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水资源的调度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资源管理得到加强,三门峡,刘家峡水库纺凌调度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黄河水量调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河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和调度,在保证黄河防洪、防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度黄河水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今后应建立适应黄河特点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使有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资源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不仅在中下游,在上游也有断流发生,水资源供需日趋紧张。在我国七大江河中,黄河水资源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黄河水资源近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黄河水资源在21世纪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门峡以下河段高含沙水质,给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水资源供需紧张。通过水库模拟调配,研究黄河三门峡以下流域在不同状况下水资源的供需形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三门峡和小浪底两水库的运行,极大地改善了三门峡以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但在来水较枯的年份,水资源供给仍然紧张;②小浪底水库采用多年泥沙调节的运用方式既保证了下游输沙生态用水、减少了泥沙的淤积,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③由黄河下游向外流域调水,可引用的水量既少又不稳定,因此在枯水期过多地引水只能加重黄河下游自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资源矛盾及其出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为武 《人民黄河》1996,18(6):54-57
针对黄河水资源日前紧张的状况,分析了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蓄水黄河下游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缺水问题的几条出路:(1)黄河上游水库群应从整体利益出发,尽可能满足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龙羊峡水库远在上游,其运行应重点考虑发电,而刘家峡水库应减少冬季泄量,更多地考虑宁蒙河段防凌,灌溉和防洪要求;(2)应促使大柳树反调节水库尽快兴建;(3)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应以保证下游防洪,供水和减淤为主,而三门峡水库则应以加  相似文献   

5.
陈永奇  陈连军 《人民黄河》1997,19(10):53-56
随着沿黄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进入90年代以来,下游山东段在春灌季节连年发生断流,且有严重发展趋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已成为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战略资源。在现有水利工程条件下,要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关键是要做好黄可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在分析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黄河断流的不良影响及水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频繁发生的断流现象,加剧了黄河水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本文对黄河断流的现状,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系统地阐述了黄河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合理途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资源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不仅在中下游,在上游也有断流发生,水资源供需日趋紧张。在我国七大江河中,黄河水资源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黄河水资源近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黄河水资源在21世纪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新代 《中国水利》2007,(13):16-19
从黄河来水、用水、时空分布、下垫面对水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应对措施。据统计,黄河水资源开发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河流开发利用率40%的警戒线。黄河河道内生态和输沙用水大量被挤占。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率先实施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1999年开始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孙广生  裴勇 《人民黄河》2004,26(5):25-27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通过不断创新和开拓性的工作,黄河水资源管理已从初期主要进行流域规划的编制,逐步发展到对省区初始水权的分配、取水权的管理、水量统一调度、水资源保护、流域水法规建设的具体实施。随着水资源管理透明度的增加,形成了目前统一规划、统一分配水量、统一发放水权证、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的格局。展望未来,黄河水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民主协商机制的建立,综合运用和完善科技、经济和法律手段.不断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水平.确保“维持黄河健康牛命”这一治黄终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黄河当前面临的严峻水形势,阐述了黄河水量丰枯变迁,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原因,提出了促进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苏青  施国庆 《人民黄河》2003,25(5):25-26
将水权水市场理论引入水资源调度管理,探讨了基于取水权市场的数字黄河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提出了包括数字黄河取水权交易市场、水资源用户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调度管理辅助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在内的系统框架,并论述了系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水资源短缺,黄河水资源对于山东意义重大,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做法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狠抓供水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手段,按照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度、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系统科学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黄河可供水量指标和引黄用水单位需水量,实现水资源调度管理的远程实时监测与监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河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法律制度体系、指标和标准体系、执行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黄河水资源的宏观配置和总量控制,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开展黄河水权转让等措施,在探索和推进破解黄河水资源管理瓶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适应缺水成为黄河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常态,还需在管理思路、措施和制度建设上不断创新,以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黄河水资源贫乏,承担的供水任务已超过其承载能力,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很不适应,与黄河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很不相称,为配合国家下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腾飞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开创面向21世纪的黄河水资源管理新局面,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有效保护黄河水资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是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资源,也是胜利油田开发的生命线,由于所处地域关系,又是水资源相对比较紧张的河流,它的水资源利用率是全国大河最高的,二十世纪90年代,黄河连续数年出现断流,给地处黄河最下游的河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黄河水资源实行了统一调度,虽然有效解决了黄河断流问题,但三角洲地区引水仍难以保障,对此要充分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传河  张会言 《人民黄河》1997,19(10):57-60
1黄河流域概况1.1自然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km2)。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2500~4500m;中部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Om;东部由海拔100m以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海拔在400~1000m的鲁中南低山丘陵所组成。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的流域面积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地区,占总面积的97%;下游长达数百公里的河…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煜  谢德金 《人民黄河》1994,17(11):8-10
黄河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概述王煜,谢德金,王益能(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州450003)1总体结构和开发策略黄河水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涉及水资源、水文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学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大型工程,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十分复...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决策辅助工具,其中模型库中包括预测模型,优化模型,模拟模型和评价模型,分别起着需水量预测,方案筛选,模拟计算及方案评价的作用。该系统具有人机交互、信息支持模型辅助决策以及水资源利用方案的生成,计算和评价等功能,并突出实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