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碳笼烯非质子酸经体系引发异丁烯正离子聚合的反应规律,并与TiCl4正离子催体系进行了比较。GPC的测试结果表明,TiCl4-C60Cln催化体系中可能存在2种活性中心:(1)体系中的微量水与TiCl4配位形成的质子引发体系;(2)(TiCl5)-(C60Cln-1)^+离子引对引发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
Ni(naph)2—(i—Bu)6—nAl2Cln催化丁二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顺丁橡胶,研究了Ni(NAPH)2-(i-Bu)6-nAl2Cln(Ni-Al)体系催化丁二烯取合中催化剂一和Al中氯/铝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Bd为(3-10)×10^3时,增加Ni/Bd可提高转化率,Nd/Bd为5.0×10^-5,转化率趋于平稳,本体系催化效率为72kg=g;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效催化剂气相聚合制备聚乙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报道了新型乙烯气相聚合MG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聚合反应性能。研究了采用浸渍反应法制备含TiCl4/MgCl2/ZnCl2/SiO2醇/Al(i-Bu)3的MG-4型高效催化剂。在压力1.0MPa下,乙烯聚合催化效率高达445 ̄884kgPE/gTi,制得了表观密度≥g/0.37/cm^3、重均颗粒分布(20 ̄200目)≥97.7%、颗粒状态良好的聚乙烯。用DSC、SEM、WAXD对聚合产物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Nd(naph)3-碳笼烯衍生物(C60Xn)-Al(i-Bu)3催化体系引发异戊二烯溶液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在低转化率条件下,体系呈现稳态聚合特征,测量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Rp=Kp[Nd]^1.8[M]0,表观活化能为27.7kJ/mol。体系具有聚合活性的高温稳定性和准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TiCl4、C60X/TiCl4正离子催化体系中加C60,在-20℃下可得龋到富勒烯化聚苯乙烯〖C60(PS)n,n为2,3〗,并提出了有关的反应机理;C60分子先经质子化生成C60H^+,再与聚苯乙烯链上的芳环发生亲电子反应,生成2-和3-支化的富勒烯化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H2SO4-HOAc中咔唑化合物3-位上与芳胺重氮盐偶合的反应级数,讨论了该反应有关t,CBO,XB的一些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证明,该偶合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22.5℃和40℃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4643(mol/l)^-1hr^-1和2.8330(mol/l)^-1hr^-1;提高反应秀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XRD法研究了TiH2,Al及BN反应过程中物相的生成机理,发现在不同温度下存在TiAl3,TiN,-α-Al2O1等过渡相,但最终只有AlN和TiB2两相存在,并结合热力学分析,认为合成AlN/TiB2的反应温度应在1700℃以上。通过反应热压法制备出了AlN/TiB2复相陶瓷,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为539MP,KIC为5.05MPa.m^1/2。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动电位法研究了一种新型α/γ双相不锈钢在几种磷酸介质中的阳极极化行为,探讨了介质中Cl^-对合金的致纯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的影响,对合金在湿法磷酸中形成的钝化膜作了XPS分析。经与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相比较后结果表明,在含SO^2-4,F^-和Cl^-等组分的磷酸介质中,R1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引发速率相差千倍的情况下,胶乳粒子的成核机理,胶乳粒子和自由基的静电相互作用对乳液聚合动力学以及胶乳粒子的成核和成长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为过硫酸钾/[VO(H2O)5]^2+(VO^2+)或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VO^2+时,引发速率由精确计量泵的注入量来控制,其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5.3×10^-7mol/(dm^3·min)和4.6×10^-4mol/(dm^3·m  相似文献   

10.
用ClO2除电镀废水中的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景贤  万肖梅 《广东化工》1997,(3):49-49,52
用稳定的ClO2溶液对电镀废水的氰水物的氧化作用,把CN^-氧化成无毒物质进行排放。在常温下,当ClO2加入量为2.0g/l,反应时间为40分钟,在1200转/分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氰化物从5,g/l降至0,脱氰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XRD、XPS和XAES、ESR等技术研究,1,4-丁二醇液相脱氢环化合成γ-丁内酯Cu-Zn-AlO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化学态。结果表明:Cu-Zn-AlO催化剂前驱体以Cu^+2形式存在;活化态、反应态表面只是Cu^0,未测出Cu^+、Cu^2+;体相中尚存在部分未还原的Cu^2+;Cu^0微昌有聚集的现象;交联活性测试结果认为:在活化态、反应态中ZnO、Al元素与Cu^0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柠檬酸钾镀钯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柠檬酸钾和草酸铵镀液体系中镀钯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研制的添加剂XP-4和XP-7以及PPS和FF,则可在电流密度0.5-3.5A/dm^2,温度40 ̄60℃的宽范围内获得全光亮的钯电沉积层。钯沉积的电流效率和沉积速度在镀液中钯含量为10g/L,1.0A/dm^2的条件下分别可达到92.0%和0.25μm/min,并随电流密度和镀液中钯含量的变化而改变,XP-4和XP-7均阻化钯的电沉  相似文献   

13.
茂稀土/甲基甲氧基铝催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5H9Cp)2NdCl(I),(C5H9Cp)2SmCl(Ⅱ),(MeCp)2SmOAr'(Ⅲ,OAr'为对甲基-2,6-二特丁基苯氧基),(Ind)2NdCl(Ⅳ,Ind为茚基),Me2Si(Ind)2NdCl(Ⅴ)和(Flu)2NdCl(Ⅵ,Flu为芴基)分别与甲基甲氧基铝(MAO)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丁二烯、异戊二烯和苯乙烯的聚合。结果表明,由(I) ̄(Ⅲ)与MAO组成的催化体系,可  相似文献   

14.
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抗菌性沸石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在沸石上接上杀菌性金属离子Zn^2+,Cu^2+,Ag^2+制成抗菌沸石。研究了温度,浓度,pH值等对离子含量的影响,反应较佳条件为;CuSO4,ZnCl2,AgNO3的浓度分别为0.05,20.1mol.l^-1,温度为60-80℃,pH值为6-8。实验还测定了抗菌沸石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电沉积光亮锡锌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荐了一种电沉淀光亮锡锌合金新工艺。其溶液组成及操作条件:Na3C6H5O7.2H2O80~100,NH4AC45~55,EDTA25~35,SnCl2.2H4O4~50,ZnCl260~80g/L,稳定剂WDZ-180~100,光亮剂WDZ-250~80ml/L,pH=5~6,5~35℃,1~3.5A/dm^2,在上述条件下,可获得锌含量1%~30%光亮锡锌合金沉积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支链结构可控的SBS-g-PMMA接枝共聚物。首先以SBS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反应合成省代SBS(SBS-Br),并对SBS-Br中烯丙基溴(-Br)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然后以此SBS-Br为大分子引发剂在CuX/bpy(X=Cl,Br-Br:CuX:bpy=1:1:3)存在下引发MMA进行接枝共聚。在此CuCl/bpy体系催化的接枝共聚合中,动力学特性为一级,  相似文献   

17.
钼系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00mL聚合瓶小试及50L四釜连续聚合中试,考察了以MoCl3(OR)2-(i-Bu)2Al(m-OPhMe)(简称Mo-Al)构成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合成钼系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的试验情况。在50L装置上连续生产出乙烯基含量为80%的HVBR。研究了HVBR的生产工艺条件,在Al/Ml(摩尔,下同)为15-35,Mo/Bd(摩尔比,下同)为(6-8)*10^-5  相似文献   

18.
丙烯腈——衣康酸的二元水相聚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溶性的NaClO3-Na2S2O5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进行了AN-ITA的二元共聚反应,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聚合物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α,α′-二氯对二甲苯为双功能引发剂,在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采用二段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用GPC测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20.
郭守堂  陈滇宝 《弹性体》1996,6(1):12-16
在Nd(naph)3-Al(i-B3)3-Al(i-Bu)2Cl(简称Nd—Al-Cl)三元催化体系中加入球碳衍生物C60Xn(X为某卤素基因),改善了催化剂的相态稳定性,同时对比考察了几种溶剂对C60Xn的溶解性,发现溶解度都比加氢汽油好,以其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