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建  刘俊  许东晟  鲍迎春 《给水排水》2021,47(9):100-103
在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大环境下,余热回用于建筑热水制备是一个发展方向,而空气源热泵增加双向换热模块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以厦门游泳馆为例,阐述了该项目空调余热回用于热水制备的设计思路、计算负荷及系统组成,经测算其热泵设备能源利用效率高,建筑节能显著,因此存在冷暖两侧需求的中大型建筑可以推广空调余热回用.  相似文献   

2.
建筑节水是城市地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方式,高校作为大规模公共建筑,其节水项目的实施将带来良好的外部性。为了定量研究公共建筑节水项目"节水减排"的外部性,基于外部性相关理论,首先界定了公共建筑节水项目外部性的定义,并运用费用效益理论建立了公共建筑节水项目外部性货币化的思路。其次,介绍了公共建筑节水技术体系,并推导建立了节水项目的外部性度量公式。最后对北京市某高校2016年用水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节水技术可以达到年人均节水量16.6 m~3,建筑节水率达到了42%;某高校节水外部性为476.56×10~4元,减污外部性为264.82×10~4元,总外部性741.38×10~4元,外部性的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李建军 《中华建设》2014,(4):130-131
正由于仅观测了2010~2011年的两年的数据,只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初步结论还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目前国内还没有长大隧道监测的先例,最终的监测成果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还要在目前观测的基础上继续监测。一、工程概况包家山特长隧道位于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的咽喉部位,全长1 1.2公里,该隧道穿越了南秦岭山脉的青山和玉皇山两道山峰。自2009年5月28日通车后,随炎热夏季的来临,包家山隧道、大棕坡隧道(3456米)、谭坝三号隧道(11791米)及谭坝四号隧道(3785米)等长大隧道,  相似文献   

4.
综合景观水文学、生态水工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了基于景观与水利融合理念的城市河道设计问题。以新疆塔城市河道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了具体设计思路,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颖 《长江建设》2012,(9):168-169
一、城市文化的基础——自然环境任何城市的诞生和发展都有特定的自然条件,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条件、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造型装饰、气候及生活方式等。自然的影响愈是多样化,城市的整体特性就愈复杂、愈有个性,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就愈明显。如美丽温馨的海岛城市厦门、"暖风吹得游人醉"的杭州、"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赣州、"天下三分明月夜"占了二分的扬州等等,这些城市,风姿各异,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6.
隧道瓦斯突出是隧道常见地质灾害之一,进行其危险性评价对隧道防减灾有重要意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评判理论,考虑隧道施工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模糊评价因子为瓦斯赋存情况、地质构造和隧道工况。根据影响因素建立了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层次模型,利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初步形成了隧道施工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体系。通过在达陕高速金竹山隧道右洞的应用及施工校核,说明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客观地评价隧道施工瓦斯突出危险性,为应急处置和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溶隧道涌水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较为常见,但在红层隧道中鲜有先例。以雅康公路飞仙关隧道为例,基于泉流量衰减方程,将地质条件加以概化,拟合预测曲线,并与隧道涌水流量衰减实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先拟合,后预测,再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方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实测曲线与预测曲线相契合,表明方程选取适当,并且侧面佐证了隧道涌水的来源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河道景观是城镇振兴的重要资源,开发河道景观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内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改造运动兴起以来,城镇河道景观资源的开发受到普遍重视。出于对防洪、灌溉、航运、城市排水等因素的考虑,我国的城镇河道景观资源开发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并且已有的河道景观开发大都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总结以往河道景观设计的经验教训,结合都江堰博物馆园区河道景观设计实践,提出城镇河道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袁丽 《中华建设》2012,(5):78-79
1.现状认知素有邹鲁渊源之称的五夫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名人辈出。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从学、著述、办学授徒,生活达50余年,留下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丰厚的文化底蕴。2003年,五夫镇也因此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五夫镇古镇区包括兴贤村、五一村、五夫村和紫阳楼保护区。古镇区自然环境幽美,历史遗存丰富,较好保存了宋代直至清代、民国时期的古街古巷,以及众多保存完好、具有很高历史与人文价值的历史建筑,其主要风貌特征包含五大类要素。  相似文献   

11.
1.工程概况屏边隧道位于新建国际铁路通道沙田坝车站至屏边车站之间,进口里程DⅡK60+875,出口里程DⅠK71+256,于白竹箐附近穿越分水岭,相对高差750m,隧道全长10381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660m左右。该隧道能否按期完成的关键之一在于隧址区地处"康滇  相似文献   

12.
正1.背景生态校园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生态校园规划需要建立在对校园生态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设计、建筑学等学科方法,以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为目的,对校园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对生态校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高校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及高校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等学校校园的改  相似文献   

13.
1.温泉产业现状温泉度假休闲旅游是最近十年风行起来的新事物,据权威资料显示:仅2008年全国就已开设温泉营业场所2000多家,营业收入46亿元,关联产业产值510多亿元。随着该行业持续深入地投资和开发,以及国家为拉动内需而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温泉产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西枝江惠东水利枢纽工程论述了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特点,总结了水工建筑设计的实践情况和经验,并提出了对日后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强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道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溶地下水在隧道施工中将导致隧道岩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造成围岩强度降低,渗透水压力增加,并可能造成隧道的突然涌水和突泥事故,帷幕注浆是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防渗止水的有效技术。以在建宜昌-万州铁路金子山隧道为依托工程,在介绍隧道帷幕注浆目的、注浆止水的机理基础上讨论了金子山隧道帷幕注浆止水施工工艺和注浆施工方案,详尽介绍了帷幕注浆的施工组织、机械设备和人员的配备,并就帷幕注浆中注浆量的推算和止浆墙的安全厚度进行了重点探讨,金子山隧道帷幕注浆的成功经验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资料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山、多岩溶地貌国家,岩溶问题是山区隧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岩溶区隧道建设依然按一般隧道施工步序施工,施工多处于盲目状态。论文在系统总结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以在建宜昌-万州岩溶隧道为工程实例,提出了岩溶区隧道建设的施工步序,施工实践验证了所提步序的有效性。这为岩溶区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岩溶区隧道建设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岩溶富水隧道施工中对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技术。在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施工中,引进了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红外线测水仪等先进仪器进行多途径超前地质预报。针对当前物理探测存在的多解性的特点,在施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中长超前物探和超前水平地质钻探验证为主,辅以短距离地质素描超前分析和施工前超长炮孔加密确认的“多阶段、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立体式超前预报技术”。以此技术为依托对强岩溶区富水隧道施工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功地穿越了金子山隧道进口工区岩溶富水带。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水系连通设计中,将景观工程与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相结合,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空间,弘扬历史文化,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以泗阳县水系连通工程(黄码河)景观设计为例,针对水系连通中存在的景观问题,通过对不同类型滨水空间的设计进行探索,为农村水系连通工程设计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地铁8号线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某建筑物桩基项目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盾构隧道侧穿建筑物时,在有无隔离桩保护的条件下,对建筑物桩基变形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近距离侧穿对该建筑物的桩基有较大影响;当采取钻孔灌注桩隔离措施后,在隔离桩的保护下,建筑物桩身的最大总位移和最大剪力与无隔离措施相比降低了60%左右,很好的反映了隔离桩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地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20.
邱岚  韩璐 《中华建设》2011,(9):122-123
1.场所精神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并提到,早在古罗马时代便有场所精神这一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由此看来,每一个场所都有其独特的气场和引力,让人们对这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