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分析方法的异步电动机轴承故障检测中,计及实际电动机供电电压谐波和三相电压不平衡等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轴承故障的可靠检测一直是电动机故障检测领域的难题.对传统的定子电流频谱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了传统最小均方算法(LMS)自适应滤渡方法在信号处理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小渡分析、连续细化傅里叶变换和改进LMS自适应滤波方法有机结合的异步电动机轴承故障检测新方法.该方法能够正确判断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分量,从而提高异步电动机轴承故障诊断效果,实现轴承故障的可靠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由于是变频器对电动机供电产生轴电流比较严重,当轴电流流经轴承时,对轴承工作面电蚀严重,致使电动机不能正常工作。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选用绝缘轴承,切断轴电流通路使轴承无电流流过,但绝缘轴承均为进口,供货周期长,价格昂贵,性价比不合理,为此研究绝缘端盖结构,以取代绝缘轴承。  相似文献   

3.
神华神东电力热电公司上湾三期2×150MW工程1号、2号锅炉一次风机的4台电动机,在机组投运初期的几个月内,陆续出现异常声音,振动加大,且声音逐步增大,甚至有轴承烧损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经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电动机轴电流的存在对电动机轴承的损伤所致.对电动机的轴承端盖进行了改造,切断轴电流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风力发电机中轴承的过电流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异步电动机中寄生电流的起因和影响,同时指出了双馈发电机与异步电动机在这方面的区别。讨论了轴承的一般电气性能,并展示了轴承损伤内部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异步电动机中寄生电流的起因和影响,同时指出了双馈发电机与异步电动机在这方面的区别。讨论了轴承的一般电气性能,并展示了轴承损伤内部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变频电机轴电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变频电机轴电压(流)产生机理及危害,介绍了实际应用中轴电压(流)限值和轴电流导致轴承失效的先期检测分析方法,并从电机本身角度出发介绍了防止变频电动机轴电流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褚丽 《电机技术》2013,(3):57-58
本着操作方便,提高效率的原则,设计一种方便快捷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盖油孔加工模具,以满足电机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轴电流引起的电机轴承烧损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唐建惠  康丽华 《防爆电机》2010,45(1):34-35,42
通过对某电厂高压电机轴承过热故障进行分析,阐述了变频调速电动机轴电压和轴电流产生的原因,形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变频电机轴电流的防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采用逆变器供电的变频电机,因电源存在许多高压脉冲,高频谐波增多,以及电动机铁心磁路不平衡等,在电机绕组和转轴上产生感应电压。为减少轴电流的危害,除电机制造需满足磁路平衡外,提出加装电源滤波器,前后轴承都要绝缘处理等防止变频电动机轴电流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PWM逆变器供电交流电动机运行中,轴电流问题影响着系统安全。预测轴电压和轴电流需要确定轴承的等效电容和电阻。该文通过分析轴承受到应力作用发生的弹性形变推导了轴承滚球与滚道之间的赫兹接触面积与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继而得出轴承电容的计算公式。通过该模型分析了轴承电容与电机轴承温度、电机转速和轴承受力之间的关系。推导了轴承等效击穿电阻的计算公式,指出该等效电阻会随着油膜击穿点数的增大而减小。对一台变频供电2.2 kW感应电机进行轴电压和共模电压测量,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振动和噪声,新型铸铝假轴采用锥面配合、胀套式结构,即采用锥度芯轴与锥度套配合,胀紧铸铝转子内径,转子铁心装压胀套撑紧铁心过盈量确定在0.04mm~0.08mm.通过在2极电机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胀套铸铝轴生产的铸铝转子,内外径整齐度好,其内孔尺寸几乎达到转子冲片内径尺寸,完全可以满足轴孔尺寸精度的要求.改进后的铸铝轴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sy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平台,对高速异步电动机的转轴进行疲劳特性分析,校核高速异步电动机转轴的疲劳强度和高速运行的可靠性,预测电机转轴的寿命;分析电磁力对转轴疲劳寿命的影响,判断疲劳特性的类型。对比分析作用于电机结构的电磁力波频率、幅值和电机转轴各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校核电机转轴的强度。在转轴不会因电磁振动发生断裂的前提下,将电磁力等效为静应力分析转轴的疲劳特性,校核电机轴在电机寿命周期内是否会发生短周疲劳损坏;并采用凹圆角设计进一步提高转轴的结构可靠性,提高电机的转轴寿命。  相似文献   

13.
变频电机轴电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轴电流产生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变频电机轴电流产生机理及危害,并介绍了非常实用的轴电流检测分析方法,最后提出了通过抑制电源谐波、加装碳刷、实用尖峰电压吸收器(SVA)等措施来防止变频电机轴电流危害。  相似文献   

14.
介绍轴电流形成的条件、原因及防止的方法,防止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轴电流,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机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交流电动机产生轴电流故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明霞 《电力学报》2003,18(3):253-254
以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热电分厂三期给水泵电机轴发生的损伤故障分析为例 ,分析了大中型交流电动机轴电流的产生和危害 ,提出了针对此类故障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丁进平  袁珠红 《防爆电机》2012,(6):31-34,39
通过一系列优化改进,在现有YB2-355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上提升二档至三档功率,充分挖掘潜力,并采取多种措施,如内外风路结构的改进与加强、电磁方案的变化、磁性槽楔与低损耗优质导磁材料的采用、酸洗工艺与离心铸铝工艺的应用、轴伸尺寸的加大等。采取各种各样先进又切合实际、简单且有效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功率等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防爆电机轴的机械计算是电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出了转轴的刚度、临界转速校核方法;滚动轴承的寿命验算和轴伸强度校核的基本计算方法,并使用Visual Foxpro语言编辑电机轴的机械校核程序.此方法高效、精确,既满足了电机可靠运行的需要,又极大的缩短了设计周期,成为电机设计必备的程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逆变器驱动电机系统中的共模电压、高频情况下电机内部的共模耦合通道以及共模电压在这些通道中产生的共模电流。详细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接地情况下的共模电流的流向及其防护。电机双端轴承绝缘并且电机轴碳刷接地,可构成对轴承电流的最佳防护。  相似文献   

19.
Multi-phase ac motor drives are nowadays considered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due to numerous advantages that they offer when compared to their three-phase counterparts. In principle, control methods for multi-phase machines are the same as for three-phase machines. Variable speed induction motor drives without mechanical speed sensors at the motor shaft have the attractions of low cost and high reliability. To replace the sensor, information of the rotor speed is extracted from measured stator currents and voltages at motor terminals. Vector controlled drives require estimating the magnitude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magnetic flux waves in the stator or in the rotor. Open-loop estimators and closed-loop observers are used for this purpose. They differ with respect to accuracy, robustness, and sensitivity against model parameter variat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operation of an open-loop and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 (MRAS)-based sensorless control of vector controlled five-phase induction machine with current control in the stationary reference frame. The MRAS-based sensorless operation of a three-phase induction machine is well established and the same principle is extended in this paper for an IRFOC five-phase induction machine. Performance, obtainable with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 is illustrated for a number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Full decoupling of rotor flux control and torque control is realised. Dynamics, achievable with a five-phase vector controlled induction machine, are shown to be essentially identical to those obtainable with a three-phase induction machin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s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