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对单根,四根,六根和九根模型桩桩基竖向振动进行了试验,并在建立桩基动力反应简化计算模式基础上,揭示了群桩向动时有关刚度,阻尼和桩土参振质量叵干规律,对群桩动力参数作了简要讨论 。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竖向承载复合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当桩周土体为松砂时,桩距对群桩侧阻、端阻、承台内外区土阻力、群桩总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各自的群桩效应系数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桩基竖向振动的近似理论及确定动刚度和阻尼的新方法。该法简单、实用,计算的动力反应与实测模型桩的动力反应较为吻合。文中对工程桩的动刚度和阻尼随桩的长细比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桩群的动刚度和阻尼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三维波动的条件下,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管桩桩周和桩芯粘弹性土层的竖向振动,对粘弹性土层中弹性端承摩擦管桩与土层的耦合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粘弹性土层中管桩的复刚度和桩顶导纳.讨论了桩周土和桩芯土剪切模量比、粘滞阻尼系数比和管桩内外半径比对管桩竖向动力阻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Mindlin理论的群桩桩基沉降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indlin厚板理论,建立群桩-承台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编制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分析得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台刚度的加大,增强了摩擦群桩基础对基底反力的调匀作用,提高了带承台桩的极限承载能力.在相同桩径、荷载、桩距下,随着桩长的增加,桩基的沉降量将减小.随着桩距增大,群桩中单桩沉降曲线变得平缓,曲线上没有明显的破坏拐点,群辛庄整体稳定性增强.在3d,6d桩距的群桩中,各桩承受的荷载并不是均匀分配的,都是角桩分担荷载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饱和黏弹性半空间地基中摩擦桩的竖向振动特性,基于Boer多孔介质理论,考虑激振频率对摩擦桩桩底土体动刚度的影响,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并结合桩土接触面的混合边值条件,推导求解得出了饱和黏弹性半空间地基中摩擦桩的竖向动力阻抗模型公式和桩顶速度时域响应解并验证了其合理性。进一步通过参数化对比分析探讨了桩基埋深比和土体渗透系数对所得竖向动力阻抗和桩顶速度时域响应的影响规律。解析推导得出的对应竖向动力阻抗模型公式和桩顶速度时域响应解,丰富了桩基动力学的理论,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低承台对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低承台复合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台底压力作用对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效应,以及不同几何心尺寸的桩与承台对桩侧摩阻力、端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桩土界面间水平向位移相容、竖向设置具有双曲线型本构关系的非线性弹簧,对某桥矩形承台18根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变形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较好地模拟了大型群桩基础桩土间相互作用.通过分析承台荷载与承台沉降、桩顶轴力分布、桩顶轴力与承台荷载、桩顶轴力与桩顶沉降、桩身轴力分布及群桩基础沉降变形特性等,来研究承台群桩基础与土体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与变形机制,同时还分析了确定群桩基础的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9.
纵横向荷载作用下桩的工作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承受纵向荷载和横向荷载共同作用的桩的工作性能,通过一系列模型桩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对竖向承载桩的桩顶沉降变形的影响,以及竖向荷载对横向承载桩的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的影响.此外,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考虑了土体的非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力学性能,以及在桩与土界面处设置接触面单元来考虑桩与土的滑移变形和开裂,对模型桩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试验及模拟分析均表明,竖向荷载对水平承载桩的影响较小,而水平荷载对竖向承载桩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船舶撞击近海风机群桩基础的离心模拟系统.在饱和密砂中开展了4组2×2群桩的撞击试验,包括水平撞击和撞击点距承台中心4.5倍桩径的水平偏心撞击群桩基础试验以及水平撞击和水平偏心撞击装有上部风机的群桩基础试验.重点考察承台上部风机存在与否以及船舶撞击位置对船舶撞击力和群桩基础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机与群桩基础之间存在明显动力相互作用.承台的振动带动风机发生水平摆动和扭转振动;风机分担和消耗一部分经船舶撞击传递给群桩基础的能量,导致在自由振动阶段承台的振幅快速衰减.撞击承台的位置对撞击力和群桩内力有明显影响.对比水平和水平偏心撞击群桩试验,虽然偏心撞击工况下的撞击速度比水平撞击工况下的大26%,但偏心撞击的撞击力峰值比水平撞击的小20%;在群桩受偏心撞击工况下各基桩桩头弯矩峰值相差最大达3.2倍.偏心撞击更易引发群桩破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1#墩44根超长哑铃型群桩基础工程,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对群桩沉降、桩身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土体弹性模量、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等参数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群桩基础的沉降量中间较两侧大,竖向应力沿桩身由上向下递减;桩基承载力随土体弹性模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轴向荷载作用下层状饱和土体中群桩的动力响应问题.基于Biot理论,利用传递、透射矩阵法(TRM)推导了竖向圆形荷载作用下层状饱和土体的频域基本解,再根据Muki方法,利用第二类积分方程构建了层状半空间与群桩相互作用的动力积分方程.通过与已知文献结果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在两层土中,桩间距较小的群桩,上部软土层的厚度对中心桩和边桩的差异较大,而对于疏桩,影响不大;对于三层饱和土体,中间夹层越硬,群桩的阻抗越大,反之,群桩的抗力越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支盘桩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及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基桩荷载-位移曲线、桩身应力分布、桩身轴力变化规律及桩间土体受力情况等,并结合具体工程,对支盘桩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支盘桩群桩在竖向和水平作用下的受力特点与单独承受竖向荷载作用时有所不同;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普通等径灌注桩,挤扩支盘桩群桩基础的设计尺寸、材料用量、施工造价及工期均有减少,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斜坡地形条件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结合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设计多组斜坡工况和水平对照工况,对单桩竖向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在相同桩长条件下对比分析平地、不同坡度的单侧斜坡和连续斜坡地形中桩基的竖向承载力、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和荷载传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条件下,单侧斜坡工况的单桩承载能力小于连续斜坡工况,且桩基竖向承载力随着坡度增大而降低,斜坡影响度呈非线性增长;斜坡地形主要影响桩侧阻力峰值大小,当桩侧阻力出现峰值时,对应的桩端阻力大小接近相等;斜坡地形中,桩身前后存在应力分布差异,坡前位置竖向应力和剪应力大于坡后位置,但剪应力差异仅存在于0~4倍桩径的浅层区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工程勘察报告中提供的桩基参数来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静载荷试验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桩基参数,以此积累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弹簧技术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成层地基中的受轴向荷载的群桩沉降特性,基本解采用线弹性横观各向同性成层地基内部受环形竖向线荷载作用问题的解析解,避免了对非均质土作加权平均处理及对有限厚度作近似处理,且应力和位移均为精确解,研究表明:增加桩数对改善群桩的工作性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群桩中的每根桩的平均轴向刚度却随着桩数的增加而减小.另外,增大桩距、减小桩土模量比或增大两层土的模量之比都会减弱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竖向地震效应对铁路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利用p-y曲线、t-z曲线和q-z曲线建立土—桩基非线性模型,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桥墩及桩基础的滞回特性,建立高速铁路桥梁-土-桩基多跨简支梁桥体系模型,计算其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竖向地震对桥梁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水平地震,竖向地震在更高的频段上影响桥梁地震响应,高阶振型对竖向振动影响较大;近断层地震较大的竖向分量相比远场地震造成更大的滞回变形,并通过其频谱特性影响桥梁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8.
饱和土层中桩的扭转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研究了在三维轴对称条件下端承桩在饱和土中的扭转耦合振动问题,提出了桩与土在谐和振动情况下的定解问题,先对土层动力平衡方程进行求解并得到土体扭转振动位移形式解,依据平衡条件将该形式解耦合进桩身动力平衡方程,并通过对桩动力平衡方程的求解,得到桩顶转角和切向速度频域响应解析解和半正弦脉冲激励作用下桩顶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桩的长径比和波速比对桩顶动力响应有较大的影响,孔隙率和渗透力影响较小.将扭转振动结果与纵向振动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在图形形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 ,桩基础类型及施工工艺不断改进 ,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类型也越来越多 ,桩基础适用于上部荷载较大 ,地基土在较深范围内为软弱土且采用人工地基无条件或不经济的情况下。设计桩基础时 ,首先应根据荷载及地质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其方法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成桩后应进行验桩 ,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 ,并不得少于 3根。由于每种桩基础都有一定的应用条件及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因素 ,一些工程存在验桩及动测测试结果、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分析造成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足的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重型汽车运行过程中引起的振动荷载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差计算软件建立了重型汽车运行条件下高级公路路基三维仿真模型,重点对其动力响应及桩的支护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测点与振源水平距离的增加,测点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与无微型桩加固路堤相比,路肩用微型桩加固后,地表各测点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衰减的相对较快;当桩径和桩长一定时,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路基面上各测点的竖向位移也相应增大,且重车荷载激励作用处竖向位移最大;同时,随着测点与振源水平距离的增加,路基表面竖向位移逐渐减小.当桩径4m,桩长3m时,桩身最大动弯矩基本位于桩顶以下2m处,并且达到最大动弯矩后,微型桩桩身动弯矩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