即以语音业务为主流的近期阶段和以数据业务为主流的远期阶段.最后,思考并研究指出了中国运营商发展3G业务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该研究成果对于中国3G的健康稳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阴志华 《通信世界》2005,(21):18-18
诺基亚无线网络副总裁Donagemma Giuseppe今年4月初访问中圆,在会见媒体时他表示,HSPA是3G的未来方向。诺基亚为运营商准备了所有的合适的3G演进途径,加之其丰富的基站产品线,将为运营商快速部暑其3G网络提供保证。同样重要的是,诺基亚的无线网络将可以为运营商建网节省相当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日本3G十年发展历程分析,研究3G发展的客观规律,预测国内2G到3G迁移可能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并分析日本运营商2G到3G迁移发展经验和目前国内运营商采取的差异化策略,以期对国内运营商有步骤地实施3G迁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移动SNS蓬勃发展 3G运营商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3G网络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铺开之后,运营商开始思考一个问题:3G网络之上到底运营什么样的业务?毫无疑问的是,用3G网络承载话音业务不是它的初衷所在,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才能体现3G网络的特点。近来,三大运营商纷纷提出了3G业务的战略思路,制定出了数据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运营商还在摸索之中。为此,本刊特约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撰写3G特色业务发展策略的系列稿件,希望对国内运营商发展3G业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3G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全球3G的发展、运营商和3G设备商情况等方面对我国3G产业的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对了解我国3G产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中国政府对于公布发放3G牌照仍然没有具体的日期,但是关于“3G”这个世界范围的通信话题已在中国被关注了太长时间,不管是论坛、研讨会,还是10月底火爆的通信展都成为了3G的表演舞台,吸引着运营商、众多厂商及价值链上其它成员的极大关注。各方都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关于3G新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6.
郑宏 《通信世界》2004,(42):20-20
2004年11月8目至10日,“3G在中国”2004全球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披露了我国3G第二阶段的测试结果。国内各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卫通、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移动先后在会上针对3G测试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运营商的表述来判断,各家运营商对未来3G的看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因各自面临的客观环境存在差异,其关注重点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1月7日我国3G牌照的发放,期盼已久的3G大幕终于在我国徐徐开启。对于运营商来说,3G是个全新命题,如何建网、如何开发业务、如何协调2G和3G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幸的是,我国运营商不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国外运营商在3G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弯路,甚至踏上快速发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0.概述 近年来,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己开始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到成熟阶段,随着3G的临近,新的运营商将会参与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移动作为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运营商,如何处理现有GSM系统与3G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3G发展策略,以及顺利完成2G向3G过渡等,已成为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3G热潮席卷中国,涉足其中的中国电信运营商无疑是扮演搅起这潭浑水的主角。虽然信息产业部到现在关于3G牌照的问题还未有正式的说法,但深陷其中的电信运营商表露出来的热情让人咋舌,研究3G的专家和咨询公司成为运营商的座上客,似乎只要3G网络一建设.3G业务一开展,电信运营商的利润便会因此而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事业跨入3G时代.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3G网络怎样才能取得商业成功?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中国发展3G拥有后发优势,世界各地的3G运营商巳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能帮助中国3G运营商尽可能避开弯路和险地,以更小的成本、更少的时间打造成功的3G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