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华熹 《计算机学报》2006,29(8):1271-1281
在分析了现有认证框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该模型以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为基础,避免了基于传统PKI的认证框架的诸多弊端,实现了跨信任域的身份认证和资源访问主体的匿名性,并利用CK模型对该模型的身份认证和匿名性安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证明.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安全且满足安全需求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单点登录来实现跨信任域身份认证的方法。文中设计了基于PKI的系统设计模型,以及强身份认证机制设计方案,并且提出了可信等级模块的初步设计。通过理论分析,通过此方法的实现,可以从用户角度大大提高用户访问效率,节省用户访问的时间,同时增强网络服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无人机跨域身份认证的方案大多依赖公钥基础设施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该模型高度依赖可信第三方,易造成单点故障且认证效率低下。据此,提出基于区块链的无人机网络跨域身份认证协议方案,该方案不但可以有效实现无人机的跨域认证,且可以改善传统基于PKI模型面临的诸多安全问题。同时,为了实现无人机网络跨域认证的隐私保护,提出了可实现无人机跨域身份认证身份标识的匿名化的方法。安全性分析与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但可抵御常见网络攻击,在认证效率和时间开销上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体系间因安全策略和加密算法差异导致的用户身份重复验证和资源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域间代理(blockchain-based interdomain proxy, BIProxy)的可信身份模型。使用联盟区块链技术作为认证体系间的信任代理,构建信任桥实现不同信任域之间的信任授权,利用区块链数据不易篡改特点存储证书哈希值。设计跨域认证协议,并进行SOV逻辑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相关方案相比,BIProxy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区块链上的数据存储开销,简化了认证过程,提高了跨域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基于PKI无线网络身份认证方案效率较低、适用性较差。基于IBE的身份认证方案无需通过颁发数字证书来绑定用户身份和公钥,可以提高认证效率。针对IBE的这个特点,就IBE在无线网络身份认证中的应用问题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IBE的无线网络认证模型和相关协议,并分析协议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Internet上不同的安全域间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安全访问首先需要认证.目前常用的认证协议是Kerberos协议,但在网络环境下,该协议无法对真实的客户端进行认证.因此,给出了新的域间身份认证协议以及相应的\"现时\"产生方案,并利用改进的Spi演算对所设计的认证协议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解决网间的信息安全传输.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PKI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过高,对网格规模有一定限制的问题。研究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体系结构,以及基于身份的PKI(ID-PKI)的认证框架,并分析了两种设施的优缺点。提出了一个PKI和ID-PKI相结合的网格认证框架,并对其结构、工作思想作了描述,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安全性和效率。该认证框架比传统的基于X.509证书的PKI认证系统结构简单、灵活,因而较大地提高了认证效率,降低了系统成本,其安全性也是可以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PKI的P2P身份认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锋  王汝传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10):181-184,188
目前P2P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得到大量应用,但由于P2P网络本身的结构特点使之面临很多安全问题,尤其是身份认证技术几乎在所有主流的P2P软件中研究的都不够细腻,而身份认证却是P2P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提出一种基于PKI的P2P身份认证技术.在中心化结构P2P网络中设置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中存储P2P网络中节点的地址和公私钥对.由于认证机构中公私钥对的唯一性,节点通过私钥加密,公钥解密可以达到确认节点身份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重要信息的加密传输.模拟实验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中心化结构P2P网络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9.
丁辉  殷新春 《计算机工程》2010,36(23):127-129
设计一种能够提供PKG前向安全的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标准模型中证明其具有已知密钥安全、完美前向安全、抗密钥泄露伪装攻击等安全特性。该协议的安全性建立在BDDH假设的基础上,与安全性建立在其他困难问题基础上的同类协议相比,其运算效率相当,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实际网络环境尤其是未来异构网络融合环境中,各个信任域大多都是独立的自治域,使用不同的系统参数.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跨信任域签密方案,该方案对PKG系统参数不作限制,各PKG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公开参数、不同的主密钥和公钥.并且在该签密协议的基础上给出了会话密钥的生成方法.在随机预言模型中给出了安全性证明,在BDH问题是困难的的假设下该协议是安全的,其满足机密性、不可伪造性、不可否认性和公开验证性.在与其他跨信任域签密方案计算开销相当的情况下,该方案不仅实现了跨信任域签密,而且对各PKG参数不作限制.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传统的公钥体系结构(PublicKeyInfrastructure,PKI)的缺陷,从信任管理角度,在基于风险的数字证书认证框架基础上,提出了PKI交叉认证的实现模型。模型包括基于风险的信任管理体系结构,终端证书的信任值计算方法及其实现算法,以及证书信任策略。  相似文献   

12.
蒋业逢  黎忠文  荣蓉 《微机发展》2007,17(11):145-148
认证是保证主动网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主动网认证采用基于证书的认证方法,由于基于身份的PKI(ID-PKI)可以避免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使用证书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越来越倍受关注。多种认证技术的并存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间实现跨域认证是主动网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探讨ID-PKI在主动网上实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证书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间提供双向实体认证,能较好地符合主动网认证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入侵者攻击网络协议消息交互能力描述的阐述,构建具有Web服务安全协议模型函数,该模型包括安全协议头与安全体的相关消息。详细介绍了该模型中消息的语法结构和消息内容遵守Web服务安全规范的XML机制。分析了该协议模型安全性机制,并且给出其防止类型漏洞入侵与协议冲突入侵解决方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 2004, Das et al. proposed a dynamic identity-based remote us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using smart cards. This scheme allows users to choose and change their passwords freely, and the server does not maintain any verification table. Das et al. claimed that their scheme is secure against stolen verifier attack, replay attack, forgery attack, dictionary attack, insider attack and identity theft. However, many researche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as et al.'s scheme is susceptible to various attacks. Furthermore, this scheme does not achieve mutual authentication and thus cannot resist malicious server attack. In 2009, Wang et al. argued that Das et al.'s scheme is susceptible to stolen smart card attack. If an attacker obtains the smart card of the user and chooses any random password, the attacker gets through the authentication process to get access of the remote server. Therefore, Wang et al. suggested an improved scheme to preclude the weaknesses of Das et al.'s scheme. However, we found that Wang et al.'s scheme is susceptible to impersonation attack, stolen smart card attack, offline password guessing attack,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and fails to preserve the user anonymity. This paper improves Wang et al.'s scheme to resolve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while keeping the merits of different dynamic identity based smart card authentication schemes.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uthentication and the authorization aspects of security in grid environments spanning multiple administrative domains. Achievements in these areas are presented using the EU DataGrid project as an example implementation. It also gives an outlook on future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iSCSI协议是IETF制定的通过TCP连接主机和SCSI设备的草案标准。由于iSCSI允许多个启动器或目标器共存于一个网络实体中,所以其认证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金桥网络工程中心开发的iSCSI系统中基于SRP的认证模型,并分析该算法的完备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征是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诸如信息的泄露、篡改、欺骗和抵赖等问题.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就是实现电子商务安全的关键基础技术,它是以密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利用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等加密技术实施构建的安全程度极高的加密/签名系统,是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安全问题的最可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可信计算平台、PKI认证系统都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机制。在分析这两种安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可信平台和PKI认证系统的网上银行认证协议,通过可信平台模块TPM保证了参与方的计算平台可信性,使用PKI系统和智能卡对银行、持卡人、读卡器进行了身份认证,完成了认证过程,达到安全可信的认证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信息互动系统的实际应用及面向移动环境的加密认证系统的特点,结合使用密码技术和硬件令牌的身份认证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内置加密技术的USB Key便携加密认证系统模型.该系统使用了改进的RSA公钥密码技术和SHA-1单向散列函数,设计和实现了身份认证协议以及相关应用接口,可以安全和有效地解决应用中所面临的加密认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