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信息     
微波诱导PTSA催化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丁酯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对甲苯磺酸(PT-SA)作催化剂,没食子酸和正丁醇直接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丁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没食子酸19.3mmol,催化剂0.5g,二者的摩尔比是1∶0.135,正丁醇20ml,微波功...  相似文献   

2.
微波诱导PTSA催化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丁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对甲苯磺酸(PTSA)作催化剂,没食子酸和正丁醇直接酯化合成没食子酸正丁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没食子酸19.3mmol,催化剂0.5g,二者的摩尔比是1∶0135,正丁醇20ml,微波功率525W,辐射时间20min,酯化产率为879%。该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是酶促反应速度的54倍。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微波辐射下 ,以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 ,柠檬酸和正丁醇直接酯化生成柠檬酸三丁酯。优惠反应条件为 :柠檬酸 5 0 g ,催化剂 0 3 g ,正丁醇 2 0ml,微波功率中高火 ,辐射时间 3 0min ,酯化收率为 91 2 %。该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是常规加热法反应速度的 6倍。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硫酸氢钾催化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HSO4·H2O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700W)占空周期、催化剂KHSO4用量和醇酸摩尔比对柠檬酸三丁酯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醇酸摩尔比4:1,催化剂的反应物总质量的1.5%(质量百分比),反应时间25min,酯化率可达94.54%。  相似文献   

5.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柠檬酸、正丁醇为原料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柠檬酸与正丁醇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0h,反应温度140℃,正丁醇与柠檬酸物质的量比5:1,催化剂的用量为柠檬酸的2%。反应初产物经先中和碱洗后,再减压脱醇,产品外观色泽符合质量要求。此条件下,柠檬酸三丁酯酯化率为98.9%。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固体酸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活性炭担载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苯酐和异辛醇直接酯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最佳反应条件为:苯酐和异辛醇的配比为0.15g∶0.64ml,催化剂06g,微波功率525W,微波辐射时间55s,转化率915%。催化剂易分离,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快速发展无毒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柠檬酸和正丁醇在复合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正丁醇):n(柠檬酸)为3.5:1.反应温度100~130℃,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0.8%.反应时间2.8h。酯化率达到99.4%以上,产品纯度大于99.5%;同时对柠檬酸三丁酯的性质及用途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La^3+催化合成异丁酸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La^3+为催化剂,异丁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异丁酸丁酯,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醇酸比为1.81:1,催化剂用量为0.5g,带水剂甲苯为15ml,反应时间为2.0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率达97.2%。  相似文献   

9.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柠檬酸和正丁醇在复合催化剂存在下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它再与醋酐于复合催化剂下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柠檬酸与正丁醇的物质量之比为1:3.5,于100℃~130℃反应,催化剂质量为柠檬酸的0.8%,反应时间2.8 h,酯化率>99.4%,纯度>99.5%;乙酰化最佳反应条件为:柠檬酸三丁酯与醋酐物质的量之比为1:1.4,于60℃~85℃反应时间为1.4 h,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三丁酯的0.01%(质量),乙酰化转化率>99.5%,纯度为99.5%。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柠檬酸合成了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反应时间、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以0.3mol的柠檬酸为基准,n-柠檬酸:n-正丁醇为1:4,T为110~140℃,t为3h,M(催化剂)为1.0g,酯化率≥99%,催化剂可回收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柠檬酸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反应时间,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以0.3mol的柠檬酸为基准n(柠檬酸):n(正丁醇)=1:4,T=110-140℃,t=3h,M(催化剂)=1.0G,酯化率≥99%,催化剂可回收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固体超强酸TiO2/SO4^2-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技术,使丙烯酸和正丁醇酯化合成丙烯酸丁酯。最佳合成条件为:醇酸比1:1.2,催化剂用量8%、阻聚剂用量0.06%、微波辐射时间和120s、微波功率600W,产率86.8%。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稀土固体超强酸 SO_4~(2-)/TiO_2/La~(3+)为催化剂,异丁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异丁酸丁酯,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醇酸比为 1. 8∶ 1,催化剂用量为 0. 5g,带水剂甲苯为 15ml(异丁酸为 0.2mol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为 2.0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率达97. 2%。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固体酸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硅胶担载对甲苯黄酸(PTSA)作催化剂,采用微波技术,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直接酯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佳反应条件为:苯酐和正丁醇的摩尔比为0.02∶0.05,PTSA担载质量分数为16.2%的催化剂用量1.2g,微波功率560W,微波辐射时间280s,产率可达98%。催化剂易分离,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TBC)。结果表明:柠檬酸、正丁醇的摩尔比为1:5,适量催化剂及带水剂苯存在的条件下,酯化率大于98%,产品纯度大于98%;对甲苯磺酸作酯化催化剂时的性能优于用硫酸。用红外光谱表征TBC的结构,并将其添加在聚氯乙烯和氯化聚乙烯树脂中,结果表明,使用TBC作增塑剂,其性能优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且无毒。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乙酸和正丁醇在Al2O3·TiO2·ZnO·CuSO4/高岭土固体酸催化剂上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气固相反应,试验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9-1.0g/mol乙酸,醇/酸摩尔比1.1-1.2,反应温度130℃-140℃和反应时间4-6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97%和选择性100%。  相似文献   

17.
纳米ZnO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纳米ZnO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条件为n(柠檬酸):n(正丁醇):1:4.5,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110—140%,酯化率可达97.23%,产品纯度〉99%。  相似文献   

18.
无毒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固体氯化物催化 民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酸酐反应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研究了催化剂用一、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1)酯化反应:柠檬酸:正丁醇为1:3.5(mol);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5h,催化剂用量0.7%;(2)乙酰化反应:柠檬酸三丁酯:乙酸酐为1:1.6,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用量为0.06%。酯化收率为96.3  相似文献   

19.
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La^3+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丁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赵汝其 《精细化工》2000,17(3):180-182
以固体超强酸SO^2-4/TiO2/La^3+为催化剂,马来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马来酸二丁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n(醇):n(酸)=4.0:1,催化剂用量为1.0g;带水剂甲苯为15mL;反应时间为3.0h是最的反应条件,酯化率达97.4%。  相似文献   

20.
以可膨胀石墨为催化剂,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柠檬酸酯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柠檬酸38.5g(0.2mol),n(柠檬酸)∶n(正丁醇)=1∶4.5,催化剂1.0g,反应时间4.5h,柠檬酸的酯化率达到99.3%。且催化剂可连续使用6次,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